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离地距离、腾空距离及着地距离的研究,认为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步长结构对助跑水平速度、身体重心高度以及起跳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两步步长构成具有不合理性;倒数第二步着地距离过大,最后一步着地距离偏小。前者造成倒数第二步重心高度下降过多、最后一步减速严重、踏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偏低,后者造成起跳过程中垂直作功距离偏短、腾起垂直分速度及腾起角偏低。  相似文献   

2.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的运动学参数研究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踏板缓冲阶段动作消极、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是我国跳远运动水平落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国内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后10米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腾起角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影响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在于: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后10米助跑速度低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腾起角度低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钟梅 《新体育》2023,(10):49-5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光电计时法、二维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为主的研究方法,科学和详细地研究了对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黄常州8.33m的关键运动技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黄常州在8.33m成绩时,板前助跑速度较大,板前保持速度的能力较好,无明显减速现象。后6步长度(第2标志点)保持在14.00m左右。(2)黄常洲在8.33m成绩时,腾起初速度较大,达到10.07m/s;腾起角度在20.83°;摆动腿平均角速度799.1m/s;起跳腿蹬伸角速度490.8m/s、水平速度转化率21%、起跳水平速度损失0.69%。(3)黄常洲速度并不占优,提高速度以期创造更好成绩。(4)黄常州在8.33m成绩时,由于助跑速度的加快,起跳水平速度损失降低,导致垂直速度转化减少,腾起角度变小,空中三步半的技术显得格外急促,这就要求运动员有更好的快速起跳能力和稳定完善的空中技术。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高速摄影、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男子跳远运动员和国内外优秀选手助跑速度变化而影响起跳效果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跳远助跑各段落速度的变化对起跳效果及成绩产生很大影响;西安体育学院男子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低,起跳前两步速度、速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影响起跳初速度;跳远起跳前一步的速度、速度利用率对提高起跳效果要比起跳前9—10m段的速度、速度利用率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九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1步和起跳阶段起跳腿关节角的分析表明:在最后1步助跑速度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已具备取得优异成绩的条件;起巍阶段起跳腿的关节角屈伸幅度过大,起跳力量差,致使跳远成绩不理想,但在踏板的准确性上却明显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自从1968年美国运动员比蒙以8.90米的成绩创造男子跳远世界纪录以来。这一成绩至今未被突破。近年来,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田径技术和训练理论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如何改进跳远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技术研究方面,研究的重点是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众所周知,跳远技术的关键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掌握技术的难点是在保持最高的可控速度情况下自然、合理、快速地进入起跳。而这一点则主要取决于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合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踏板瞬时速度和垂直分速度是影响我国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而减少上板前的速度损失及调整起跳时间的合理分配,是解决中外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差距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助跑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变化越小,越有利于起跳效果;另一种观点认为最后两步步长应相差20-30cm,这样才有利起跳。在起跳速度上也存在争议,有人强调垂直速度的作用,有人强调水平速度的作用。为此,本文参照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数据资料,以我国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试图用比较详实的数据资料来说明跳远的助跑最后两步及起跳速度的特征,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助跑是跳远完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为获得水平速度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为准确地踏板及起跳做好了充分准备。意在提出跳远助跑技术与跳远运动成绩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名将刘易斯及鲍威尔等优秀运动员的助跑技术使人耳目一新,因此全面客观地对跑远助跑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该项目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已接近国际优秀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但在助跑过程中表现出助跑节奏和速度不稳定,踏板的准确性较差,运动员普遍在后4步中有明显减速现象,对速度的利用率较低,成为影响我国跳远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训练中有的放矢,以提高跳远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中起跳踏板的准确性,是目前跳远运动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魏文仪  王琨  伍勰  施宝兴 《体育科学》2003,23(1):127-132
本研究根据跳远项目的专项特点,设计研制一种能够模拟不同助跑速度,反映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专项力量训练和专项能力测试的设备。通过对优秀跳远运动员在不同控制速度下(6m/s、7m/s、8m/s、9m/s;9人,72人次)和全程助跑跳远(9人)起跳测试结果的生物力学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起跳过程中,随控制速度的增加,表现出起跳腿各关节肌群的工作能力增大,起跳腿髋、膝、踝关节肌群表现出较长的伸肌力矩时相和较大的伸肌力矩值;起跳腿各关节肌群快速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及离心与向心收缩的转换能力对起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研制设备,能够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助跑速度)跳远运动员进行起跳腿专项能力测试与评定,并可成为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绝对速度水平落后、最后5m段的速度处于下降状态、助跑最后1步的速度比倒第2步速度的下降幅度较大以及起跳垂直速度过小是我国跳远运动水平落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法对2016年国际钻石联赛男子跳远项目的前3名运动员助跑最后四步及步长、起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运动员之间技术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1)2016国际田径钻石联赛上海站跳远运动员最后四步步长变化不稳定,个别运动员倒数1步步长大于倒数第2步,步长的控制没有达到理想的范围。2)相对来讲,高兴龙助跑节奏较稳定、频率快,踏板准确度高,水平速度发挥充分。3)3名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高兴龙的起跳技术比较稳定,其他两名运动员在落地和腾空技术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跳远比赛中,运动员因多次起跳犯规,而不能发挥自己水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世界高水平男子跳远比赛的踏板起跳成功率为75%左右,而我国的情况更差。第五、六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比赛起跳的成功率不足70%。1990年,年度比赛中仅为35%。由此可见,起跳犯规现象的普遍存在,已严重阻碍了跳远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随着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要在快速助跑中准确踏板起跳,必须在3~6次试跳中提高成功率,并跳出最佳成绩。1988年奥运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现场拍摄法、视频图像解析法等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步长和速度进行了纵向的整体性研究及横向的层次性研究。研究发现,助跑速度是运动成绩提高的源动力;国外优秀运动员水平越高,助跑最后10m的速度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就越大;最后两步步长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有增加的趋势,并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横向上,国外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的速度,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呈加速攻板状态,国内优秀运动员在上板瞬间整体呈减速状态;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呈负相关关系,与最后两步助跑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国内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与速度匹配的实效性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摆腿技术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旨在从中找到解决跳远技术教学、训练的突破口。研究对象:本研究所选择的对象是参加2004年5月20日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男子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运动水平均为运动健将,平均成绩7.73m±0.208。最好成绩8.11m,最差成绩7.55m。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信息处理法。结果与分析:1.跳远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作用在起跳离地瞬间,人体有前旋的转动动量,根据运动生理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柏林世锦赛跳远项目前8名的技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运动寿命长,基本可以在前3跳跳出个人最好成绩,踏板准确度高,落地损失距离对成绩的影响较小;最后10 m分段速度、116 m阶段平均速度与运动成绩、起跳着地时刻重心下降的幅度与起跳离地时刻垂直速度、起跳阶段膝关节最小角度与着地角、离地时刻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同摆动腿摆动角速度等技术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但是男女存在较大差异;男女最后2段速度变化趋势相反,最后3步的步速具有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起跳角度和起跳离地时刻垂直速度有上升的趋势,水平速度损失和损失率有下降趋势;男女离地时刻摆动腿与水平面夹角的平均值为负值,女子摆动幅度更小,男子摆动腿摆动角速度明显下降,女子则表现为上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二维录像解析软件Peak Motus 9.0、视频图像分析软件Dartfish 4.0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谢荔梅打破亚洲纪录的一跳14.90 m进行录像研究分析,提供相关的关键运动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谢荔梅跳14.90 m的最后两步步长为2.14m和2.35 m,最后两步均速分别为9.30 m/s;助跑水平最大速度为9.43 m/s;2)三次起跳瞬时水平速度分别为8.39 m/s、7.45 m/s和6.67 m/s,垂直速度分别为2.59 m/s,1.73 m/s和2.15 m/s,三跳起跳角度分别为17°、13°和17.8°;3)三跳比例情况为第1跳38.7%,第2跳为27.7%,第3跳为33.6%.  相似文献   

20.
跳远运动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优秀跳远运动员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灰色理论分析,以寻求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度。研究结果表明因素关联度依次为起跳水平速度、助跑速度、起跳速度、速度利用率、起跳垂直速度和起跳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