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读、思、达”理念的内涵及应用意义,然后论述了“读、思、达”理念下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促进策略,包括更新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的阅读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学生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融合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在建构良好阅读认知的同时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文章首先探寻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然后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论述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实现“读·思·达”教学法的价值,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日,重读了本刊第2期所刊发的杨冬梅老师的文章——《味在读中浓情在读中升》。文中,杨老师以约匕京的春节》一课中的“除夕”语段为例,强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初读,感受除夕的印象。自读,走进生活化情境。再读,感受除夕的热闹。不可否认,杨老师所举的语段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学,在“读”中,除夕“味”浓了,感悟“情”深了——这是“得意”。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感悟语言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陶冶情感。”以读为本 ,并不是进行机械地朗读背诵 ,为读而读 ,而是要教师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等方法 ,促进学生自主地读 ,从而达到“以读促思 ,以读激情 ,读中感悟 ,读中迁移”的目的。一、以境诱读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 ,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幻灯、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 ,营造读的情境 ,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 ,引起感…  相似文献   

5.
“读思达”教学法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主张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组织相应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的综合培养。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优化数学课堂,促进小学生多元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文章阐述了“读思达”教学法的相关界定,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对“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说明“读、思、达、练”四步骤教学操作流程。同时,文章结合该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情况,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在校时间发生了大变动.自由“说”活动是在“双减”提出保证课后服务时间的背景下,基于对加强学生学习力培养的思考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活动.自由“说”活动强调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说”成为读与思的方向和归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自由“说”活动不仅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为学生的知识内化提供途径,还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文章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从明晰主题、收集信息、展示成果和师生评价四个方面谈五分钟自由“说”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一、如何“读文悟道” 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昧,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才能达到读文悟道之境界。 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正如古人所云:“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言知(Read to articulate)是指用言说或书写方式表达出隐性的思维,是读思言模型构念之目的型教学模式的第三环节。本文应用英语“读思言构念的目的型阅读模式”融入概要写作来设计初中读写课堂教学,重点是读后能言,目标是概写。本课例安排读的三个活动、思的两个活动和言的三个活动,活动设计最终目的是把学生概写的文本作为可视化思维产品及评估学习结果之证据。实践表明,融入概要写作的“读思言”阅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游小璐 《教师》2023,(8):51-53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但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浅教”和“浅学”的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初中生在文本阅读中深入思考不足,进而影响到其阅读学习效果。文章介绍了“读思言”教学模式的内涵,明确了此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即启发性、支持性、灵活性原则,探讨了基于“读思言”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期促进教师做好教学规划,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表达”,使学生能够有效获取文本信息,发展深度思维,实现知识内化,从而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林丹艳 《亚太教育》2024,(2):117-119
“读—思—达”教学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来掌握知识。在生物教学中,这种理念和方法的应用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初中生物教师在应用“读—思—达”教学法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定课前预习材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深度思考;鼓励学生表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等具体措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生物学的知识架构,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有限的语文阅读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无限的"思维文化"是语文阅读教学实现有效性的重要使命。文章立足于文本阅读教学实践,反思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鲜明地提出"学"在文本阅读中的意义,对学生积极阅读心态的培养和调整、学生的阅读视野的提高及阅读理解中的想象与思辨的引领提出了有创意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占华 《天津教育》2021,(5):107-108,111
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加强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有利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加强语文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从兴趣入手,探讨了如何寻找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变换教学方式手段,挖掘阅读文本中的“美点”,进行想象思维训练,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消遣性阅读等几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会香 《成才之路》2021,(14):138-140
群文阅读作为新兴的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方法,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思维、阅读兴趣,让阅读回归本质,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主题、单元内容及教材内容为依据选择群文阅读的文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学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着功利性阅读、负载式阅读、囿于文本阅读等一些误区,这些阅读的理念和方法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阅读教学的向度、自由度和深度。深入剖析这一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超越功利、内化素养、提升能力,如何给阅读松绑、还原阅读的本色以及如何立足文本、超脱文本并深度生成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6.
杨海燕 《成才之路》2020,(1):106-10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语文阅读教学涌现出许多崭新的教学思路,创造出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进行深度感悟和领会。文章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读代讲”中的“品读”展开论述,阐述“四读代讲”的基本含义,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出语文阅读中“品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教材、学生、教师三方各以自己的方式决定着语文阅读课堂的生成。课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文教材基本单位。学生的阅读思维可分为两种:原形阅读——顺着文思流动的方向而流动的阅读思维;超原形阅读——先触摸作者文思,然后跳出作者文思,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课文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作思考的阅读思维。教师掌握“原形阅读理论”对于设计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会有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阅读模式,更注重文本阅读的质量以及多文本阅读为学生带来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变化。这种阅读模式能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帮助。文章分析群文阅读的意义,提出基于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阅读过程是读、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与阅读过程一致。叶圣陶先生设计的教学程序充分体现了阅读过程。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大都与阅读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在中高级汉语阅读教学中进行自然阅读概括训练,能够更好地扩展学生的阅读视域,促进篇章概括分析能力的提高,弥补课堂阅读活动中的缺失,有助于解决中高级汉语学习的瓶颈问题,提升留学生阅读认知能力,实现汉语教学的整体目标。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其一,教师应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些选择与参考;其二,教师应培养学生全面阅读的意识;其三,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与课堂阅读文本的相关性阅读;其四,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调控;其五,对学生阅读概括策略进行训练;其六,重视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总结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