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馆应如何应对“伪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平 《晋图学刊》2006,(3):58-60
“伪书”的泛滥必然会波及图书馆,影响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如何认清“伪书”的真面目,防范与抵制“伪书”是图书馆应当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叶建华 《图书馆》2006,(3):91-93
本文简述了当代“伪书”的概况,并从法律法规角度对“伪书”进行了法律分析,提出了图书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胡应麟对伪书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识伪书是中国传统学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伪书也自有其价值,不可一概弃而了之。明代学者胡应麟从四个方面。第一次探讨了伪书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经济利益而出版伪书的现象古已有之。本文梳理了民国期间出版的最知名的《浮生六记》、《石达开日记》和《当代名人轶事大观》三部伪书,回顾了这几部伪书的炮制机构——世界书局的经营问题,并对今天的伪书问题提出了警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伪书脞语     
毛凌文 《图书馆论坛》2004,24(4):203-204,214
文章介绍伪书产生的两个原因,并对辨伪和正确看待伪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王娜 《图书馆界》2009,(1):10-12
文章以梁启超的辨伪理论为基础,从类型、危害、原因及辨伪方法等几方面对传统伪书与现代伪书作了一系列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古籍中伪书甚多,后人对此多不屑一顾.然考其特征及产生原因即会发现伪书自有其学术价值,不可因其伪而弃置.  相似文献   

8.
李煊 《大观周刊》2011,(28):51-51
本文通过讨论伪书的诸多问题,反应我们对待伪书的时候应该理智进行,不能一杆子打死。其次,我们应该对伪书进行再考辨.并且珍惜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好好研究其中对我们有利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四部正讹》是我国第一部辨伪专著,在辨伪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书中,其对伪书价值有多种认识,尤其是对伪书史料价值的认识更是深刻与多方面的。然历来学者对此却少有论述,文章就伪书史料价值的内涵以及《四部正讹》对伪书史料价值认识产生的原因及如何体现伪书的史料价值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孙新梅 《兰台世界》2016,(13):142-145
中国历史上的辨伪活动,出现于先秦,但那时还是辨伪的萌芽阶段。到了汉代,先秦典籍在经历秦火与战乱之后,大量散亡,汉武帝开献书之路,汉成帝令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在此前提下,汉人出于崇古、炫名、牟利的目的,伪书大量涌现。既然有伪书,就有尊重事实的学者开展辨伪活动,并且归纳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辨伪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出版伪书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对社会是一种伤害,它违背了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违背了公正、诚信的道德准则。从道德视角探讨如何对伪书“流行病”进行防治,从而避免出版伪书这种现象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杨艳利 《新闻世界》2010,(6):129-130
"伪书"一边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一边又受专业人士的质疑。"伪书"的存在有其原因,带来的危害也引起社会的关注,应对其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3.
赵素 《出版参考》2005,(8X):21-21
2005年,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声名鹊起,源于他们在今年1月份公布了一份北京市在销的西方管理类97种伪书名单,从而一跃成为伪书打假的先锋。  相似文献   

14.
《出版经济》2006,(1):49-49
伪书引发了出版整顿风暴以后,更多的伪书原形毕露,其中多数为励志图书和经管类图书,可以说,目前励志图书出版领域是伪书横行的重灾区,这必然导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毫不迟疑地把整顿矛头对准了励志图书.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伪书现象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的图书业的确让人瞠目结舌。这一年,一本又一本美仑美奂的“真”伪书(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造假之书)在一些聪明绝顶之士、长袖善舞之人的组装下“横空出世”,与之相伴的是某些人(所谓书商)的盆满钵满,以及出版业某些人、某些机构的堕落。这些伪书经过“伪装”,全面畅销,动辄销量上百万,大有席卷宇内、并吞八荒之势。2005年,随着一声鸡鸣,《培育男孩》又遭恶意跟风(跟风者又是伪书),可见某些“有识之士”是“利不惊人不罢手,伪不惊人死不休”,想真正把这项“伪事业”进行到底。出版业的这种伪书现象触目惊心、引人深思!伪书狂欢迷人眼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古籍中的伪书、革命文献中的伪书及盗印书中的伪书考察,认为伪装本书刊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出版物中,是版本学中比较重要而且特殊的一种版本形态。革命文献中的伪装书是指在近现代文献中将出版物的封面或其他外表形式伪装,掩盖其真实内容,以便达到宣传发行效果的进步出版物。伪装书又称“托名本”、“改题本”,在版本学上则称之为“伪装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伪书存在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思想价值等,同时也从侧面说明,对待伪书我们应该既要看到它的弊端,同时也要看到它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各项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张心激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辨伪学家,受顾颉刚《古史辨》的影响编纂《伪书通考》一书.该书主要是汇集宋濂、胡应麟、姚际恒等前人的辨伪成果,其编纂大致始于1926年,完稿于1937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39年.《伪书通考》所辨之书共1,105部,以数量衡之,确实是规模很大的一部辨伪专书.郑良树因之作了一部《续伪书通考》,续编则起于1940年,止于20世纪80年代初.两书体例大致相同.郑氏还有一部辨伪学理论专著《古籍辨伪学》,很有新意,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因《汉书.艺文志》名家载《公孙龙子》,而《隋书.经籍志》未载,故清人姚际恒疑其伪书,进而《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亦成伪书。自此之后,学界多有争论。黄云眉提出进一步论据支持姚说,然而更多的学者论证《白马论》为真书。本文评述了双方所给出的主要论据,并指出现有之论据尚不足以鉴定《白马论》之真伪。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伪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书"始于何时,自有史家考究.本文所述,非指传统意义上学者、藏书家所言"孤本"、"珍本"赝品,实为近数十年来与公众生活较为接近的"现代伪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