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之友》1985年公开出版至今25年了,一直以倡导编辑科学研究、探索编辑工作规律、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促进出版事业发展为宗旨,努力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实用性。《编辑之友》是我爱读的编辑出版专业期  相似文献   

2.
编辑概念必须同一──答张洪玲同志叶向荣长沙张洪玲同志《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一文(见《编辑之友》1996年第4期)对我的《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见编辑之友》1995年第5期,一文的基本论点、论据提出了否定意见。我见了感到非常高兴,因为《...  相似文献   

3.
任火 《编辑之友》2010,(2):25-26
1995年8月,炎热的夏天。我写完了《寻找支点》,把它投进了路边的邮箱后,对身边的朋友说:《编辑之友》一定会发表的。那时,我刚进入编辑界不久,就听大家时不时地议论《编辑之友》,说在  相似文献   

4.
朱燕萍同志在《编辑之友》2001年第5期发表了《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文章针对我们在《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一》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朱燕萍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朱文")实际上不只是谈了编辑定义属的问题,而且涉及了编辑定义的整个构成,而我们对编辑定义的属和种差(《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种差--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二》,见《编辑之友》2001年第3期)都已经分别著文作过论述.现在对朱文择要进行答复,也是我们对上述两文的补充,所以以"再谈"为题.  相似文献   

5.
高起元 《出版科学》2015,(4):108-110
《编辑如是》是孙琇的专著.书名看起来浅显,却蕴含着深刻的编辑人生哲理.如是,就是规律;如是,就是真理.“编辑如是”,是作者几十年编辑《编辑之友》得来的切身感悟.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摇篮     
1983年,领导上要我们一拨中青年人,把学术兴趣转向编辑理论研究,恰适中国版协第一届出版研究年会征集论文。拙作《试论编辑的专业化与学者化》入选交流,次年《编创之友》第2期全文刊载。不曾想到,那时起,天公撮合,我与《编辑之友》联谊笃厚,几乎岁岁相伴。既读它刊载的文章,又为它写稿。交往中,它却为我铺开了一条不曾想象过的学术活动道路,由最初的编辑理论研究,走向了探讨编辑学,以至深入到编辑史和编辑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杜厚勤 《出版史料》2012,(3):119-124
正我们这个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人民出版社,曾经长期办有一份在全国出版界颇有影响力的杂志——《编辑之友》。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这份杂志的正式公开出版,以及此前作为其前身的内部刊物《编创之友》的印发,还曾陆续出版过一大套"编辑丛书"。  相似文献   

8.
张立在《编辑之友》1993年第一期中撰文认为,90年代期刊编辑应有一些根本性的转变。一是期刊编辑要记者化。即要从办公室里走出去,走到社会中去。不仅仅是去组稿,更重要的是出去采访写写稿,要编采合  相似文献   

9.
由于《编辑之友》的专业特色和编辑风格,从它创刊时候起,我就成为它的忠实的读者。当它将临十周年之际,我又全部纵览了这份刊物,观其发展的过程和历史,思其所提出和研究的问题,论其弥补编辑学空白的意义,讲其对编辑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及对精神产品生产的推进,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创办者的眼光和功绩。《编辑之友》是1981年创刊的,最初名为《编创之友》(季刊,内部发行),原由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1985年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10.
艾东  吴志刚 《编辑学报》1994,6(4):232-234
也谈编辑学与编辑理论艾东,吴志刚编辑工作的理论研究(有人称编辑学)近几年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已有《编辑学报》、《编辑学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出版工作》、《出版发行研究》等刊物为编辑学研究提供论坛;有关的论文和著作不...  相似文献   

11.
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张洪玲【北京】“编辑”一词的含义应如何界定,至今仍在争论之中,《编辑之友》也刊登了一系列的文章介绍各种观点。在1995年第5期上有叶向荣同志的文章《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我很想就其观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2.
拜读张立同志《新形势下的期刊编辑》(载《编辑之友》1993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3期转摘)后,获益匪浅。笔者同意张文对我国90年代期刊出版工作面临形势的分析;同意张文提出的“期刊编辑记  相似文献   

13.
1992年9月3日—8日,《编辑之友》编辑部在太原召开了全国中青年编辑座谈会,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的中青年编辑欢聚一堂,畅叙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青年编辑应当如何担负起历史使命。这次座谈,是在1991年12月《编辑之友》编辑部与湖北人民出版社于武汉共同进行的“中青年编辑的历史使命”专题座谈(其内容刊载于《编辑之友》杂志1992年第2期),以及其后围绕这一专题在刊物上开展笔谈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心议题是“改革开放与中青年编辑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不少的编辑出版刊物中,龙世辉最称道的是《编辑之友》,大概是该刊特别注重编辑实践,而办刊宗旨又与他对编辑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最为契合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5.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迎来了《编辑之友》创刊25周年。这对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该刊是发表编辑工作研究、编辑理论研究成果的园地,还因为该刊25年来已经  相似文献   

16.
为编辑家树碑立传让社会了解编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编辑之友》1993年第1期“编辑春秋”专栏里十位编辑出版工作者热情洋溢的一组文章。适值我国著名编辑家戴文葆先生七十华诞之际,  相似文献   

17.
眼前有一篇徐柏容老前辈的文章,叫做《编辑治学与编辑治学之道》(载《编辑之友》2010年第6期第92~94页)。在夜灯下求读不免生发出一些感悟。先生显然是主张编辑是必须治学的,理由是你编辑的是学术性  相似文献   

18.
编辑是外载信息优序化的文化缔构活动──对任氏编辑定义的修正王栾生【洛阳】所谓任氏编辑定义,即任定华、于泳琳二同志在《关于编辑与编辑学对象及概念问题》一文(《编辑之友》1995年第1期第24~28页)中提出的“编辑是信息、知识有序化、载体化与社会化的业...  相似文献   

19.
比如最高追求与编辑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绣 《编辑之友》2010,(2):26-27
一位朋友,也是当年《编辑之友》的老作者打来电话,问知不知道评选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的事,我说没有听说,因为被编撰《山西期刊史》的事缠住,两年多基本不问窗外事了。他告我说这次评出了160种,《编  相似文献   

20.
《编辑之友》开展以“编辑工作的改革”为中心议题的讨论,这是一个好主意。我祝愿这个讨论在编辑工作者、出版工作者以及《编辑之友》的广大读者的共同努力下,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获致令人满意的成功。去年,《出版工作》月刊开辟了出版“改革笔谈”专栏,《编辑之友》杂志开辟了以“编辑工作的改革”为中心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