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尊重多元、强调创新、注重中和的思维方式,是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源头活水,深入挖掘语文思维的和合文化之本源,学生才能懂得中国传统思维的根脉与发展,从而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与较高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多处强调 :“要重视学生思维发展” ,“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来指导语文教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要彻底摒弃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 :1 语文教材创新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 ,都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中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发展…  相似文献   

3.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必备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未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利用引导、启发等方式,助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本 (教材 )是培养学生阅读和作文能力的蓝本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凭借。现行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丰富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是开发文本中的创新因素。抛开文本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使之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创新思维的形成就失去了依托。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单凭文本就如杯水车薪了。即使教材编排得再科学 ,所选的课文再多、再典型 ,也很难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因此 ,进行阅读教学时 ,要辩证地活用文本———在“依纲靠本”的同时 ,又要超越文本 ,创造…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教育使学生在认同自身所属文化基础上,理解和尊重与自身文化非同的异质文化,是全球化教育发展的趋向,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与目标是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环节是施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良好场域,语文教师应确立多元文化教育观,在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为学生建构互动、对话式教学平台,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多元开放式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平等地对待多样性文化,养成多元文化意识,还应合理利用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达成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实现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6.
以承传民族文化为己任的语文学科,呼唤着创新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也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因此,如何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巧妙地、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64):38-39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巧妙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拓展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然而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文章先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遭遇的瓶颈,再给出具体策略分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发现、保护和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虽然视角广、见识多、想法多,但是受到长期养成的惰性思维和习惯思维的影响,创新思维已经疲软退化。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带动各种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创新思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顾素梅 《天津教育》2024,(3):177-179
<正>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抓手,聚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课文特点,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立足文本特色,锻炼学生语用能力;应用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搭建任务支架,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创设多元情境,促进学生审美创造的策略。以期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的创新优化,进一步发掘语文阅读思想和文化育人优势,达到助力学生深度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者缺乏创新精神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他们长期受一些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不利于科学创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理工科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文化因素,摒弃不利的思维习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於维芬 《课外阅读》2011,(9):304-305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工程,占有半壁江山,作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素质与文化素养的提高。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被大家重视的今天,作文教学的开放与创新愈来愈显得重要。主要表现为:作文内容与形式要开放;作文思维要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语言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精辟阐述告诉我们: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应着眼于开放,注重在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之中培养其创新精神.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促进学生次序发展。”落实创新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是当前教育潮流。那么 ,怎样实现新课程下的语文创新呢 ?一、建构新型学习方式下的师生关系 ,以形成适宜创新的环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教学环节和师生关系都应有助于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现实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它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 ,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 ,不利于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4.
陈国琴 《现代教学》2008,(7):114-115
过去语文教学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单元”脱节。教材的编排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以篇为单位零敲碎打地向学生传授着不成体系的语文知识,因而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也是零星的、杂乱的。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重视人文素养,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关注情商发展,培养语文素养,升华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重视实践,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  相似文献   

16.
创新思维主要是指一种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语文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材内容中就蕴含着创新教育因素,十分有利于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善质疑。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从已知向未知的心理延伸。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内涵的创新因素,使在读写中寻找答案,提出设想,表达见解,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一、鼓励质疑问难创造性思维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会学生质疑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方法之一,因为学…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在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且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形式,其中发散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立体地、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是创造思维的核心。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元素更丰富,比重也大大提高。不论是传统蒙学方法的使用,还是选文的类型、选文的数量,以及插图的配置,都体现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一、借力传统蒙学方法,创新识字教学1.传统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以往的教材中,学生一入学先接触的是拼音,于是语文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字母,而非汉字。同时,拼音的学习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只有六七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势,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人教版一年级的《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发挥教材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0.
陈小明 《考试周刊》2013,(99):45-45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根据思维的特点,从教材出发,多角度、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创新思维训练,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