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家办报"思想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中,"史家办报"思想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史家办报"的思想内涵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结合史家传统和史量才的办报活动对"史家办报"思想内涵作了具体分析,将其概括为报纸应该对历史负责、独立办报、办报的目的在于致用等三个方面,有助于深化对"史家办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管理思想史家丹尼尔·A·雷恩指出:"管理或行政管理意味着在知识的基础上行使控制."[1]在我看来,这种知识首先表现为关于组织的记录和保存--"档案",档案便是这样一种以信息为其用以工具为其体(即愚所谓"档案双元价值")的管理文明的产物,恰能很好地实现"在知识的基础上行使控制"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3.
永远的"知心姐姐"对媒体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两个调查是通过媒体告诉大家的:一个是"知心姐姐"卢勤在上海,她问那里的一些少年儿童"你们心目中的小康社会什么样?"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我想有一栋大房子,这栋房子门很小,只有我能爬进去,父母进不去.有的说,希望那时爸爸妈妈调换工作,因为爸爸总是鼓励我,可总不在家,妈妈老批评我,反而总在家.还有的说,我想发明一种隐身药,能让我钻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里,听听他们常嘀咕我什么……  相似文献   

4.
电视机前,是心猿意马的一群人,我们还能按部就班一本正经地做着老一套说着老一套吗?2015年春节的脚步,比往年来得要晚些。因为农历是羊年,吉祥词语的运用就更加自如开阔了:喜气"羊羊"、神采飞"羊"、斗志昂"羊"、三"羊"开泰……俗一点的还有:大发"羊"财。此刻,我不识时宜地想到电视圈的"羊群效应"。羊群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且吃到了新鲜的青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新闻史研究出现了"学术内卷化"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学术研究不能提供新的知识,无法产生新的边际效应,学术研究只是在不断重复自己和别人,缺乏史家通过研究成果所表现出来的真知灼见。中国新闻史研究出现"学术内卷化"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新闻史研究人员史学意识不强,功力不足;二是学术视野呆板,研究范式单一;三是对研究对象缺乏透彻的认识,新闻史观不明确。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三个问题:从学科属性上搞清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探索新闻史研究的新范式;认识中国新闻史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开发前沿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结合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其目标就是要培养基础宽厚、视野开阔、科研创新能力强、善于跨文化交流的复合型外语精英人才.  相似文献   

7.
为编辑素质挑"毛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常去逛书店、书市、书展,还要参观一年一度的图书订货会、两年一度的图书博览会。我对图书市场总的感觉是:品种越来越多样,装帧设计越来越考究,编辑们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绞尽脑汁,一批又一批的“精神食粮”,层出不穷。不过我也发现:当今的出版物真正能散发出  相似文献   

8.
正李怀宇这本《知识人》价值,不仅仅在于她为我们勾勒了十六位台湾"知识人"的形象,更是因为她对中国文化、知识人群体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补充"和"开拓"。很荣幸,2012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这本《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以下简称《知识人》)。对于"知识人"这一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官方或坊间的定义,宽泛一点来说,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应该算是知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资深球迷",我不但对中国足球队的战绩了然于心,对于媒体的体育报道也日臻"未卜先知"之境界。2007年7月10日,在亚洲杯上首场比赛中国5:1胜马来西亚后,我就猜测到第二天报纸上会为中国队的表现而"叫好声一片",第二天我拿到报纸,用眼一扫,果然不出所料,《亚洲杯漂亮开门红》《朱广沪用兵出特效》《国足给亚洲豪强争了脸》等标题随处可见。然而,一周之后,只是因为0:3输了一场球,各  相似文献   

10.
前些天出省参加一座谈会,一当地记者座谈时说了一句话:记者当下社会地位下降.带队的领导并未在意,我可是在心中思忖良久.因为,在我们同事中,类似的说法已挂嘴上好久了,经常会有人叹气说:"嗨--记者沦为弱势群体了呀!"  相似文献   

11.
一、终审发稿人的能力和水平,不会因为领取了"资格证书"和获得聘任而"自动提高",只有正视知识缺陷,扎扎实实地苦学苦钻,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同履行职责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动态简报     
正东城区推出群众喜爱的"档案馆日"活动前不久,东城区以"走进档案"为主题举办了第六届"档案馆日"活动。为贴近群众需求、突出文化特色,活动在档案馆主会场和史家胡同博物馆分会场,分别开展了档案特色征集、文化展示、知识竞答、史家历史、人艺摇篮、胡同记忆等活动,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东城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与"知识工程"的核心是知识.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包括人类社会自身)的认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是"知识是什么"的知识.这是叙述事实的知识,比如说,南昌人口是多少?这是简单的知识,而医生掌握的医学知识则是复杂的知识;第二大类是"知道为什么"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甲:老朋友,看你两颊潮红,愁眉紧皱,近来哪点不舒服? 乙:没不舒服,只是有个"知识经济"让我消化不了,能给开点药吗?  相似文献   

15.
开场白:因为大家的参与,从不同的视角论述"编与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编与研",乃至站在发挥档案馆作用、提高档案人地位的高度阐明"编与研",使这个话题显得具有极大的可辩性.虽然你说、我说、他说,给人一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感觉,但是毕竟开阔了大家的思路,引发了人们对编研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浪潮正在改变着财富的分配分式,"以知识为本钱,迅速暴富"的梦想时刻在考验着以知识为服务基础的期刊社的精英.第十一届全国书市期间,笔者有幸与全国诸多的面向市场的期刊社老总面晤,他们普遍对社里顶级精英、后备人才的"大雁南飞"、"弃刊奔网"现象忧心忡忡.这无疑给新时期期刊社的队伍建设,特别是对拔尖人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留人、管人在新时期都必须注入新的理念,即:千变万变,千难万难,都"万变不离其宗"、"解开心中千千结就不难",只要顺应时代需求,提早把握好以"知"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对应,就能够"任尔东南西北风,我之工作占主动".  相似文献   

17.
选角度,本是新闻写作的"老生常谈".正因为是老话题,才有必要"常谈",才更显得重要.缘由在于:现实生活千差万别,决定了新闻事实千姿百态,报道角度也必然千变万化.但是,不管怎么"变",总有规律可循.拙文想探讨巧选角度能出新的"门道".  相似文献   

18.
东汉时期的官僚机构中,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御史台,又称为兰台或兰台寺.所谓寺,在唐代以前并不专指庙宇,按<说文解字>解释:"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也就是说,御史台设在兰台这个法令森严的庭院,兰台成为东汉御史台的代名词.那么,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所司何职?颇费历代史家猜测.  相似文献   

19.
我为文的生涯中,曾经与"文字狱"擦肩而过.这倒不是我写了什么反动文字,而是我讲了真话,敲到了个别高官的痛处,被度量狭小之人利用. 1985年4月,我写了篇题为<白辛苦>的杂谈,批评了"有位省级负责同志"下乡视察时,"让下边牵着鼻子走","并未了解到实情",被人们称为"白辛苦"."因为早在他下去前,有关人员就打了招呼,下面的同志做了精细的安排:看什么地方,住在哪里,汇报啥内容,谁汇报,甚至走哪条道,都定好了."此文发表在198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这是我的文章头一回上<人民日报>,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为了编区志附录,重新翻阅了邓拓的<燕山夜话>一书,其中,一篇题为<欢迎"杂家">的短文引我反复读之.邓拓在文中写道:"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