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封建史籍里谈到清朝初年抗清斗争时,常常过分地渲染了南明政权和江南地主豪绅抗清派的作用。历史事实却表明,在长达二十年的大规模抗清斗争中,真正的主力是由起义农民组成的大顺军和大西军。李自成亲自指挥的山海关战役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从此揭开了抗清  相似文献   

2.
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农民军进入黔、滇地区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大西农民军放弃了原来的宗旨,决定采取联明抗清的策略。其联明抗清能够实现的原因主要是李定国在黔、滇民族地区采取了联合各地土司头人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抗清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一、积极联合黔、滇各土司头人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组成抗清力量;二、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和汉族地区同样的土地政策和发展生产、严惩贪官的政策;三、在大西农民军中实行了少数民族士兵和汉族士兵一律平等的政策;四、实行了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政策。由于这些政策的实行,使大西农民军取得了土司头人和少数民族人民的信任、支持和参与,建立起了抗清根据地,共同进行抗清斗争。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理清楚忠贞人士黄毓祺的抗清行迹,澄清其初次起义地、再次起义时间、被捕原因、策动钱谦益抗清等抗清事迹史实。  相似文献   

4.
郑成功是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这是众所公认的。但对郑成功的抗清活动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却颇有不同。例如有人就认为对郑成功的抗清活动“不应有过多渲染”,因为“各族的抗清力量,都不过是清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就抗清而言,郑成功和其他抗清力量一样,迟早是要失败的”。照此说法,郑成功和其他抗清力量,所进行的反抗斗争,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意义。对这种看法,拙者不敢苟同,在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对1857年3月至1858年5月捻军与太平军在两淮地区的联合抗清行动进行考察,认为两军走上联合抗清之路出于各自摆脱困境的现实需要;联合壮大了抗清实力,取得了正阳关之战的胜利;联合具有功利性,军事行动不能协调一致,没有达成预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清军入关后一段时期内,由于满族贵族集团推行民族高压政策,强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薙发、易服、当奴隶,凡不“归顺”、“迎降”者,“即行诛剿”.因此,民族矛盾激化,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以农民军为主体的波澜壮阔的抗清斗争.南方的抗清斗争坚持的时间更长,斗争更为激烈.广西的桂林曾一度成为南方抗清斗争的中心.在这里,有抗清将领瞿式耜坚守桂林达四年之久.他领导桂林军民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获得了桂林保卫战的胜利.其后,清军孔有德部攻陷桂林.但不久,农民军领袖李定国又打败孔有德,收复桂林.桂林的抗清斗争事迹,可歌可泣,影响极为深远,值得认真研究.史学界对桂林的抗清斗争尚少专文作较全面地论述.本文拟就桂林抗清斗争的性质、历史意义以及最后失败原因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鲁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捻初探池子华捻军并非安徽独有,山东也是捻军的发源地之一,“兖、沂、曹所在有之”①。19世纪中叶,太平军、捻军(指安徽捻军)起义的烈火燃遍大江南北,山东亦有结捻抗清者。有关鲁捻的抗清斗争,学术界未曾作过研究。笔者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粗作概述,冀有稗于...  相似文献   

8.
钱晶 《华章》2011,(14)
魏耕是明清易代之际的一位诗人,除了从事诗文创作,与友人相互唱和外,他还投身于复明抗清斗争中,并终其一生,以身殉国.本文将从感怀身世飘零、终其一生矢志抗清的思想溯源、"风流散淡事沈醉"的行事作风,三个方面来分析,朝代更替,时代动乱下,魏耕作为一个矢志抗清的文人的心态、心理路程.  相似文献   

9.
主要论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定国“联明抗清”之后,率部进入阿佤山区惨淡经营,对阿佤山各族人民,特别是佤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苍水之海上抗清,始于丙戊六月,江上师溃,公从驾(南明鲁王)象山石浦,随之又汛依肃虏伯(黄斌卿)于翁洲(舟山)。终于甲辰七月,在“定海山中”(海中荒脊无居人之悬岙)被清兵所执。若加画江之役,前后共十九年。其间,曾四下闽海,四入长江。特别是与民族英雄郑成功联合发动的已亥长江之役,公由金陵之观音门向芜湖进军,得到沿江州县热烈响应,旬日之间,收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以至于建立不久的清朝廷都为之震动。公最基本的海上抗清活动区域,是浙东海上的“十洲三岛”。“三岛”,指象山沿海三门湾的南田、高塘、花岙;“十洲”指今天的舟山众岛屿。公海上抗清最主要的军事政治中心.则是地处三门湾口花岙岛上的林门。已亥长江之役败后.郑成功与公战略上分道扬镳,从而郑氏获得历史所赐予的歪打正着的机遇。所以,公虽是郑氏海上抗清的主要联手,现实评价却处在不同层面。但对故国的忠贞美德,公与郑氏相比,实乃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有关族谱等资料,阐述了泉州人民参加郑成功抗清复台的斗争,以及收复台湾以后参加台湾化建设及其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张苍水之海上抗清,始于丙戍六月,江上师渍,公从驾(南明鲁王)象山石浦.随之又汛依肃虏伯(黄斌卿)于翁洲(舟山)。终于甲辰七月,在“定海山中”(海中荒脊无居人之悬岙)被清兵所执。若加画江之役.前后共十九年。其间,曾四下闽海,四入长江。特别是与民族英雄郑成功联合发动的已亥长江之役.公由金陵之观音门向芜湖进军,得到沿江州县热烈响应,旬日之间,收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以至于建立不久的清朝廷都为之震动。公最基本的海上抗清活动区域,是浙东海上的“十洲三岛”。“三岛”,指象山沿海三门湾的南田、高塘、花岙:“十洲”指今天的舟山众岛屿。公海上抗清最主要的军事政治中心,则是地处三门湾口花岙岛上的林门。已亥长江之役败后.郑成功与公战略上分道扬镳,从而郑氏获得历史所赐予的歪打正着的机遇。所以.公虽是郑氏海上抗清的主要联手,现实评价却处在不同层面。但对故国的忠贞美德.公与郑氏相比.实乃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3.
诗史之风忠烈之情——张煌言诗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煌言,号苍水,是晚明诗坛大家。其诗歌大都以抗清复国为主题,被称为“诗史”,既是他抗清斗争中严酷而艰苦生活的记录,也是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和忠烈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题崔青蚓洗象图》的创作冲动源于李定国义师的抗清壮举,源于作那拳拳爱国心,也是他入清后思想转化的标志性作品。  相似文献   

15.
朱彝尊在明末清初,新旧鼎革之际,积极参加了抗清运动,他和顺治十八年的"通海案"中所涉及的反清复明人物交往密切,文章旨在细致描述朱彝尊和他们的交往情况,以揭示朱彝尊早期深刻的抗清意识,和由此对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9.少年英雄夏完淳的豪迈人生 夏完淳,南明诗人、抗清将领。原名夏,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兵南下,他随父、师起兵抗清,后被捕,解往南京,拒绝诱降,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抗清、驱荷复台斗争中,善于等待时机,把握火候,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成功地与清延和荷兰殖民者展开谈判,进而取得军事斗争和谈判斗争的双重胜利。  相似文献   

18.
南明政权所赖以存在的力量,在弘光败亡前后大有不同。弘光朝廷是马土英依靠江北四镇强立起来,并随四镇垮台而告终。弘光亡后,清军直趋浙、闽、湖广等地,特别是剃发令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江南抗清斗争更加高涨,从而进入了新的时期。鲁监国在绍兴破和方、王垮后,仍维持多年;隆武亡后,郑成功、黄斌卿仍奉隆武号坚持斗争;永历有农民军余部支持,维持了十五年之久。江南人民抗清情绪高涨,是研究南明史不能忽视的问题。鲁监国政权兴亡,实质上是浙东义军抗清运动兴起、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当时浙东义军抗清,经历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论屈大均的金陵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大均诗歌创作在明末清初诗坛独标一格。他的金陵诗抒发家国沦亡之痛,表达坚定的抗清之志,情感凝重,多用比兴,显示强烈的民族意识,具有较大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魂归来时,灵旗空际看。作者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南明诗人,抗清将领,明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淞江县)人。5岁知书史,9岁著诗赋文集《代乳集》(已失传),14岁随师陈子龙,父夏允彝起兵抗清。失败后仍为抗清而奔走联络,被清统治者逮捕,英勇就义,年仅17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