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在当今高考制度的背景下,改革应试教育体制下产生的旧有的教学评价机制,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是势在必行且行之有效的做法。教学评价机制中,对教师的评价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劳动和由其而创造的社会价值,或者通俗地说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已成为今天摆在大家面前且需要大家作出科学回答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若对这个问题回答不好,势必影响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在此列举一些我们时常耳闻的教师评价方面的问题,并斗胆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教师评价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师蕾 《山东教育》2004,(11):6-7
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在当今高考制度的背景下,改革“应试教育”体制下产生的旧有的教学评价机制,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是势在必行且行之有效的做法。教学评价机制中,对教师的评价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劳动和由其而创造的社会价值,或者通俗地说,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已成为今天摆在大家面前且需要大家做出科学回答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言更为重要。作为老师,千万不能漠视学生的回答,应该对学生的回答作一个客观、公正、激励的评价。即使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满意的答案,那也不能置之不理或是敷衍了事。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一位老师上的是五年级的《我若是小小鸟》,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我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4.
读中师的时候,老师说起教学中的机智,她说:“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提问,这个问题是你所不知道的,这时候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于是老师说起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答学生。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来说说看”回答对象一换,于是在学生众说纷纭中,教师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想必也不是难事。在最初教书的几年里,我在课堂上也经常遇…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学习》2010,(4):9-9
在小学的课堂上,大家都喜欢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升人初中后,课堂气氛越来越死气沉沉,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的现象也越来越少见。有的同学宁愿下了课追在老师身后问这问那,也不愿在课堂上“抛头露面”。  相似文献   

6.
赵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从教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师.从刊物上多次读到您的教研论文,对您提倡语文素质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主张深为折服.目前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困难,也产生了许多困惑,非常冒昧地希望得到您的指教.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教师总少不了要评定学生答案的是非正误。运用得好,课堂增色不少;反之,则影响教学效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评价恰到好处,表现了高超的教学艺术。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之处。霍老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是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回答,那就是:深刻领会素质教育思想,努力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教学微格评价,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录相定格,对教师的某一段教学情境进行评析的一种评价方法,既具体、生动,又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法。案例一:一个学生也不能丢〔微格情境〕这堂课,毕老师讲《小猫种鱼》。讲课中,她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回答:“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十几个学生举起手来。一个叫赵玲玲的女生被叫起来回答说:“因为它…  相似文献   

9.
对于上公开课,许多老师都希望学生的回答是顺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一步一步地往下走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觉得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一旦遇到学生的"另类回答",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兜圈子,把学生引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来,不能很好地正视学生的回答,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有一定文化、具有现代思想的年轻教师接受园长的观点,实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我采取了给老师讲“软”道理的办法,收效颇佳。 我常对老师说:“好的心理环境要靠大家创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学会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努力和付出,客观地评价别人的长处  相似文献   

11.
毕业时,老师给我们上最后一堂课.整堂课上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三个问题了.”同学们喊道:“老师,别说是三个,一百个我们也老老实实回答您.”  相似文献   

12.
“最好的教学艺术在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许多教师追求的境界。但是,又有多少真正做到了呢?一项调查显示,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年龄越大,越不爱主动回答问题,更不用说向老师提出问题了。这一现象极大地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存在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严肃地进入课堂,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安安静静,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语言精练,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能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老师提问,学生踊跃回答;随着老师声音落定,下课铃声响起,开始下课.  相似文献   

14.
评价具有检测激励功能,通过及时评价,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学习的情况,调控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常常也看到这样的一些及时评价的现象:有的老师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不管学生水平的差异,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答对问题后,总是表扬说——“你回答的非常好”、“你真是很聪明啊”等等,而受表扬的学生却表情漠然;而如果学生答错了或不能回答出问题,老师会脸色严厉的说:“不对,坐下”或者说“下一位”,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战战兢兢,无所适从,甚至最简单的问题都不敢回答.这些做法虽然能及时地评判出问题的是非曲直、黑白对错,但也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给教学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师蕾 《教育文汇》2005,(5):20-21
讲的少的是好老师,讲的多的是不是好老师?“少讲”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自提出以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圭臬。不可否认,“少讲”教学思想的提出,对于解放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盲目地、过分地强调少讲,并以“少讲”的尺度一刀切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广大老师谈“多讲”而色变,望“多讲”而却步。  相似文献   

16.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此种情况下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受欢迎程度进行评价,对于高校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使得师生们能够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越来越清晰,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苗苗 《辅导员》2014,(12):77-78
正近期,学校在进行教学"课堂文化"制度的改革,大家都跃跃欲试,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创意,我也对我的课堂上举手的方式进行了小小的改革。例如你对老师的讲解或是其他同学的回答有疑问就把食指弯成一个小问号的形状举起来,你特别想回答问题就把手一张一合,像闪烁的星星一样,让老师及时地发现你。这样打破传统的举手方式令孩子们很新奇,也很兴奋,课堂上经常举起小问号,闪  相似文献   

18.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19.
谢谢您,老师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我的内心有很多话想对老师您说. 老师,谢谢您的微笑和慈爱.记得一年级刚上语文课的时候,您提问题,同学们都纷纷举手回答,只有我不敢举手.您似乎发现了我的胆怯,就点名叫我回答问题,我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正当我犹豫和顾虑之时,我看见您微笑和鼓励的眼神,那时我感到一般暖流涌上心头,于是我鼓起勇气大胆地回答了您的提问.  相似文献   

20.
李苗苗 《辅导员》2014,(8):77-78
近期,学校在进行教学“课堂文化”制度的改革,大家都跃跃欲试,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创意,我也对我的课堂上举手的方式进行了小小的改革。例如你对老师的讲解或是其他同学的回答有疑问就把食指弯成一个小问号的形状举起来,你特别想回答问题就把手一张一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