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澳大利亚的博士生教育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为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澳大利亚政府支持的研究团队构建了包含入学准备、学习经历、学习成功3个维度以及认知、基础、个人等9项指标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框架,涵盖了从博士生入学前、在学过程到毕业后的人才培养全周期,满足了多重主体的应用需求.该框架对我国完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启示:将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质量观;综合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索评价具体要素;促进评价应用主体从宏观向微观"下移",形成多重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毕业博士调查是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新工具,通过获取博士毕业生相关信息(职业路径、职业发展现状、博士生教育经历及回溯评价),来辅助于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运用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社会化理论、匹配理论,将毕业博士调查和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紧密联系起来,认为运用毕业博士调查开展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是必要、可操作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对毕业博士进行了三次职业发展调查,从博士生教育是否满足博士职业发展需求角度,调查了毕业博士的职业发展路径、就业满意度以及毕业博士对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回溯与评价。基于美国三次毕业博士职业发展调查的背景及调查结果,考察美国变革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帮助博士生做好就业准备以及提供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博士生教育三个方面,可以为我国未来博士生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实证分析表明,毕业博士普遍认为我国博士生教育较好的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是反映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参与课题质量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是提高博士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国际视野和研究能力是博士生教育中最需要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NRC2006~2008博士专业质量排名体系产生的背景、指标体系、评价范围、运行过程与结果,总结了NRC排名体系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开展有效的博士生教育评价提出建议:通过科学的评价和有用的信息赢得社会公信力;在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逐步提高排名体系的有效性;基于博士专业质量的核心要素,建立与专业质量高度相关的指标体系;强调博士生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评估主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五所研究型大学对在读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以及毕业博士的抽样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责任主体在博士质量影响因素认识上的异同,发现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以及毕业博士四者均较认同"导师指导"、"学术氛围"为影响博士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在认同"学科水平"、"科研条件"为博士质量重要影响因素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2007年9月颁布的"全国博士质量调查问卷",对五所研究型大学在读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及毕业博士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及毕业博士四者均认同"科研创新能力"、"基础和专业知识水平"为博士质量的要素,但在认同"学位论文质量"、"相关学科知识水平"为博士质量要素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多元化评价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教育评价是对幼儿园教育有关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只有倡导多元主体、多元视角、多种方式和多样内容的发展性评价方式,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通过历史梳理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经历了学术逻辑主导的、政府介入的、新公共管理的以及基于整体治理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四个阶段。具体来看,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在导向上由追求学术卓越转向回应公共利益诉求;在组织形态上从封闭式转向各层级的整体协作;在治理方式上由设置学术标准转向提供网络式服务;在评判标准上由原创性知识贡献转向博士生发展质量。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趋势一方面是重心“下移”,为博士生个体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是整合质量文化和建立信任机制,推进网络式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和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博士质量评价的视角逐渐由单一的学术标准向多维度的标准转变.学术逻辑和应用逻辑的冲突交合,学科建制的独立性与跨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评价制度学术指标化与利益相关者诉求效益化的矛盾,形成了博士教育质量评价导向的互构逻辑."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博士教育在制度供给、宏观环境、资源支持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多重因素的互动构成了博士教育质量改革新的动力机制.在博士教育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的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培养,完善博士生分类培养模式,以实现质量与规模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一流大学能够长期引领顶尖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其推行博士教育发展战略有关。对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学进行分析,发现其博士教育发展战略具有如下特点:战略环境源于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战略目标坚持质量首位,战略内容围绕更加高效的培养形式,政府宏观管理与高校自主推行相结合进行战略实施,完善的制度体系与充裕的资金支持作战略保障。其未来走向是:增强博士教育竞争力,强调国际化发展,推进博士教育公平化以及提升博士生职业能力。这对我国在"双一流"建设大格局中创建一流的博士教育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工学博士培养模式是影响工学博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经历了由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多主体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态变迁过程。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宏观教育管理、经济和科技等体制变革从制度环境层面影响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中存在两个关键节点,分别形成了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理念先在性、体制锁定和自我强化机制等因素影响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受阻。基于此,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的未来改革应从优化外部体制环境,突破理念桎梏、探索建立工学博士分类培养体系及建立分类学位授予标准体系等方面入手,同时要完善相关配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The assessment of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has three dimensions: students’ assessment of teaching,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students’ learning engagement. These differ in conceptions of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purposes, traits and priorities. The authors conducted three rounds of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to study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from students’ perspective and concluded that students play multiple roles in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all of which can be improved by strengthening students’ obje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evaluating the added value of a college education oriented to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taking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 as an important way to contribute to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enhancement, assurance and control, and make proper use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s and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14.
吴杨 《江苏高教》2021,(4):40-45
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高质量的博士培养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个体隐性知识增长过程的角度,明确博士生高质量发展中关键培养环节,综合以上内容构建博士生培养系统,同时根据系统动力学反馈机制,考察博士生培养环节对隐性知识增长过程每个阶段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博士生隐性知识增长过程中关键培养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期顺利实现博士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哈佛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改革对世界各国教育博士培养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回应专业博士教育社会质疑、弥补哲学博士教育长期缺失双重需要推动下,哈佛大学对教育博士学位培养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撤销原教育博士学位(Ed.D.)、新设教育领导博士学位(Ed.L.D.)、创设教育哲学博士学位(Ph.D.),形成了两种博士学位并存共生新格局。从培养模式比较看,专业博士回归“实践”属性,教育哲学博士凸显“学术性”特点,且两者均高度重视跨学科教育和培养质量提升。我国培养教育博士起步较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可借鉴哈佛大学经验教训,积极推动教育博士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growth of the doctorate in recent decades has spawned concerns about programme quality and external relevance. This article reports findings from research conducted in Australia that was shaped by the view that the doctorate remains in need of educational clarification and design. The research generated insights that can be used to modernise and realign the doctorate. Firs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a doctoral education framework. Next, it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questionnaire developed using the framework and administered in a national survey to both five-year-out doctoral graduates and to doctoral experts. This identifies the need to design programmes that better orient and align research training with students’ professional aspirations, incorporate more real-world forms of learning, enhance traditional aspects of research training and provide structured reports of doctoral outcomes, experiences and preparations. The results underpin the need for more specific analyses of outcomes and assessment, the na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doctoral experiences and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the resources that go into doctor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等教育增值评价模式的兴起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回应社会问责,一种重新回归学生本位,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评测高等教育为学生带来影响的增值评价运动正在美国大学兴起。增值评价主要测量学生从进入大学到毕业期间所发生的变化,目前可运用直接法、间接法、事后法三种方法来测量。学生的增值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增值评价改变了大学以往过多以"输入"为标准、以经验判断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模式,构建起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可显现证据为基础,以教育过程、学生学习结果为核心的一套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对以往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超越,也是美国大学回归大学之道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8.
自1924年首次实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以来,美国博士生教育评估模式经历了以休格斯和肯尼斯顿为代表的声望研究、以美国教育委员会实施的两次质量评估为代表的客观指标研究和以全美研究委员会为代表的相关定量研究三个阶段。评估方法论的不断改进也意味着质量评估的目的从单纯的声望排名转向了真正的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opens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pressures that have led to heightened calls for account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both in the US and Europe. Noting that doctoral programmes have, to date, drawn minimal attention in the accountability debates, the authors note that these programmes cannot stay forever on the sidelines. Drawing on their knowledge of the American context in particular, the authors go on to outline current effort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programmes in the US with attention to how these efforts respond to accountability demands. They urge the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ty to re-shape the accountability discussion, shifting its centre from government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s training doctoral students who will become faculty. Crucially, they argue that graduate programmes should train doctoral students to undertake and use discipline-appropriate assessment measurement and scholarship as part of their future work a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structors. If doctoral students emerge as faculty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conduct assessments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they will advance not only their fields, but higher education more generally.  相似文献   

20.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既要大力压减考试次数,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又要确保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令家长满意的高品质教育,所以必须加大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探索力度。一些可行的改革策略主要有:去繁就简,简化评价设计,提高评价效率;改进结果评价,深化命题改革,探索表现性评价;强化过程评价,评学结合,以评促学。有了学业评价改革的配套支撑,轻负高质的教育才有望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