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冯至的十四行诗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它的现代性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诗人关注人生的视角,由社会功利价值转向生命的本体关注。但冯至却不是存在主义的忠实拥趸者,时代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和存在主义的发展潮流等复杂的因素成就了诗人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沈道洋 《文教资料》2008,(28):145-147
冯至在<北游>中放弃了纯个人情感的大肆书写,把批判的笔触深入到都市的文明深处,为时代的物质及精神状况状写了一篇真实的寓言.在此基础上,进而对生存困境作了形而上的哲学探询.从这部诗集的内蕴中,我们可体味到一种"荒原"意味与现代主义内质.<北游>标示着冯至浪漫唯关个人抒情时代的终结与现代性探索与思考的开始.以此为契机,在嗣后的诗学生涯里.冯至逐步真正走入存在主义诗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3.
就冯至20至40年代的三部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和《十四行集》进行解读,发掘其间诗人对生命的不同体验和思考,并给予阐释,从而阐述其诗作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作为他三个时期诗作的代表来描述他诗作的变化轨迹,再现诗人丰富深刻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作为他三个时期诗作的代表来描述他诗作的变化轨迹.再现诗人丰富深刻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北游及其他》是冯至在《昨日之歌》和《十四行集》之间创作的一部诗集,无论是风格还是思想,都具有一种过渡性质。本文从诗集的风格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北游及其他》的特点,从这些特点中试图发现冯至整体创作的一些共同点。  相似文献   

7.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12岁在涿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冯至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1921年,他考入京大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1927年4月,冯至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  相似文献   

8.
部志云 《文教资料》2013,(32):59-61
作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凭借其20年代浪漫主义抒情诗歌蜚声文坛。1941年,他运用十四行体的形式写出了二十七首诗,结集为《十四行集》。这部诗集与其之前的诗歌风格迥然不同,诗中流露出的人生态度、生存观念等均显示出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尤其是存在主义思想家克尔凯郭尔、雅斯贝斯的深刻影响,《十四行集》也因饱含“存在之思”而成为当时文坛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9.
冯至先生自己和许多学者认为:《北游及其他》是诗人此前的《昨日之歌》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了新的探讨。认为《北游及其他》虽有《月下欢歌》、《南方的夜》等不俗之作,但无如《蛇》、《在郊原》、《我是一务河》这样的绝响,也没有《吹箫人》、《帷幔》、《蚕马》、《寺门之前》这样优美的叙事长诗。  相似文献   

10.
孙秋英 《现代语文》2010,(5):117-118
<正>曾以《昨夜之歌》和《北游及其他》两部诗集而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的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最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多深沉、含蓄,于平淡中见奇巧,其诗歌的盛誉几乎贯穿了整个现代文学。其中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执着的拯救情怀。劳伦斯的忧患意识源自于现代机械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对人性本质异化而产生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的忧思。而构建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性爱关系则是作者拯救世人于苦难中的法宝,这一独特的拯救方式则是基于他崇高的生活激情(信念)和他那张扬人性的血性哲学观。  相似文献   

12.
康德和黑格尔在现代性哲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康德从认识论问题进入现代性问题,认为哲学的任务是寻找社会精神生活统一性的力量。黑格尔意识到作为伦理学关系调节力量的公共理性同康德建立在个体意识基础的理性概念的矛盾,认为康德的理性概念不能支撑现代性的大厦,并实现理论上的超越。但黑格尔对现代性的理解也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岑参天宝初考中进士,守选期间曾有过一段出游与交友经历,这就是河朔、河东与大梁之游.诗人在这期间,身心开放,较多地融入自然与社会,创作了许多富于感染力的纪游与交友诗,这些诗可统称为“河朔游历诗”.漫游河朔等地是岑参早期一次重要的生活与创作经历,对他的诗风产生了深刻影响,即岑参诗歌中的浪漫情调与悲壮色彩.  相似文献   

14.
论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对意识流小说的关键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詹姆斯的心理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三大理论来源。在具体分析这些理论与意识流小说的联系时,人们一般多侧重强调弗洛伊德和詹姆斯的影响。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和詹姆斯的心理学只是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的内容和技巧,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不仅影响意识流小说的内容和技巧,还从哲学意义上为作家把握和表现主观生命提供了基本方式,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的普遍叙述模式。因此,它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是全面的、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15.
历代对朱熹的解读和评价主要是从哲学思想的角度着眼的。朱熹关于《诗经》的“淫诗”说可以说是他理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和谐与矛盾的一个统一。从此观点中挖掘出他所具有的睿智的文学思想的一隅 ,来揭开其理学宗师的光圈对其文学家身份的遮蔽 ,以便更完整地认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悲剧是诗艺的高峰。词作为诗歌的一员,最适合表现主体的悲剧审美体验。半塘词正是王鹏运悲剧人生的写照,是其国忧家难的悲歌。他生活在"天地日流血"的晚清时期,亘古未有的变乱,国家的败亡形成了浓烈的时代悲剧氛围;命乖运蹇的遭际更增添了人生的悲剧性。悲剧性时代和人生化育了他的审美心态,形成了观照世事人生的悲剧情感积淀,释放在词中,主要体现为睠怀君国,失志不遇、感逝伤离、羁旅怀乡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现代性的历史建构中,哈维无疑是一位不可小视的人物。可是在以往的科学史著作中,史学家们浓墨重彩的往往都是其科学贡献与劳作过程,很少有人去挖掘渗隐其中的形上理念和方法论导向等科学范式问题。事实上,正是这些范式的出现,才真正是科学告别古代和中世纪的思维定势而大踏步地朝向现代迈进的标志。本文通过对《心血运动论》的详尽解读,提撕出哈维有关“科学真理与来源”、“活体解剖背后的哲学构架”以及“生命神秘性求解”等“问题式”,以图彰明其科学哲学思想之全貌,进而表达出哈维的科学作业作为“过程与环节”对于科学现代性的历史建构“在途中”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帆 《中国德育》2007,2(6):21-24,37
麦金太尔在构建其新的德性伦理学过程中,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人生统一性理论的缺陷,意识到自己提出的“实践”和“内在利益”概念不足以构成一个自足的伦理体系。在批判现代性带来道德生活的破碎状况以及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关于人的存在论的反统一性观点之后,麦金太尔在叙事理论基础上重新找回了人生统一性观念在德性伦理学中的必要位置。麦金太尔的统一性观念可以为道德教育在当前多元社会中的存在价值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金发的诗以风格怪异见称,这是因为,他接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把西方诗歌的“纯美”理念纳入新诗的创作中,从而使他的诗悖离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目的,真正接近了西方诗歌的艺术自我化和生命化的本质。本文试图从纯粹艺术的角度重新解读李金发的诗歌在审美境界中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与关怀。  相似文献   

20.
论“西南联大诗人群“诗歌的知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怡 《文教资料》2006,2(36):54-56
知性美和诗化哲学构成了“西南联大诗人群”创作的独特魅力。联大诗人不仅在理论上构建了自己的“知性观”:如强调“知性与感性的平衡”,“思想知觉化”和机智、反讽、悖论等策略:更从创作实践上进行积极探索,在对现实人生、人类精神整体及个体生命意志的观照中,将一个个形而上的哲学命题处理得深刻透辟而诗意盎然。他们的创作代表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和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