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尹洪刚 《精武》2013,(35):167-168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有关体育健康活动的参与意识极大加强,特别在近几年以来,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城乡居民,都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高潮。而广场舞以独特的健身方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迅速发展为群众健身锻炼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广场舞在当今社会中的流行特征及解析在我国群众健身中的功效,并结合现代农村体育开展情况,初步分析在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推广广场舞是可行的,井针对广场舞在健身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能够让群众更科学地进行广场舞的锻炼,真正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郭婷婷 《精武》2013,(35):161-162
广场舞是健身,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形态,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做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它能有效促进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发展,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广场舞的健身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从“疏与堵”看广场舞健身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从“疏与堵”的视角,对广场舞健身文化发展进行研究,新时期价值与矛盾同在.一方面,在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和退休年龄过早的局势下,广场舞健身成为了女性中老年人新的生活重心,具有明显的积极性价值;另一方面,广场舞健身具有自发性,噪音污染、邻里矛盾激化和城市空间的占领是其矛盾之重。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立法与规避、疏堵结合将会有利于广场舞健身文化的流传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亚萌  李榕  吴栋 《精武》2014,(36):194-194
广场健身舞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健身方式,凭借其特有健身功效及娱乐性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近两年来,"扰民"问题将广场健身舞推向了舆论的焦点,民众对于健身广场舞带给社会的影响褒贬不一。针对健身广场舞发展的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对影响健身广场舞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认为:影响健身广场舞发展的因素有公共体育场所匮乏、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缺乏规范的组织和引导、受健身人群消费水平和家庭环境的制约;为解决上述问题职能部门应加强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组建合格的健身指导队伍,通过组织各种赛事、加强宣传,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苏珍珍 《体育世界》2014,(12):23-24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广场舞与健身排舞项目的起源、发展状况入手,对广场舞与健身排舞适宜人群、动作特点、音乐特点、地域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健身项目广场舞和健身排舞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以使健身排舞与广场舞在我国健康平稳的发展,同时也促使更多的健身者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中来。  相似文献   

6.
三晋民间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已经出现丢失或被遗忘,因此,我们可借助文化的渗透性将其以另一种形式来传承与弘扬。当前,广场舞在全民健身中成为影响力最为深刻的一部分,广场舞健身文化也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其进行分析。传承途径:以广场舞的服饰与道具为载体传承三晋剪纸艺术与服饰文化;将山西秧歌、皮影艺术运用于广场舞的技术动作创编以传承三晋民间舞蹈与戏剧文化;编撰以晋商之路为题材的广场舞剧目以弘扬晋商经典传说;将三晋民间音乐与戏曲元素创作在广场舞音乐中以传承三晋曲艺文化。  相似文献   

7.
温继鹏 《体育风尚》2021,(5):99-100
广场舞是近年来风靡我国的群众体育活动,广场舞的兴起反映出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追求,也反映出人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广场舞活动的投入成本低,覆盖面广泛;参与人群年龄段集中,主要为中老年人;音乐节奏明快,动作相对简单,进入广场舞运动的“门槛较低”,可以让参与人群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自我监督,易于形成长期的运动习惯。本研究通过视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现行推广的24套广场舞规定套路进行分析,得出现行广场舞对中老年参与者的健身功能性的单一,和缺失对中老年人健身特定需求的功能设计。功能性训练是提高人体某项功能或者机能水平的训练方法,通过功能性训练在广场舞中的融合,增强广场舞运动健身的针对性,补充中老年身体锻炼中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广场舞开展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旨在为广场舞健身提供咨询。研究表明:我国的广场舞突发事件应对还显得非常滞后,广场舞健身者自身的健康意识缺乏带来的安全隐患、暴恐事件、踩踏、交通事故等外部安全威胁、自然因素和人际冲突等安全威胁为我国的广场舞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因此,应该从提高健身意识,加强医务监督;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应对能力、关注自然因素,降低健身风险、提高健身自觉性,做到文明健身、加强安全保障等方面促进广场舞的安全开展。  相似文献   

9.
广场舞噪音扰民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推进广场舞风靡全国,广场舞的兴起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广场舞“噪音”扰民又让其成为社区"众矢之的”。本文从体育公共服务视角透析广场舞噪音扰民实则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公共服务单一的供给模式已满足不了群众健身的需求。提出: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应从单一供给模式向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并根据群众体育公共需求信息确定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同时,提高基础性体育公共服务、加强信息性体育公共服务、完善制度性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公共需求与供给,从而引导广场舞良性发展,环保不扰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蒋垒 《体育风尚》2020,(1):284-284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了物质需要的基础后更多的追求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人民的健身意识不断提升,广场舞被越来越多的人选做健身、休闲、娱乐手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广场舞进行研究,得出:广场舞的兴起主要是中老年人强身健体,人际交往需要和休闲娱乐需要。也有大背景下的健身指导不足和场地的匮乏,音乐伴奏和网络媒体的助推,从侧面和正面助推了广场舞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健身方式,广场健身舞越来越受广大群众的关注青睐,然而其相关研究还比较落后。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影响广场健身舞发展的多元因素,得出影响广场健身舞发展的因素有:参与者的微观因素、广场健身舞活动场所的中观因素、社会环境的宏观因素,为广场健身舞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妈”跳广场舞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本文着重考察上海5个城区女性中老年市民的广场舞赋权现状,旨在挖掘体育赋权的测量方法,特别关注广场舞在社区-组织背景下对自我认知、自我效能和社会交往3个维度的影响。论文采访上海5个城区144位广场舞爱好者,每个区的广场舞调查按照实地抽样的原则,尽量兼顾到小区广场、闹市广场、路边空地、公园、居委会和街道文化中心场地等不同类型,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结合的方式。这是中国第一次运用实证方法来测量体育赋权,结果显示广场舞本身就激发赋权过程的发展,同时广场舞锻炼时间越长,广场舞爱好者的自我效能也就越高;不同的广场舞场地,其广场舞爱好者的群体认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结合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演绎归纳出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广场舞运动凭借自身的优势适宜在城镇开展普及;广场舞运动的开展能促进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文章通过探讨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能使人们对广场舞运动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激发人们参与广场舞运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株、潭三市的6个小区200名参加广场舞运动的练习者锻炼的基本状况、行为动机及其活动状况等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三市参加广场舞练习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预防、康复疾病及提高修养,且他们绝大多数都愿长期坚持习练广场舞;练习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比例,多数练习者每次练习的时间为30-60分钟,且每周练习3-5次;他们有着稳定的学习广场舞的途径和练习时间且以公园广场和街头巷尾为主要练习地点,练习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5.
城市广场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特殊的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基于城市文化生态学视角对城市广场舞流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出现问题进行深入审视与反思,研究认为广场舞运动与城市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它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城市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空巢现象明显是形成广场舞中老年女性人口规模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大原因,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缺失与道德失范是导致广场舞生态环境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广场舞艺术作为广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因其舞步灵活多变,各种类型舞蹈的动作都可改变融合进广场舞之中,从而展示出经典舞蹈和时尚舞蹈的相互映射与映衬,散发出强烈的现代都市气息。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80名中老年广场舞练习者的血压、胆固醇(CH)、三酸甘油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指标的测试,探讨广场舞对中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广场舞能改善中老年人心血管机能,表现为收缩压与舒张压都下降。(2)广场舞可降低中老年人血脂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病。(3)进行广场舞锻炼可以可以消除体内多余脂肪,塑造优美形体,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旨在为广场健身舞在厦门社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达到真正全民健身的目的。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并实地参与观察和实践,对广场健身舞在厦门市社区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两年来,厦门社区广场健身舞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出现政府相关部门不够重视、广场健身舞团队建设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广场健身舞指导人员、场地设施条件落后、噪音扰民和资金短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场舞作为我国一项群体性健身运动,近年来成为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基于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和《南方都市报》2014—2017年以“广场舞舞者”为主题的报道进行了比较研究。《人民日报》呈现以政治框架为主,广场舞是政府机构进行政治宣传的工具;《中国体育报》的呈现倾向于体育框架的形式,官方体育机构将广场舞作为重要手段开展群众体育推广;《南方都市报》则用冲突框架,广场舞作为城市新移民群体以及底层群众“公共空间私有化”和“噪音扰民”的狂欢。在老龄化步伐加快和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大众媒介应采用积极老龄化的报道框架,关注广场舞舞者尤其是城市新移民群体社会资本的缺失和身份认同的困境,推动城市广场舞的规范发展,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