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教育的附魅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通过附魅,人们给予了学校教育以无所不包的功能。学校教育附魅的危害是使人们忽略了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影响了学校教育正常功能的发挥。学校教育之所以附魅,主要源于人们过高地估价了学校教育的功能,对学校教育产生了不适当的认识。要使学校教育正常发挥功能,必须使其祛魅。  相似文献   

2.
学习型社会的设想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水平与理想;现行学校教育在应对学习型社会中的局限性表现为学校教育中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色彩过浓;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性过强;学校教育具有封闭性,且教育形式单一。由此提出四点反思:突破学校教育在时空上的限制,建立与普通学校教育地位平等的校外教育机构;加大学校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人们对学校教育的选择性;加强学校教育中学习的组织性;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单一学校教育的缺陷与先天不足。 当前,学校教育风行宇内。一说教育就言必称学校,“学校教育”高度扩张、几乎成教育的全部,“学校教育”似乎已成为教育唯一的形式;学校教育如火如荼,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创新力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校教育创新力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学校教育创新力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审视,揭示学校教育创新的内涵与本质特征,探讨学校教育创新力的基本要素,从而确立科学的质量意识、特色意识,提升学校教育的创新能力,使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学校教育创新力指数的构建,将对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的"祛魅"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之“魅”主要是指在当前社会中存在一种将学校教育神奇化的不良倾向,即学校教育功能泛化倾向,这一倾向使学校教育不堪负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应有的伤害。要避免学校教育之“魅”的危害,就必须重新认识学校教育,使之“祛魅”。学校教育的“祛魅”就是要正确认识到学校教育功能是有其边界和限度的。只有学校教育“祛魅”了,才能正确发挥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工具性功能以及发挥其它教育形式(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的功能,进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社会中,存在一种将学校教育神奇化的不良倾向,也即学校教育功能泛化倾向。这一倾向使学校教育不堪重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应有的伤害。要避免这一倾向,就必须重新认识学校教育。实事求是地说,学校教育的功能是有其边界及限度的,只有正确认识学校教育的有限性,才能正确发挥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也才有利于正确发挥学校教育的工具性功能以及其他教育形式(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的功能,进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沈茂德 《江苏教育》2015,(11):15-18
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有一种力量弥散在校园中,这就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中最关键的就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这也是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哲学回答了"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应该如何做",学校教育哲学的建设应该有古典的心态,有坚韧的坚持。基于学校的教育哲学,学校教育要关注核心课程与核心素养,要追求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志勇 《成才之路》2010,(31):I0002-I0002
谁是学校教育的利益相关方?政府、学校、家长、学生。政府代表国家、代表社会、代表家长举办教育、管理教育,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学校,包括领导者、教师等,是学校教育的承担者、具体实施者.学校教育生态、样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与事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相关方;家长和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消费者,自然是最关心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学校教育利益的相关方。  相似文献   

9.
学校在执行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存在个体选择,主要是教育政策的公共利益与学校利益存在冲突,是学校的自利行为造成的.从教育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要求来看,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个体选择导致教育政策权威性丧失、主体的道德失范、教育政策失真.减除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个体选择,关键在于教育政策制定关注弱势学校的利益诉求,强化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学校可持续发展要以教育健康作基础,只有教育健康才能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能保证教育的健康。教育健康与学校可持续发展是两个不同层面但又密切相关的主体。学校可持续发展要以教育健康作基础,只有教育健康才能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能保证教育的健康。不健康的教育,或者说教育的不健康带来的只能是学校的非可持续发展,甚至是阻碍、破坏和扼杀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反思病态心理学取向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削弱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贫乏化,教育形式的单调性和教育途径的单向性,形成教育对象和教育者关系的对立。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的关系,挖掘教育的资源,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霸权一直存在,它阻止着其他教育形态的发展.事实上,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教育是创造可能关系的过程,学校教育则是重复已经建立的关系的过程.学校教育拒绝教育过程的不确定性,这其实是对教育的异化.提升学校教育的教育性,促进儿童的发展,这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教育和学校变革的“话语实践”中,教育价值与多元主体及其对教育的需求相适应。本文认为,学校变革与作为教育价值主体的学校向度常常具有高度一致性:学校变革发生在学校向度上,学校主体的教育价值变化必然引起学校层面的变革运动,在学校变革实践中生成的教育价值系统,逐渐发展成熟壮大后,就会成为触发新一轮学校变革和转型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它符合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教育型模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联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受教育的中介和桥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类型与意义等基本问题,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动力系统。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一方面对学校教育寄予了高度的期待和积极的关注,甚至将学校教育功能夸大、神圣化;另一方面又肆意对学校教育说三道四、横加批评,置学校教育于"万灵药方"和"百病之源"的尴尬之地,严重制约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仔细审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功能价值,清楚、理性、全面认识学校教育的功用与有限性,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价值教育的事件、活动、课程、要素的集结点,价值教育校本化是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效之道。中小学价值教育校本化的三重内涵是:让价值教育在学校生活母体中孕育,在学校文化场景中生长,在学校课程群落中呈现。价值教育校本化的核心理念是在价值教育实践中落实"四本",即以学校人、学校事、学校情、学校景为学生价值教育之"本"。价值教育校本化的四条路径是:搭建价值教育的学校共同体,改变学生的学校生活经历,发掘学校价值教育的特色资源,雕琢学校价值教育的主题景观。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角色化是指学校教育以培养未来社会精英角色为主要甚至是唯一追求目标的实践活动,其实质是学校教育选拔功能对育人功能的僭越,基于升学主义的应试教育行动是其实践表征。学校教育角色化窄化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异化了学校教育的角色学习功能,排挤了学校教育的个性化功能,导致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式微。学校教育应回归其促进"人的发展"的本原,恪守育人功能的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分化出来的一种教育形态。对学校教育的“神化”导致了学校教育功能的泛化,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加强社会教育建设、调整学校教育策略,是新时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及有效发挥学校教育功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质量是指学校的办学质量,包括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质量。学校特色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学校特色建设是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借鉴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发现,通过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一是应该树立正确的学校特色观和科学的学校教育质量观;二是要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奠定基础;三是要通过构建有特色的学校教育模式,推动学校特色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四是要重视建立和完善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的调控机制.实现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与教育质量提升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一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社区教育 ( Com munityEducation)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和社区的交互关系 ,在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研究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能否协调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时常会产生矛盾。例如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 ,一些学校急功近利 ,无视社区教育的功能 ,对社区工作不闻不问 ;而社区群众、家长也时常以“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指标来衡量学校教育 ,不能全面公正的评价学校教育对社区教育的作用。其实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