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词语的重叠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形形态变化,是汉语区别于印欧系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光山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种地域方言.本文主要以光山方言词语的重叠为具体材料,探索其词语重叠的类别、方式和表达的语法意义,提供了汉语词语重叠的一些感性材料,同时也期望对汉语语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汉语方言词汇》所列20个方言点的1230条词语材料为依据,将普通话中的1230条词同20个方言点所对应的词语进行同异比较,从基本词汇看普通话对汉语诸方言的影响,同时说明普通话与汉语诸方言的远近亲疏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河北方言从《醒世姻缘传》成书时代沿用下来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不使用的若干个近代汉语词语进行了诠释,为近代汉语词语和河北方言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份较为详实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元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笔记等文学作品中存在着陕西方言词语,如:"噶"、"煎"、"庹"等,研究整理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而且也有利于考求北方方言词语(包括陕西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部分河州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语进行对比、释义,通过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作品资料的相互印证,证明河州方言词中保留了一些近代汉语词语,有利于初步探讨河州方言词与近代汉语词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方言本字考,就是从音韵史和词汇史的角度在古代献中寻找与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相对应的词语,从而追溯古今词语的渊源关系。本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简述前人关于汉语方言本字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二是近代漳州三种十五音方言本字考源举例。  相似文献   

7.
近代汉语中的一些俗语词,常常无旧注和专书可供查考,这些词语往往保存在活的方言里。笔者现将所注意到的家乡方言词语和近代汉语相关语料做一简单比对,探讨其在近代汉语俗语词考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伊犁汉语方言和分布于南疆的汉语方言同属于中原官话南疆片.伊犁汉语方言是新疆的“土著”汉语方言之一.伊犁虽非汉民族的发源地,但从古代起,汉民族就在伊犁定居并繁衍生息,伊犁也就有了历史悠久的汉语方言.虽然当时的伊犁汉语方言与今天通行于伊犁地区境内的汉语方言有一些区别,但是联系是很密切的.有的专家认为伊犁汉语方言是在陕西回族所说的中原官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时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笔者认为伊犁汉语方言的基础的确是中原官话的关中方言,但又不同于关中话.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融汇其他方言如湘方言,吴方言以及北方方言其他一些次方言的词语,又融入其他民族语言大量借词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满语、阿拉伯语、俄语词语而形成的有继承又有发展的一种方言.伊犁汉语方言在多方言,多语种共处的语言环境和人文条件下兼收并蓄成为一种异彩纷呈、样态特殊的方言.它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词汇方面,更有其独特性.笔者认为伊犁汉语方言词语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承传性;二、融合性;三、变异性.本文试对这三个特点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法化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而对某一地域内或某一方言的词汇的语法化研究则较少。毕节方言中部分词语的虚化,反映了毕节方言与中古汉语之间的联系,也是汉语实词虚化这一总体趋势的佐证。毕节方言词语法化的倾向,既是词义和语法变化,也是人们认知方式变化的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山西方言从《醒世姻缘传》成书时代沿用下来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不使用的几个近代汉语词语进行了诠释,为近代汉语词语的研究和山西方言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份较为详实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实践需要语文知识,可语文知识教学却长期低效。主要原因有:不少语文教师的知识视野狭窄;语文知识往往“教不得法”;语文教材缺乏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呈现语文知识的合宜方式。因此,要解决语文知识教学长期无效的问题。只能在充分认识语文知识作用的前提下,认清语文知识的历史和现状,重构语文知识;对待语文知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逐一解决;《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知识的含混表述,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的角度对古文字材料进行研究对古文字学、汉语史和古代文献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古文字学的重要内容:阐释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是古文字学的研究目的之一;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是古文字学的研究内容;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则是考释古文字的重要根据之一。汉语史研究也不能不利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古文字材料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汉语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追溯汉语历史的最重要的途径;古文字本身也是汉语史研究的根据。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释读古文字文献的基础,这种研究的深入也可以明确古文字材料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代汉语修辞学越来越重视用各种理论和方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汉语各种修辞现象,然而无论如何,汉语辞格始终是汉语修辞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在研究汉语辞格时,应该合理地认识和摆正汉语辞格在汉语修辞方法体系中的地位,注重汉语辞格研究方法,弄清汉语辞格理论史和汉语辞格史的关系,关注从属于整个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汉语辞格研究形态,彰显汉语辞格研究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方菊红 《成才之路》2021,(14):36-37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势必推动和扩大对外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外国人识汉字、阅读汉语文章,更重要的是向他们传播中华文化。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绝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外语教学而是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文化语言传授。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不断对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在今天,中华民族仍应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继续反思并找寻其出路,顺应时代的潮流,实现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怎样才能把.语文学好?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关键在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必须真正懂得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对文学有一种真正的感悟,才能把语文课讲好;而老师讲好语文课,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The identity-language link has been widely recognised. In Heritage Language research, the complex entanglement between Chinese ethnic identity and Chinese Heritage Language has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decades. Both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oststructural schools have offered meaningful insights into this field, but have also received criticism from other perspectives. To think through these two camps of scholarship, this paper draws on Bourdieu’s sociological notion of habitus and zooms in on the visible racial identity of Chinese looks. To unveil the dynamics and nature of this particular form of Chinese identity in relation to Chinese Heritage Language learning, the author first surveyed 230 young Chinese Australian adults and then interviewed five of them. The survey result indicated that perceptions of Chinese look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Chinese Heritag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addition, the theme of looking Chinese repeatedly emerged from the interview data. Participants considered looking Chinese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ir Chinese identity, reported powerful others’ stereotypical perception that looking Chinese necessarily meant being able to speak Chinese, and indicated that the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understandings of looking Chinese came to shape their Chinese Heritage Language learning.  相似文献   

20.
王文元 《天中学刊》2007,22(6):91-95
一百多年前,在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的过程中,文字改革运动与白话文运动存在缺失,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文言文滥觞于诗,而"诗"则自始至终给予文言文以滋养,使得中国文学充满东方美。文言文与传统密不可分,给予文言文以一席之地,以使华夏传统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