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胡德乾 《东南传播》2022,(3):109-111
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术期刊出版流程、内容开发、传播方式的深层次再造。学术期刊论文音视频融合出版既适应了数字化时代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改变,更对防止学术造假、学术腐败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先从学术价值实现、用户心理、技术支撑三方面对学术期刊论文音视频融合出版的兴起逻辑进行了分析,继而深入探讨了这一融合出版模式的现状,当前学术论文音视频融合出版主要存在编辑音视频制作经验有限、音视频内容学术价值不足、论文音视频原创性内容较少等突出问题。通过加强用户思维构建、实现编辑专家化、创新内容生产机制等手段,能有效地推动我国全面实现学术期刊论文融合出版。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出版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数字出版对学术期刊的影响,数字出版使学术期刊内容更丰富、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探讨了数字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之路,指出提升信息素养、对稿件的甄别能力、创新文章内容与形式、加强互动交流和努力从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是学术期刊编辑对数字出版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3.
彭晓娟  彭熙  曹阳 《编辑学报》2022,(5):548-551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学术期刊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以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为例,探寻高校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之路:强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建设、创新出版融合发展传播方式、打造出版融合发展品牌、建设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以期为高校学术期刊在数字时代下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内容增强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琳峰  李楠 《编辑学报》2019,31(4):421-423, 427
作为科技知识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的出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语义出版的出现对科学交流系统的发展具有颠覆性的意义。我国目前还处于语义出版的探索阶段,基于此提出数字出版增强模式的定义。分析了数字出版增强模式的优势、国内外相关实践、我国数字出版内容增强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未来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内容增强发展策略,以期全面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转型升级及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滨 《编辑之友》2016,(11):36-41
信息技术发展对学术传播带来巨大影响,内容获取与有效传播成为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国内外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期刊将成为学术期刊主要出版形态;多种出版模式共同服务于学术交流和传播;多指标和多维度评价构成新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机制;移动数字出版将促进传播内容与渠道深度融合;单介质线性出版流程将向跨媒体融合“云出版”转变.文章提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因应策略:优化传播内容,提高传播质量,增强传播效果,制订整体规划,加强版权保护,构建学术期刊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保障体系,探索合作共赢的数字化发展路径,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的可行性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艳  魏秀菊 《编辑学报》2016,28(2):114-117
针对学术期刊是否适合移动出版的问题,概述国内外学术期刊移动媒体应用现状,对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移动出版以其获取信息便捷、传播信息快速的优势,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中可发挥的独特功能如下:架起学术与科普的桥梁;充当期刊的大众宣传与内容导读平台;提供便捷的检索查询途径.调查结果显示,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学术期刊对新兴移动传播方式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微信传播发展快速.这些都表明学术期刊移动出版具有可行性,可与期刊网站等其他出版形式共同构筑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格局.  相似文献   

7.
科技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途径有2种:原生数字期刊和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我们认为后者更能发挥传统期刊内容的优势,将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主力军。分析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媒体化转型的特征和必然性,并以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为例,介绍优先数字出版、独家出版等数字化、媒体化转型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佳 《编辑之友》2015,(11):31-33
文章在分析学术期刊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学术期刊存在自身造血机制薄弱、被数字出版所裹挟、公众交互程度低的问题,认为学术期刊的众筹出版应秉持"互联网+学术期刊"的原则,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策划有创意的出版营销方案和项目回报,鼓励学术期刊主编担任项目发起人,建立"准内容众筹"模式,线上线下互动发行等.  相似文献   

9.
"云"概念的提出把数字时代推入"云纪元",信息发生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促使学术期刊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作出必要的改革。文章从云计算为学术期刊业带来的机遇、目前学术期刊面临的数字化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信息爆炸提出相应策略等方面阐述学术期刊的发展前景,指出学术期刊在云环境下必须通过聚合出版内容云、借助出版技术云、提供出版服务云来达到自身发展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出版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应有之义。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市场、技术、社会等诸多主体维度,因此相关建设工作必须在现状审视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改进,通过集群化发展、全媒体化延伸、国际化标准、层级化构建,不断增强学术期刊出版精准性、实效性,快速完成新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ҹ�1991��1995�����ݿ��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1991~1995年我国10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数据库的论文313篇,研究数据库文献在各个主题的分布情况、文献发展的变化和被忽略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的必要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市场上的各种商业数据库,多为通用性数据库,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几乎没有。 高校图书馆针对所在地区建立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对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支持学校科研和 教学,以及为地方建设服务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异构数据库的跨库检索技术综述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黄镝 《图书情报工作》2003,47(6):94-97,109
描述异构数据库的特征、连接和数据交换技术,探讨跨库检索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应注意的问题,并介绍国外一些有影响的跨库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专利查新与因特网免费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因特网免费信息数据库的日益丰富,给专利查新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网络生物信息学资源特点,Internet著名免费生物序列数据库检索利用,以及免费数据库与商用数据库的比较,对生物序列专利查新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吉林省各类型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现状,依托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构建区域性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共建协作组织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在协作组的统一协调下,探索合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模式,研究和布置数据库建设选题,选择数据库建设平台,制定数据库评估标准及搭建数据库服务平台,有利于提高吉林省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数据库使用中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图书馆数据库使用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通过相关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这些案例中寻求规避数据库使用中知识产权风险的办法,寻找维护图书馆权益的经验和对策,提出了依据我国数据库现行的法律保护制度,着重解决图书馆数据库使用中的突出问题,力求在图书馆数据库使用中尽可能规避各种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吉林省各类型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现状,依托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构建区域性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共建协作组织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在协作组的统一协调下,探索合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模式,研究和布置数据库建设选题,选择数据库建设平台,制定数据库评估标准及搭建数据库服务平台,有利于提高吉林省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Abstract

Faculty publication databases or author bibliographies offer libraries an opportunity to provide services to users. Initially, these databases remained initiatives of special libraries in the health-sciences fields. Librarians used the publication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these databases to compile lists for annual reports. However, the advent of new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the Web, prompted numerous libraries to develop faculty publication databases for their institutions. The author conducted a survey of various listservs to discover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databases.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popularity of Web-based faculty publication databases. The motivation for their creation varied, but most respondents emphasized the desire to highlight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ir institutions. In addition, the content of materials included in the databases and the definition of faculty also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library. Librarians reported a wide range of software employ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databases highlighting their creation by librarians with various levels of programming skills. Moreover, additional features included in these projects underscore the potential for librarians to provide added value from this service. Finally, whil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seemingly present similar content, publication databases differ in their focus on a citation format that offers a solution to items without copyright permission for full-text accessibility.  相似文献   

20.
??Lists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CD-ROM periodical databases in China,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atabases and for users conveniently accessing to the datab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