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中国特色教研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其保证了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了广大教师教研能力的整体提高。这一特色教研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并形成了以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先导,以构建四级教研网络系统为骨架,以发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为根本的原则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特色教研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其保证了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了广大教师教研能力的整体提高.这一特色教研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并形成了以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先导,以构建四级教研网络系统为骨架,以发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为根本的原则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韦群 《教育探索》2006,(4):14-14
一、建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建立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因此.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过程中.学校坚持开展以教学问题研究为核心的教研活动.制订适合不同层次教师开展教研和接受教研培训的计划.每位教师针对自己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学习培训内容.并参加学校科研室、教务处和教研组举办的各种形式的专题性研讨活动。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学校建立了骨干教师校本研培制度。在学习和培训过程中,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思考问题:在行动中.他们学会解决问题。他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课改研讨课的引领、各类公开课的指导与评价、新教师的培养、教师基本功专题培训、高三复习课专题讲座、教师教学技能达标培训等活动中都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学校的教研文化形成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 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项目研究旨在建立幼儿教育工作和教研工作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促进幼儿园学习型组织的形成,最终达到实现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和幼儿园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目的。理想的健全的园本教研制度的核心是“体现纲要精神的正确的教研方向;民主、平等的幼儿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云燕 《湖南教育》2004,(21):10-10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陌生,但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它的意义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怎样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出现的层出不穷的新困惑、新问题,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引导广大教师形成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呼唤跨学科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落地。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关注和上海中考改革对“跨学科案例分析”的明确提出又加剧了这种教师发展诉求。跨学科联合教研是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有效方式。基于笔者在上海市A中学任职期间的探索,分析运用深度教研理念建构跨学科“执行长”联合教研机制的理念和路径。项目设计了跨学科联合教研的组织架构、配套制度和操作步骤,通过设定跨学科教研模块,开发跨学科教研工具,配套跨学科作业改革,提升了跨学科“执行长”联合教研的实践效能,形成了一种匹配中考改革需要和“跨学科”教学改革理念的教师集体成长新样态。  相似文献   

7.
赵锋 《上海教育》2008,(21):26-26
作为教育部“幼儿园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区,普陀区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解决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为重点,以教育现场为研究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加强区域推进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探索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园本个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八大教研机制:园际互动式教研机制、常规教研视导制、网上教研制、教研员蹲点制、教研组评优制、教研组长研修制、专家团队带教制、新教师培训制。  相似文献   

8.
李冰 《早期教育》2010,(9):38-39
情境再现式园本教研是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将发生过的案例进行真实再现.共同研讨,进而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研方式。在和平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我在南宁幼儿园万科城分园真实体验了一次情境再现式园本教研。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教研制度,教研制度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通过“教师带教”改造和建设一支符合新中国需要的教师队伍;通过“以教学为中心”的研究和管理恢复并规范教育教学秩序;通过“以校为本”的工作方式实现课程改革政策的实践和深化。在不同的阶段,教研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基本路径、扩散方式及其结果都有所不同。未来,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制度的发展应进一步厘清教学研究的概念内涵,明确教研制度的政策指向,缩小政策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将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制度化,既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内在需要。那么,中小学应该建立怎样的校本教研制度呢?建立校本教研组织制度1.参与教研的人员的工作制度。包括校长、部主任、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和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2.教研组织工作制度。包括收集和编写学校教研专题指导信息的制度,调查本校教师教研需求的制度,确定本校(一学期或一学年)教研的重点方向、为本校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提供方法指导和专题指导的制度,定期组织教研交流…  相似文献   

11.
石艳 《早期教育》2007,(12):32-33
园本教研作为贯彻《纲要》、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支撑制度,正受到越来越多幼儿园的青睐。与传统教研制度不同的是,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强调从幼儿园实  相似文献   

12.
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意义与价值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校本教研制度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校本教研制度是对传统教研机制的改进与创新,能够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保障,可以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背景下教研员如何进行专家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的类型或取向,既有别于学术研究者进行的质性或量化的专业性研究,也不同于完全的行为研究。这种改进后的教学制度,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通过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形成三位一体来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实施专业引领的一支重要力量,教研员如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对一线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教研员又如何进行自身储备以进行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这是当前教研室建设和教研员发展急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园本教研中倡导构建教师共同体文化,是幼儿园教研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当前园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文化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对C市504名幼儿园教师和教研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与实地考察,结果发现我国幼儿园在园本教研过程中已形成兼具共性与个性特征的教师共同体文化,且整体表现良好,不同等级幼儿园之间存在差异;教研主体构成多元化,幼儿园教师是第一主体,教研专家介入较少;教师共同体精神文化表现最明显,是影响教师共同体文化形成的必然因素;教研团队成员之间形成良性关系,教研争鸣具有积极效应,表现出一种"和而不同"的行为文化,是影响教师共同体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已建立多元化教研制度,教研权有所下放,"一言堂"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共同体制度文化在不同地区幼儿园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等级幼儿园的教师共同体物质文化有差异,但都普遍重视教研空间与时间条件的创设和支持。在园本教研中构建教师共同体文化,既要有正向的教研共同愿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鼓励积极的对话协商;又要下放并赋予教师教研权,实现多元化教研评价,吸引教研专家弹性介入。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扎实开展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尤为重要。但是,各个学校、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的开展效果参差不齐,联片教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方式,这种教研方式立足于校本教研,以教师发展为目标,构建“研究共同体”的工作机制,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课程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校本教研制度的确立也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学校倡导校本教研的时候,叙事研究成为了一线教师所青睐的一种“平民研究方式”,有的人认为,“叙事研究”,只是一种研究方式或研究方法而已,然而,笔者觉得,“叙事研究”也是一种研究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它的兴起为教师在思考中生存,在生存中思考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叙事研究的兴起正逐渐在改变着教师的研究方式、思考方式和生存方式,也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化走向的逐步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王贞桂 《山东教育》2011,(Z6):25-26
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中,我们开展了"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以专题研究为手段、以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为核心"的区域教研活动,加强了一日活动的研究,不断提升了幼儿园教育品质。一、建立以促进研究为目的的教研机制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园本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有效的一日活动是提高办园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我区聚焦于一  相似文献   

18.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已成为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从价值层面审视,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教研机制的更新功能、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保障和支持功能以及学校教研文化的重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现代教研活动的实化与创新,推动了教研制度的重建。我们在大量的教研活动实践中发现,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以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为目标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正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重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几种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教师学习理论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研究通过收集某市中小学教师的28570个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PROCESS中介效应检验法等,探讨校本教研制度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投入与教研参与分别在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及链式中介作用;学校氛围虽可促进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学实践能力的直接影响,但会弱化教研参与对教学实践能力的直接影响,进而调节工作投入与教研参与的链式中介作用及教研参与的中介作用。未来学校应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营造积极的学校氛围,驱动教师自主发展,以保障教师有效参与教研,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