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儒家教育哲学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经过不断创造和改革并变化了的形式存在于现代教育之中的教育哲学观念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儒家教育哲学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智慧,它的某些思想与方法,能给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带来很大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来,在激活传统教育智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的感召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主要学术团队:其一,是以黄济教授为首的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其基本理路是"由论而入于史",即出于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的需要并从现代教育哲学问题出发,去回溯和总结传统教育哲学的丰富思想观点;其二,是以张瑞?教授为首的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其基本理路是"由史而进于论",即通过总结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研究成果,在哲学层面上把握中国教育的历史与文化精神。此外,何光荣教授的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也别一格。他在同情与体贴中切近传统,呈现出传统学术贯天人、通物我,以"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达"内圣外王"之道的大教育观。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也是近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述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对于加速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对于我们当前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了中国古代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和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尤其是儒家教育思想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并介绍了东南大学汲取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借鉴西方通识教育理念,对文化素质教育进行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讨论中国传统教育在当代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中首先简略回顾了我国先秦至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接着指出富含人思想的中国传统化和传统教育,可以弥补西方历史上只重科技发展的教育畸形现象,从而论证了对当代研究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性;章最后重点论述了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代表的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教育思想,以作为研究生传统教育课程设置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养性、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圣外王,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我们需要继承、批判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教育哲学漫谈”之二。以儒学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演进于整个封建时代 ,并深刻影响到现在和未来。本文概述了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并对其主要内容特点作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近现代所谓的"国学",很大程度上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学术与文化,可以涵盖文学、哲学、史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从传统的范畴来看,国学涵盖的内容非常之广,而经典的文化是国学最基础和根本的内容,也是中国人传承下来的基本素养修养。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学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教育的一个中国要标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首先需要语文教师把握国学教育的关键几点。一是国学教育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之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未能古今贯通和中西合璧;2、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速度;3、教育哲学的理论困惑。促使新世纪中国教育哲学更好地发展,可以从四方面把握:1、确定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毕诚 《中国德育》2008,(2):83-86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把礼仪、礼义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纲常伦理、习俗民情的本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注重礼仪和礼义教育,主张“克己复礼”“居仁由义”,是中国传统学校教育和社会风俗教化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将礼仪、礼义作为一种基本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内容,主要是儒家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2.
儒家教育思想与中国数学教育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导主流的我国古代教育,在教学思想、学习思想及方法上有许多特色,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数学教育传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加以继承和发扬,并与现代数学教育理念相结合,对搞好数学课程改革,走出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之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儒家精神为主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延续二千余年,它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尤其是儒家所强调的教育的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所追求的自我道德修养和主体人格完善以及讲究人生社会与自然规律的和谐统一等人生与教育理念仍孕育着丰厚的现代意蕴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教育方法,一般主要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教育方法。几千年来,它作为中国主要的教育教学方法,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探讨中国传统教育中循循善诱、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譬喻式教学方法,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以及儒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所蕴含的间接思维方式,旨在引导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教育方法,以期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13-20
对唐君毅哲学进行教育哲学的考察有着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唐君毅认为,教育哲学是哲学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它包含教育知识论、教育存在论和教育价值论三个部分。在唐君毅看来,教育是世界(或"境界")的一部分,其本质是自我与外界(包括他人)感通的产物;而现实的教育现象的发生,则根源于人的教育意识。唐君毅认为,解决时代问题需要个体理想人格的培养,这是理想教育应该达成的目标,也是哲学的主要功能。在现代新儒家当中,唐君毅较早认识到了作为专门学术领域的教育哲学的独立性,他在教育存在论和教育认识论方面的诸多观点也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教育方法,一般主要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教育方法.几千年来,它作为中国主要的教育教学方法,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探讨中国传统教育中循循善诱、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譬喻式教学方法,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以及儒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所蕴含的间接思维方式,旨在引导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教育方法,以期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在长达两千一百年的历史时期内,儒家教育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它的内容宏博,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中国贫困大学生数量较大、问题较多、教育成效较差的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儒家优秀教育传统,挖掘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代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公共哲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行中国公共哲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直接源于苏联的哲学教科书 ,苏联的哲学教科书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相去甚远 ,是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教条化。现行中国公共哲学教育的主要缺陷主要有三 :(1)内容陈旧。现行公共哲学教育的内容中不少内容是 17、18、19世纪英、法、德国的哲学思想 ,总体上没有超出 19世纪的哲学水平 ;(2 )观点偏狭。现行公共哲学教育中没有人性、没有人生、没有心灵、没有精神 ;(3)唯我独尊。现行公共哲学教育认为只有自己所主张的哲学观点是唯一正确的 ,是真理 ,其他的一切与此不同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带来中国思想文化的大变革,国内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翻译出版了大量教育专著,很多中国教育家在学习西方教育思想的同时,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先秦儒家的很多教育哲学观点的认同,推进了教育哲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陶行知在借鉴杜威实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黄炎培在杜威职业教育“社会化”、“平民化”、“个性化”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的人性假设,决定了对教育的不同理解。中国传统教育中对人性的假设存在几个基本的悖论,即非善即恶、儿童成人化、个性泛化、总体上的“人性善”和具体教育过程中的“人性恶”的悖论。这几个悖论使得中国传统教育损益参半,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教育的相对稳定发展,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的发展。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应当注意克服悖论带来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