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也在上升,已经形成高校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针对这一群体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不仅要给贫困生以经济解困,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解困。同时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不良思想表现,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创优争先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大学生是青年的优秀群体,大学生党员又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从大学生入校开始,把他们培养成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优秀党员,  相似文献   

3.
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意愿备受企业和社会的关注。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涵义有较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环保节能意识;他们绿色消费的目的是健康、环保,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责任;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消费行为会影响企业行为并形成社会扩散。因此,相关部门要关注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要通过宣传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愿,企业的经营决策需要迎合并引领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2008年起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大批涌入"90后"的身影以来,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主体。"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所彰显出来的新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教育工作将要面临的新挑战。一、鲜明的群体特征(一)生活行为特点相较于80后大学生,他们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起来的一代;"9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手机电脑品牌服饰他们拥  相似文献   

6.
"富家子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其教育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如不引起重视,将会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甚至社会的文明秩序。辅导员要在充分了解"富家子女"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后,开拓工作思路,提出对"富家子女"大学生教育的对策,为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一、大学生触网心理透视 1.从众心理。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精彩的网络世界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走进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今天你e了没有?”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因为“同学都上网,所以我也要上网,否则就是落伍,  相似文献   

8.
构建大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学校"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大,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隐患所在这一严重现实问题,本文着重介绍在大学生"特殊群体"中构建完善的援助体系的一些可行性做法。通过了解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动态特点,掌握他们的心理表现,构建完善的大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有助于改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被动应付为主动突破,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浅议做好农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青年中知识层面最高、思想最活跃、最有代表性、最能接受新生事物、最富有理想信念追求的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重要的后备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要使大学生真正担负起这一时代重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又有其相对特殊性,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增加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海南教育》2013,(2):90-91
<正>从2008年起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大批涌入"90后"的身影以来,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主体。"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所彰显出来的新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教育工作将要面临的新挑战。一、鲜明的群体特征(一)生活行为特点相较于80后大学生,他们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起来的一代;"9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手机电脑品牌服饰他们拥  相似文献   

11.
青年时期是人格转型和稳定的关键期,注意培养和弥补大学生的人格缺陷是教学之重。大学生是未来的主力军,担负着国家的兴衰,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在实验中学生表现出的人格缺陷不得不使人担忧,针对学生表现进行人格培养和弥补是教师的责任,构建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生活品位,使学生成为未来的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12.
探究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与MBTI人格类型之间的关系:具有某些心理症状的个体,在人格特征上有什么特征?不同类型的人格更容易表现哪种类型的症状?通过调查研究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相关人群及时进行辅导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排除社会政治和传统伦理道德因素以外,林黛玉的性格是导致其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借鉴林黛玉的性格缺陷,提出要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大学生情感素质,首先应从家庭入手,其次是学校和社会,最后是学生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4.
阿德勒是奥地利的著名人格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论述的人格教育目的观颇具特色,其基本内涵是:塑造学生的整体人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模式,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彰显个体的生活意义,使之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研究阿德勒的人格教育目的观,无论是对人格教育的理论,还是对人格教育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体系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直接影响到人们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们价值观念和人格养成。通过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大学办学的公益性、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辅导员的人格感染力是引导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人格人品状况的文化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人格人品上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原因除去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学在制度和操作层面存在的不完善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学文化的失落。如果不努力提升大学的大文化底蕴,不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未来的他们将成为迷惘的一代决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7.
学校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德育本身固有的规律。职校的德育应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潜心研究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为学生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职校学生实际,分别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的关系,指出了德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学生怨恨是其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平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隐忍于内无以宣泄。学生怨恨的生发关涉到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两个维度。其中,社会基础是指学生体验到伤害或挫折的外在条件,心理基础是指学生软弱无力的人格特质。而学生怨恨则是在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的交互作用下生发的。怨恨一旦滋生将对学生的德性发展产生着消极意义:它导致学生道德人格的扭曲;使自身德性趋向平庸;引起学生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等。学生怨恨所具有的消极意义要求学校教育对其进行必要的干预。这种教育干预要从两个向度进行:一是采取教育措施预防学生怨恨情绪的滋生,二是通过合理的途径疏导学生的怨恨情绪。  相似文献   

19.
"90后"高职学生具有关注心理健康但不能正视心理问题;生活成长顺利而挫折承受能力弱;信息涉猎广泛却缺乏信仰;早熟与叛逆并存,人际关系网络化;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矛盾心理突出等心理特点。对"90后"高职学生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人文关怀,消除"90后"大学生的情感障碍;开展健全独立人格的心智教育和情感教育;进行挫折教育;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选取华东师范大学1988年修订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制成的量表,对师范院校293名弱势群体师范生进行测评。结果发现:弱势群体师范生的人格因素有自己的特点,忧虑性和紧张性以及敏感性特质因素比一般师范生高出许多;不同年级的弱势群体师范生人格特点也有差异。这些特点会对其自身的人格完善和学业成就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师范院校应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指导,及时给予帮助,让其更好地度过大学学习生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