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位授权审核是学位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生教育准入的重要机制。我国现已进行的十三次学位授权审核从集中审核到逐步放权,整体呈现重心下移的演进特征。面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学位授权审核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应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在法治化建设上,明确学位授权审核的法律性质、明晰央地法定职责、规范运行实施程序;在学位点布局上,建立“融合性”准入标准和“分类协同”审核机制;在申报评审过程上,完善指标设计、加强信息监管、规范高校自主审核;在授权后管理上,强化评估监管和规划引导,推动学位点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反映了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所面临的法治困境,无论是学位授权审核的制度规范,抑或其现实运作都缺乏行政法治的诸多要素。实现学位授权审核行政法治之目标,需要建立软法之下的学位授权审核程序规制机制,完成学位授权审核由"行政审批"到"行政许可"的转变,合理界定中央、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在学位授权审核中的法律关系,完善学位授权审核后续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位制度在四十年实施过程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授权审核制度。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系统分析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演变过程,理清利益相关主体及其在推动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完善各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提炼、归纳中国特色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阶段特征:国家主导,填补空白;央地共治,调整结构;高校自主,快速发展;优化结构,服务需求。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迈入新阶段,将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国家主导、省级统筹、单位自主的学位授权审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将学位授权定性为国家行政授权,将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定位为相应的行政程序法规,并且学位授权审核主要是授益行政决定。以此法理关系为研究展开的逻辑框架,将行政程序法的一般原则和学位授权审核的特殊问题相结合,提出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发展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5.
将学位授权定性为国家行政授权,将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定位为相应的行政程序法规,并且学位授权审核主要是授益行政决定.以此法理关系为研究展开的逻辑框架,将行政程序法的一般原则和学位授权审核的特殊问题相结合,提出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发展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6.
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实施备受社会关注,它既是学位授予质量的结果保障机制,也是学位授权审核的事后规制手段,本质上应当被定性为“行政检查”,且由于涉及专业性评价而将专家参与引入行政过程,由此增强行政权力的正当性,其所形成的否定性检查结论还与后续行政监管措施紧密衔接,利害影响甚巨。但此项制度的实践运行尚未妥善平衡行政效能与制度理性之间的关系,始终面临程序规则的内容模糊、申诉救济的不够规范、撤销学位的不当联结、对专家意见的过度依赖、评议标准的相对单一、效率优先的应责异化等现实困境。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和保障其制度理性,既要在合法性层面上健全抽检程序规则和申诉救济机制、细化问题事由与处理的类型化联结,也要在合理性层面上平衡同行专家意见与行政裁量空间,针对不同高校和学科特点分类评议,完善学位授予质量的内部风控体系等,以便更好地协调不同主体间的权责关系,确保此项制度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是新形势下我国深化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举措。通过对31所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实施办法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制度构建主要体现在总则、申报条件、审核流程和质量监管等方面。高校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落实了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又具有各自的特色,为自主审核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部分高校的文本存在内容要素不全、制度依据有待优化、申报条件和程序标准不明晰、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制度需要增强主动治理意识、加快推进法治化建设、明确申报标准、优化审核流程、健全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8.
独立于政府和高校的第三方机构在美国学位授权审核体系中不仅参与专业认证发挥专业质量"准绳"作用,而且承担学位授权审核考察评审并出具评审结果的职责。从美国学位授权审核体系演变历程来看,成熟的学位授权审核体系离不开州政府、院校、第三方的共同参与,特别是第三方的审核与监督;从第三方参与路径方法来看,第三方已以立法形式确立其审核、认证、监督的权利地位;从第三方参与运行实施来看,实行分类定级审核,审核结果梯度呈现,审核内容突出学生利益。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是英国高等教育治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系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近年来,随着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环境的变化,英国原有高校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弊端凸显,无法适应私立高校的发展需求。英国政府部门通过立法对新的高校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管理框架、学位授权类型、标准与审核程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英国新的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呈现出以立法为基础,突出政府主导,依托权威质量机构进行审核;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风险防控;凸显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体现高等教育治理环境中的开放性与公平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王亚杰指出,为从根本上抵制不正之风,教育部从2005年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时开始集中力量实施“阳光评审”。通过该项制度的实施,达到了加强学风建设、实现审核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实现对权力监督的三个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学位授予是学术资源分配的一种具体形式。学位授予权的本质是学术权力,但同时具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双重属性。在学位授予过程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有其各自行使边界。学术权力的行使主要存在于答辩的过程及院级学位委员会对其学术评价进行审查的过程中;而行政权力则是在申请人资格审查及校级、院级学位委员会对学位授予进行程序性审查时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权力失范的现象。规范权力的行使需要完善学位制度设计,公开学术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12.
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分离:三级组织二级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里同时存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这两种权力的配置和运作对于大学学术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三级组织二级管理架构的大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配置与运作的模式,可在学院层面分离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把行政管理工作集中在学院,把学术管理工作下放到系。在此基础上,在三级组织体系下分别实现校—院两级的行政管理和校院—系两级的学术管理,使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落在不同的作用面上。由此从系统架构和制度安排上避免两种权力的互相干扰,保证各自的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学位授权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五国学位授予权的权力来源、权限与功能、审核、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显示,这些国家学位授予权均来自政府,且都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院校获得授权后,便成为学位管理的行政主体,其颁发的学位是学校学位而非国家学位(俄罗斯除外);在授权管理的审核与监督环节,大部分国家都引进了中介机构参与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关系判断的视角,聚焦于当代大学内部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了学理探讨和实证分析,指出改善我国当代大学组织中的信任状况必须培养学术归属感、建立信任机制、实现分工决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余利川  刘怡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1):28-35;43
大学学术治理制度建设有效性内嵌着自主规范和工具理性的双重价值,彼此博弈的价值张力决定了大学学术治理成员结构、权责约束、运行机制以及异议监督的实践图景。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面临委员结构多形式化且运转效率低下,权责结构多数虚化且内容界定模糊,学术治理机制稳定性弱且实践性差,偏于事后监督控制且惩戒程序不清的多重困境,相应学术治理制度的形式、结构、运行与监督有效性不足。为此,应实现学术治理的“良法·善治·扩散”机制耦合,提升学术治理制度供给有效性,强化学术治理制度的实践效能,激活学术治理制度的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学位评定委员会是作出学位授予终局决定的主体,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是评价学位申请人专业能力的主体,二者的职权由于存在交叉而引发分配困境。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属性不明,产生了职权不当扩张的风险;答辩委员会的决议效力缺乏保障,存在职权受到架空的可能;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定位模糊,引发了存废之争。未来《学位法》应明确: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法律属性为综合性学位管理机构,兼具行政管理职能与学术权力,对学位申请人是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作出综合性评定;答辩委员会的法律属性为论文评阅机构,负责对学位论文质量展开专业判断;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法律属性为学位资格的预先审查机构。并且,学位评定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之间应是平行关系,后者的决议是前者作出学位授予决定的基础,前者应对后者作出的建议性决议予以尊让,仅对申请人的学术能力作形式审查。当二者决议产生冲突时,应设立切实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是国家和社会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检验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学科建设进程的重要渠道。研究分析了构建两种评估联动机制的可行性,并尝试建立政府、高 校和社会三方责任相关者的联动模型,进而提出联动的路径建议:第一,明晰三方主体的角色定位和权责划分 :政府顶层设计 、宏观调控;高校主动作为 、打破行政壁垒 ;社会拓宽渠道 、积极参与。第二,育协同意识和联动能力,为两种评估的协同联动工作做好思想准备。第三,加强协同联动的资源供给,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大学重新进行制度变迁与制度设计的再造,更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重建运动和制度选择.现代大学制度法治精神的重塑,应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依法调整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以及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与政府关系的良性运行,依赖于"有限政府"的"依法行政",政府对大学管理权限应集中在行政规划、行政监督、行政指导、经费分配等方面,其他事项则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而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则表现为公共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的博弈与平衡,通过"协调与张力模式"的整合,使二者的关系从索取走向支持、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从冲突走向融合,从而实现高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应彰显高校的学术逻辑,建构学术权力本位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浅析现代大学制度的基层学术组织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学术组织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心。根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基层学术组织应遵循教学与科研兼顾、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相统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以及资源配置责权对等的原则。为此,需要重构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和创新组织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