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一、竞技武术套路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对于竞技武术套路的定义有多种解释,但其主要内容是一致的。"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多年来对竞技武术套路“高、难、美、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一些错误理解,将其重新定义为“动作规格质量高,动作结构难度大,动作演练技巧美,动作创编构思新”。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竞技武术套路正确的理论认识和技术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而且能够指导竞技武术套路实践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武术套路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从"意象"视角审视,武术套路美就是"离形得似"、"不即不离"的距离美.从"意象"的定义、特征、生成过程、认知方式等方面对武术套路美进行解读,以此深化对套路"距离"美的认识,充分发挥武术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3):F0002-F0002
2009年,在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标准化研讨会将武术界定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耍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而在1988年召开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则将武术的定义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5.
武术套路体现了武术本质特征和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否具有观赏性对该项目的推广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武术套路的技击特点、武术套路的创编、社会因素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对影响武术套路观赏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文章通过突出武术技击特点,提高和完善武术套路创编,体现武术本质特征,结合观众对武术套路的审美心理等方面,来提高武术套路的观赏性,以推动武术套路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对武术套路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对套路表演水平的评价标准,是为套路运动服务的。从1958年第一次制定武术竞赛规则到今天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每次规则的修改都会对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武术套路技术发展又会促进武术竞赛规则的更新,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文章通过研究武术竞赛规则探寻武术套路运动发展趋势,为武术套路运动训练以及规则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体育美学的视角出发,从武术套路给人的美感,武术套路运动形式对美的追求,武术套路运动艺术美的表现,武术套路运动的意境美等方面阐释了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武术套路创编目的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套路创编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紧密相连,文章从发展武术的视角,运用逻辑分析法,研究武术套路创编目的。武术套路创编目的产生于社会对武术(套路)功能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武术套路的创编目的,只有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武术才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时代对武术套路的需求特点,论述了攻防技击性在武术套路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武术套路的攻防技击性,并且使之与艺术性更好地结合起来,以使武术套路得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时代的产物,套路是武术的表现形式.如何围绕武术套路的创编促进武术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武术面临的重要课题.武术的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以及围绕它们而存在的功法构成了武术传统技术体系;而一系列有套路至单势散用,切合实用的训练过程构成了武术传统训练体系.因此,通过对表演性和健身性武术套路、竞赛性武术套路、实战性武术套路创编原则的探讨,为更好地正确认识继承和发展武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邢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2):43+72-43,72
《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进校园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如期进行,这必将在校园里和社会上掀起一股学习武术,考取段位的热潮,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更有利于段位制教程的实施,段位制教程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将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竞技武术套路创编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适应奥林匹克运动,现代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加大、比赛竞技性增强、艺术价值的要求更高,但量化精确化的结果必然也会影响到武术作为表演类项目原有的丰富和多样性。而武术从起源、发展及其技术结构来看,创编武术套路才是武术发展的固有规律,也是指导竞技武术套路向前发展的方向。现代竞技武术对创编提出更高要求。笔者通过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创编竞技武术套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广大武术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传播的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武术在国际化传播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扩大了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但由于观念的原因,武术国际化传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产生了一些对武术今后发展不利的影响。最后指出,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国际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弘扬中华武术,是为了把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给世界人民,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14.
李龙 《体育与科学》2012,33(1):35-39
本文在深度考察传统武术的当代历史语境基础上,探究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研究认为,全球化时代和中国社会转型的新历史语境给传统武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域,破解这些问题域,需要为传统武术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本研究依据传统武术在当代语境中的问题域,提出了"一体三翼"的传统武术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以武术之礼、武术之美、武术之技击精神以及武术的本土文明特征,指出传统武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通过对台州地方拳种的调研分析对此论点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背景下对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进行文化解读,不但有助于提高对其概念的理解,而且更能提高我们对两者的认识,传统武术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武术文化,而现代武术则是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竞技性体育文化。对两者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武术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以及学生类型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对207名武术特长生、249名武校学生、168名其他体育特长生和246名普通中学生发放《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武术特长生社会适应能力显著好于普通中学生和武校学生,略好于其他体育特长生;(2)2类学生类型对练习年限在违规行为、积极应对、消极适应总维度上起调节作用,练习年限对武术特长生各维度的预测力不显著,对武校学生在违规行为、积极应对、消极适应总维度上良性发展的预测力显著。该结果说明:(1)体教融合对发展青少年社会适应效果更加显著;(2)武术特长生社会适应略好于其他体育特长生,武术运动的"难美"特征,及贯穿始终武德与传统文化熏陶应是主要的原因;(3)随着武术训练年限的增加,武校学生的不良社会适应会显著下降,良性社会适应会上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对高校武术发展的各方面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对高校培养优秀武术后备人才、带动高校间武术文化交流、推动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繁荣高校武术产业乃至振兴国家武术事业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针对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目前存在的种种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武术古籍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东传朝鲜半岛的重要载体,在中朝武艺交流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探明中国武术古籍在朝鲜半岛传播的时间、路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在归纳中国武术古籍代表书目的基础上,对古代中朝史料展开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并通过韩国相关数据库以及朝鲜《武艺图谱通志》所列参考书目,检索朝鲜正史与经籍所涉中国武术古籍的信息。研究表明,壬辰倭乱爆发后,朝鲜为改变武备废弛、兵力羸弱的不利局面,通过赐书、赠书、购书等途径慕求中国武术书籍,购书是中国武术古籍东传朝鲜半岛的主要渠道。绝大多数中国武术书籍于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末期东传朝鲜半岛,对朝鲜武艺发展影响深远,促进了明清武艺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奠定了朝鲜武艺发展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中朝两国的武艺交流。中国武术古籍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是在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武艺圈内发生的文化转移现象,亦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泽被四方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武术运动的综合创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调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对武术有重要的意义,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形式。对武术进行综合创造是武术发展的正确道路。竞技武术应向有利于竞赛、有利于向国际推广和提高观赏性的方向发展。对武术技击特点和民族特点继承的重任,将主要由在民间流传的武术来承担。民间武术的发展应使它更有利于人们的练习和满足人们的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