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摄像和编辑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两大基础,是节目制作前后期的不同过程;摄像记者的任务是撷取创作素材,而编辑的任务是整理编排素材;因此对编辑来说,素材是编辑的基础。对节目来说,由摄像记者完成的前期阶段对节目编辑效  相似文献   

2.
在录音报道中,现场直述就是记者在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现场直述其言,以口头方式报道新闻。记者的口头报道与记者所选用的现场录音素材同步进行录音,形成记者语言与现场录音素材结合为一体的报道素材,然后再筛选、复制成录音报道播出。那么,这其中记者的语言有什么要求呢? 第一、记者要有充分地心理准备。因为现场录音报道不同于现场转播,所以记者的报道不是照相式纯客观的看到什么说什么,而是要服从已经确定或者一定的报道要求。记者的报道语言在现场录音后,回到编辑部又只能是进行必要的筛选整理,而不能  相似文献   

3.
陈蕴卓 《新闻窗》2008,(6):124-125
随着电视传媒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日益提高,法制类电视新闻节目以其特有的权威性、导向性和可视性,备受观众的关注与青睐。如何才能较好地做好法制类电视新闻节目?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记者对这类素材的巧妙获取与量“材”选用。没有好的素材,无异于无米之炊,自然难成好新闻;如果有好素材而不善于运用,即便素材再好,也难免会遗珠失玉,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4.
声屏文丛     
交通新闻的采访要求随着广播交通节目的不断发展,交通新闻采访日益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主要反映在它的四个特点上。一是突发性。这在采访交通事故时比较突出,它要求记者有很强的时间观念,随时采访的心理准备和运用交通工具的技能,如果记者按一般新闻的采访方法,或者在某一个环节上迟顿一下赶到现场,事件的现场已完全清理完了,一切都可能恢复到平静之中,就根本不可能采访到鲜活的、第一手新闻素材。二是多变性。因为交通工具常因天气变化而改期,因道路维修塌方受阻,机器故障等原因无法准点到达,使新闻也有多变性。这要求记者有应付…  相似文献   

5.
李连申 《东南传播》2010,(9):169-171
新闻连线报道是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报道新闻事实的第一选择,一般是通过后方节目主持人与现场记者的手机、固话(包括海事卫星电话)连线,以对话的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讲述。近年,广播电台打破了行政区划与媒体类型等多种局限,实现全国兄弟媒体之间的记者资源整合,使得连线报道节目的新闻选题范围、素材来源、节目组织思路发生了根本变化,更突出地展现了广播新闻及时、快速、灵动的传播优势,同时,也对广播连线节目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就福建新闻广播相关节目的演变及节目制作情况,谈谈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连线节目。  相似文献   

6.
广播新闻连线报道是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报道新闻事实的第一选择,一般是通过后方节目主持人与现场记者的手机、固定电话(包括海事卫星电话)连线,以对话的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讲述。近年,广播电台打破了行政区划与媒体类型等多种局限,实现全国兄弟媒体之间的记者资源整合,使得连线报道的新闻选题范围、素材来源、节目组织思路发生了根本变化,更突出地展现了广播新闻及时、快速、灵动的传播优势。同时,也对广播连线节目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就福建新闻广播相关节目的演变及节目制作情况,谈谈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连线节目。  相似文献   

7.
易中野 《声屏世界》2002,(11):32-33
随着电视传媒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日益提高,法制类电视新闻节目以其特有的权威性、导向性和可视性,倍受观众的关注与青睐。至于如何才能较好地做好法制类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记者对这类素材的巧妙获取与量“材”适用。没有好的素材,无异于无米之炊,自然难成好新闻;如果有好素材而不善于运用,即便素材再好,也难免会遗珠失玉,造成浪费。素材的获取法律涉及到社会、家庭及每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法制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非常广泛,浩如繁星。因此,不仅要求我们的电视新闻记者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同…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在不断的发展,而面对越来越高的新闻报道要求,还需要不断提高新闻的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新闻现场,出镜记者可以及时选择新闻素材进行信息传递,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因此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把握好新闻现场的事态,才能逐步引导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引发观众产生共鸣,保证新闻报道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尤其是广播电视行业的新闻记者,有时与被采访者的对话还要直接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直接播发,所以采访现场谈话的成功与否显得尤为重要。记者如何提高与采访对象谈话的能力,一直是媒介从业者着重探讨的话题。看过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东方之子”人物采访的观众都有深刻的印象,这个栏目的记者把所采访人物的特点表达得非常鲜明,所提的问题既有合理顺序,又有深度。从问话中可以看出,记者是有充分准备的。  相似文献   

10.
侯艳 《中国广播》2007,(1):44-45
现在直播节目成为广播节目的常态,记者现场报道的数量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现场报道成为广播记者的基本功。“各位听众,我是记者XX(某人),我正在XX(某地)为您报道……”这样一句典型的现场报道开场白意味着记者要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满足听众同步、现场了解新闻事件的需求。所谓现场报道,是记者的现场口述和现场实况音响结合的一种报道形式,它要求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看、边听、边说、边录,是最能体现广播记者特点和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广播新闻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录音报道日趋成熟。在录音报道中,录音素材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 所谓录音素材,也就是记者根据一定的报道思想和新闻事实,在新闻事件现场以录音形式采集,而尚未经过整理提炼的现场音响的原始材料。在录音报道中,除使用录音素材外,还使用记者语言。当记者语言以文字表达形式与录音素材相结合时,录音素材应占录音报道中的主体地位。 文字与录音素材相比,后者居主。在录音报道中,记者语言有录音素材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记者语言与录音素材在录音报道中,在数量上不是平分秋色的,也不可能形式模式或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以来,沿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新华社大力进行音像技术建设,完成了视音频编辑系统、便携视频采集系统、音频采编系统的系统建设,实现了新华社视音频系统从模拟到数字的飞跃。数字化视音频采集传输,使得记者在任何一个新闻现场,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把图像传回总社,音像记者对于突发事件、重大的报道也可以像文字、图片记者一样在第一时间把素材传回总社,“新华社多媒体记者”从概念变成现实。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的音像新闻编辑系统,实现了收录、上载、编辑、配音、上传等新闻制作流程的数字化和音像节目/素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全…  相似文献   

13.
现场播报是当前新闻直播节目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由此产生了大批的现场记者,而现场记者的能力、素养直接影响着新闻直播节目的播出效果,当前现场记者的基本素养参差不齐,究竟现场记者应当具备何种能力成为当前讨论的关键,因此本文从外部环境把控及内部能力培养两方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寰球同此凉热:新闻现场直播--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现场直播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最具生命活力的一种形态,所以我们单独列出一篇来对其进行分析。 现代与事件同步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以新闻现场的多机位拍摄、现场编辑与卫星传播直接相连的现场新闻即时传送为主体,综合背景资料,相关知识介绍,演播室的串联,评述,现场记者采访,及多个现场之间的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报道系统。 从全世界范围来说,电视新闻直播的数量和质量,都是电视节目保持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电视台追求的目标。 由于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寰球同此凉热。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优势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最集中…  相似文献   

15.
朱平 《视听界》2009,(4):101-102
作为现场报道的一个主要特征一出镜记者,在整篇报道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也对报道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对出镜记者,从卫视到城市台,很少看到有什么具体成文的规范和要求,所以,很多主持人或记者都是往现场一站,话筒一握,就或了一名出镜记者。但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做记者,也不是所有的记者都适合出镜。出镜记者要具备一定的特质,即提问的技巧和对新闻现场的控制能力和挖掘能力。在有些电视新闻节目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优秀的出镜记者为节目增光添彩,但也发现一些出镜记者缺乏对现场的观察,不能很好地把握节目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声屏文丛     
记者的现场困惑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常常会由于现场的非常因素的制约和自身的缺陷而产生出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现场困惑。其一,是强调“我在场”,概念不清,现场报道似是而非。由于缺乏理论修养,对现场报道概念理解模糊,甚至曲解,导致在实践中着意强调“我在现场”,使报道不伦不类。如节目中记者仅在现场亮个相开了个头后消声匿迹,然后由播音员加画面代替,或记者在现场从头至尾,包打包唱。这种报道显然缺少另外两个现场报道的基本构成因素,即现场采访与现场评说。缺乏同期声的报道,其感染力与真实性大大降低,也不能视作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7.
南阳电台自2003年开办《行风热线》以来,不断强化节目的运行机制和形式创新,通过记者追踪,树立节目的权威性;现场点评,增强节目的严肃性;多措并举,确保上线单位参与节目规范有序;媒体联动,增强节目的影响力等,使节目热度一直不减,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记者在采访每一个新闻事实的时候,都要或多或少的面对这样或那样的新闻素材,那么作为记者本身如何面对新闻现场出现的众多复杂的新闻素材,是每一位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因为新闻素材的选取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导向。本文力图通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运用事物最简单的组成部分——元素,来作为新闻报道的突破口,以此进入新闻的主题,从而展现元素式的采访对新闻的功能显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记者采访往往会得到很多素材,如何使得到的素材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不至于歪曲事物的本来面目,我觉得除了记者身入现场,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素材之外,还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素材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场连线报道是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中较为常用、效果比较显著、有着良好生命力的一种全新的报道形式。它的架构形态一般就是由主持人提问,连线记者或嘉宾回答。本文主要探讨现场连线的节目中,主持人在和场外记者交流时的即兴表达能力、娴熟自然的沟通能力,着重分析主持人在面对突发新闻进行现场连线时如何迅速把握事件进程、抓住事件本质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