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一) 范长江同志,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赵家坝村。中学时代,由于受到大革命时代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他以高度的热情,参加了当时国民革命的一些宣传工作。1927年初,他转入吴玉章同志所办的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入校不久,重庆发生四川军阀制造的“三·三一”惨案。学校被封,革命学生尸体枕藉街头。他从血腥屠  相似文献   

2.
赖黎捷  朱辉 《视听》2023,(5):148-150
内江交通广播历经数年发展,已经成为四川省内具有强势影响力的品牌媒体。面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作为地市级的交通类专业广播频率,内江交通广播在以正确导向为宣传报道核心的原则下,坚持以“服务为根本”的发展理念,借助新媒体平台深耕“广播+”创新实践,实现了交通广播从单一的听觉媒体到提供全面、多维的各类信息的服务型媒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5,(11):I0002-I0002
黄朝.1943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内江县(现为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大校军衔,原解放军报社通联部主任编辑。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内江市档案馆,于1963年12月开始筹备,1965年9月正式建成。截止1988年底,馆藏116483卷(册),其中档案143个全宗,81723卷,资料34760册。馆藏的清代档案,从康熙四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703—1911年)共33卷,475件。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契约档案,涉及范围有内江县、安岳县、乐至县等,二是诉讼档案,集中反映了乐至县的情况。它从一定角度和范围记录了清代土地兼并和民风民俗情况。馆藏的民国时期的档案,从民国元年至三十八年(1911—1949年)共37个全宗,37647卷,主要有四川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所辖的行政、军警、法院、税务、厂矿、学校和曾设在内江的四川省高等法院、四川酒精厂、资川酒精厂等机关的档案。其中,尤以川康区食糖专卖局、内江甘蔗试验场、中国联合炼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糖厂等单位形成的糖业档案最为珍贵。这部分档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民国期间内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政、司法、军事以及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历史,是研究民国史和地方史、特别是糖业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4月9日至13日,四川省内江、江津、宜宾、乐山四地区的100多名新闻干事,在宜宾地区的兴文县召开了新闻工作情况交流会。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省报、省台等负责同志,与会倾听了意见,交流了情况。  相似文献   

6.
曾被同行夸为交通新闻宣传的“拼命三郎”的肖志轩,1969年来在交通新闻宣传战线上拼命耕耘,硕果累累。1995年被评为“全国企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简称“百优”)和“国内多省市专业报刊优秀记者”,现任四川省内江市《交通经济信息报》副总编、四川交通报驻内江记者站副站长。出生于四川省开县农村的肖志轩1967年中学毕业后当了几个月教师,就于1969年3月应征到康定军分区第9中队服役。当年,他就因将战友主动退回邮局未收的汇款一事写成稿件被军报采用而一鸣惊人。从此,无论是随部队上山执行任务,还是以后转业到条件艰苦的甘孜州养路…  相似文献   

7.
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四川省内江日报社任职记者。恰逢内江市承办纪念"新闻巨子"范长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不少新闻界泰斗和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应邀来访。作为范长江先生故乡报社的记者,我有幸采访了莅临内江的中国记协名誉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同邵老的一面之缘,对我的新闻观产生了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8.
“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是在中共内江地下党特别支部(后成立中共内江县委)领导下组建的,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为抗日救亡而宣传呐喊的进步团体。1938年7月25日,中共地下党员吴汝翊、谢碧芳等以内江中学“兴华宣传队”和“复兴宣传队”为基础,共同筹组建立的“兴华救亡歌剧社”,便是“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的前身。  相似文献   

9.
杜先福 《传媒》1999,(3):39-40
顺藤摸"瓜" 1998年12月3日,四川省资阳地区广播电视报第四版以<真爱被世俗毁灭>为题,刊登了资阳市公安局看守所临时工罗兵写的一篇特稿,写的是四川省大堰劳教所一名囚犯,其妻探监时突然倒地而死,然后叙述了囚犯和妻子的爱情被世俗毁灭的过程.这篇文章于12月20日又在<内江日报>星期天副刊上出现,不过题目换成<一个囚犯的生死恋>,作者署名不是"罗兵",而是"邦友".因为笔者也有一篇短文发在该报上,于是对"邦友"一文印象颇深.  相似文献   

10.
《四川档案》2014,(6):12-12
<正>"传播弘扬优秀档案文化,努力提升档案部门文化形象"11月5日和12月3日,四川省档案局局长丁成明分别赴内江、遂宁两地调研档案工作。丁成明在调研时强调,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档案馆珍藏的《内江市志》题签,书写者是20世纪中国画坛及至世界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1949年张大千离开大陆,先后旅居印度、香港、阿根廷、巴西、美国,1977年5月1日率全家正式定居祖国的宝岛台湾。身处台湾的张大千为什么会为内江的志书题写书名?  相似文献   

12.
12月16日,以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人范长江的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学院在其家乡四川省内江市挂牌成立。范长江新闻学院由内江市委宣传部与内江师范学院合作共建,旨在整合资源,创新新闻宣传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开展精品课程、骨干队伍、实践基地、智库及项目等。范长江新闻学院将建立地方新闻宣传干部培训基地,对地方新闻编采人员、宣传干部、新闻发言人等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地方党委政府也会整合新闻宣传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并组织“名优记者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3.
刘杰 《新闻天地》2004,(12):16-18
2004年4月30日,四川省简阳市检察院公诉科的检察官徐丽一上班就接到了一个令她气愤难当的案子:2004年4月14日下午,四川省内江市某中学初二女生丽丽轻信在简阳市开美容院的一个名叫李聪的朋友的邀请,在李聪答应承担车费的情况下,她于当晚6时带着女同学阿秀、涓涓、阿慧、小逸及几名男生,分乘两辆出租车从内江出发,于当晚8时30分到达李聪在简阳开办的美容院,  相似文献   

14.
<正>1941年,日本侵略者对内江县进行了三次轰炸(史料记载仅两次),给内江人民造成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内江市东兴区档案馆保存的档案里对三次轰炸所造成的损失提供了详细的历史佐证。1993年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的《内江县志》中记载,日机两次轰炸内江——  相似文献   

15.
陈志强 《新闻界》2001,(3):47-47
1月20日,内江日报社在本报公开刊出"《内江日报》二○○○年度新闻报道十大差错"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众多读者致电该报对此举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内江日报》曾在1998年四川省报刊质量综合评比中排名倒数第一,1999年内江日报社新班子上任后,痛定思痛,把提高报纸出版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完整的质量审评制度。首先,设立专门的部门,配备专人对每期报纸进行审读,当天上墙公布;其次,对采访、编辑、领导审稿、校对、出版等环节实行"链条式"把关,即从记者交稿到出版,不管稿件是否…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四川内江的爱国热情同全国各地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节约献会运动中,内江人民积极献金抗日的爱斟热情达到了高潮。1944年初,冯玉祥将军亲赴川西、川南一带作动员工作,劝导节约献金。在此期间,冯玉祥到了隆昌、内江和威远三县,历时四十余天,为募集捐款改善前线将上的生活、武器装备等物质条件而不辞劳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给内江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内江各界民众“无论男女老幼,莫不热烈响应,人人自动争先献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牺牲小我伞大我”,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贡献了最大的力量,也给冯玉祥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冯玉祥将军不仅在众多的书信中大加赞扬内江人民的爱国热情,还激情满怀写下了《内江人颂》:“山有翠屏,水有沱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市报人》2009,(7):67-68
(一) 到目前为止,四川省内已有六七家地市级党报到南充日报社学习我们重视并大胆应用摄影新闻图片的经验。《甘孜日报》、《内江日报》、《自贡日报》等在学习后均认为,《南充日报》在新闻图片应用方面,在全省地市党报中均走在了最前面,用图规模、用图量,属全省地市党报中少有。  相似文献   

18.
由成都大学和四川省新华书店联合发起的图书发行管理专业办学工作座谈会,于7月18日至7月24日在成都市举行。参加座谈会的有武汉大学、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安徽大学,以及上海、湖北、陕西、广东、辽宁、贵州和重庆、成都、内江等省市新华书店的有关同志。座谈会就高等学校设置的图书发行管理专业如何尽快地培养一批图书发行管理专业的大中专人才,建设一支能更好地担负文化知识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首次范长江新闻思想和实践讨论会1986年11月20日在四川大学举行。范长江是四川内江人,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写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作品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地通讯,  相似文献   

20.
四川电视台的同志们在这次特大洪水袭来的危急时刻,抓紧时机,及时拍摄了反映灾情和抗洪救灾的电视新闻,使各级领导和全国人民能够迅速地了解到四川灾情的情况,给予了有力的支援。中央和四川省委领导同志表扬他们立了一功。 7月13日下午,成都市暴雨还在下,洪水正在涨,四川电视台新闻部负责人林元有和两位记者就冒雨出发了。他们顺着府河,从成都市南门绕到北门,一路上拍摄了府河洪水泛滥,沿河两岸交通中断,以及居民受灾的情景。这时,驻内江的记者刘力元正站在齐膝深的泥水中拍片子。江水往上涨,他就往后退;水涨到哪里,他退到哪里,把江水淹没了内江制药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