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家画是唐宋时期中国绘画的主流,由于北宋时文人的介入而渐趋式微。文人画提倡兴意,使绘画面貌发生转变,个性凸出,传习之风亦盛。宋以后文人画家与画家文人相错难分。董其昌的理论值得重视。僧人从事绘画虽属个别,作画却由来巳久,至清“四僧”使画家样式、文人样式和僧人样式归于统一。  相似文献   

2.
水墨是中国的语言,它既说出中国的文化,也见证中国的精神.不了解中国人的感情和心事,不领会中国文化的神髓,水墨就只是物质.不能成为创造心世界的材料,更不能成为人生的写照.中国文人历来是重视立心的,心气和心力.也一直是写作、绘画的根底,故中国艺术不向外求娱乐,而向内求德性修养,最终冀望于人生即艺术,把艺术和人生,看作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画家画是中国唐宋时期绘画的主流 ,由于北宋时文人的介入而渐趋式微。文人画提倡兴意 ,使绘画面貌发生转变 ,个性凸显 ,传习之风亦盛 ,宋以后文人画家与画家文人相错难分。董其昌的理论值得重视。僧人从事绘画虽属个别 ,作画却由来已久 ,至清“四僧”使画家样式、文人样式和僧人样式归于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绘画鱼中,中国文人运用传统的绘画工具,借用现实中的鱼形象,描绘鱼的生存状态,借鱼的自然客体来表达中国文人对于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体系中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使鱼文化成为文人士大夫中的重要的文化现象。从历代绘画鱼的造型特征及人文属性两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绘画鱼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审美精神和救赎精神一直被分别归属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中国文人大都在遭遇现实黑暗与坎坷之后,选择避世求安;而西方诗人则冒着上帝死了的信仰危机也要把世界翻空藤遍,以求人生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中西方诗人看待人生与世界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6.
形象性与意象性是书画同源或书画同体的精神实质.汉字的书写从实用功能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艺术表达,其书写性特征又与绘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将中国传统文人绘画推上了重视笔墨趣味、不拘于形似超越形似的写意高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工画者多善书",表达对当时宫廷画家缺乏激情、只求形似、毫无意韵的绘画样式的不满,提倡一种快意书写、将书法用笔的气势与力度融合于绘画之中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吴道子艺术的赞美,赞赏一种书写性重要的文化意趣,也为后世的文人画家提供了从事绘画实践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绘画与书法用笔辩证统一的关系与"合法性"基础,促进了唐代"水墨之变"局面的形成.随着用"笔"与用"墨"技巧的进一步融合,文人画笔墨范式与趣味基本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7.
中国吉祥图案,是中国人用具象的花样来表征抽象的理想、意愿和情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历代中国吉祥图案因能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体现中国文化内核的某些侧面,反映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迎合人们趋吉避凶、厌恶进善的心理而大受青睐,并不断传承发展.各式各样象征吉祥美好的画样,通过雕塑、绘画、建筑、民间艺术等多种形式,进入历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信仰生活,成为中国人祝吉祈福的精神文化.在我国文化艺术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罕见的瑰宝之一.特别是花鸟图案,在中国几千年的历程中,促进着中国花鸟画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被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也体现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继续在书法与绘画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与灵动. 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书写与绘画工具,由兽毛捆缚于笔管制成,笔头柔软富有弹性,适宜书写各种笔画形态.毛笔居文房四宝之首,"笔下春秋"一词,形象地说明了其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类对自我的认识问题,人生问题,是中外思想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问题,历代学者、思想家都把它作为揭示人类世界哲理的一个核心问题.纵观世界,在“人生哲学”这棵人类的“智慧树”上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线的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表现出了中国历代学者、思想家们重视人生,苦心于人生哲理的探讨,为中国灿烂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对人类自我的探讨,三教九流,观点各异.但以儒家学说及其人生哲学影响最大,就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系统性来说,也是各派学说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其艺术形式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无论是在艺术精神,还是绘画语言,以及表现形式方面,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山水画本身的艺术样式,成为中国文人人生哲学的传神写照。  相似文献   

11.
谈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在表现上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油画重"理",伴随着科学的发展,油画成为西方人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中国传统绘画重"意",始终表现着传统文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西方油画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可称为自然的人化;而中国传统绘画则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内心精神世界流于意境之美,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  相似文献   

12.
柯希璐 《小学语文》2008,(10):56-57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多面手。除了文学创作,他还精通绘画、书法、音乐,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山鼻祖。他既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功底,又曾东渡扶桑接受现代文明的濡染,受业于弘一法师更是他人生中最独特的经历。如此深广驳杂的文化涉猎,影响了他文学创作的内容、样式与旨趣。  相似文献   

13.
以徐渭先生的时代思潮和人生境遇为背景,以徐文长的绘画作品及画论观点中认识其以抒发主体性灵为风格的艺术创作过程,探究其思想观点蜕变于明式旧习的个性化审美倾向,追求"游戏笔墨,放逸天成"精神境界和笔墨技巧上"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诗性化艺术样式.真正领略到徐渭"独辟"的文人画风格和不擅时事"重本色"的痴文人的人格化魅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历代中国传统绘画中选取关于琴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归类总结,从文人与琴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解释绘画中琴的意境、韵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蒋敏 《考试周刊》2011,(68):31-32
在欣赏中国文人绘画作品时.只有将画家的画与画中的题诗、题句结合起来欣赏,才能体味出画中的诗意,才能从中更深体悟到画家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千百年来都是传统绘画中的精粹,被历代文人所喜好。山水画不仅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多的是承载了他们“澄怀观道”的思想。但时事变迁,我们的生活环境与思想文化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千年山水画也应与时俱进,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呈现繁荣的景象,一时人才辈出.顾恺之以其高超的绘画技能和他本人相当的文化素养及超凡脱俗的气质成为东晋最伟大的绘画理论家.他在绘画中有意识地介入了文人士大夫的人格情操和审美情趣,并提出了"传神论",成为我国最早较完备的绘画理论.它已经较全面地接触到中国绘画的艺术规律,影响深远.其后由人物画领域发展到山水画、花鸟画等领域,一直推动着中国历代绘画的发展,促进中国绘画独特民族风格的形成,渐渐拉开了早期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历史序幕.  相似文献   

18.
论传统工笔画的 "写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元文人写意画勃兴前,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态.受传统美学、绘画理论的影响,传统工笔画也具有写意性的特征.本文试图从画论的先导、书法诗意的融入及意境的营造的追求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入手,分析和探讨传统工笔绘画"写意性"的特征,从而对中国绘画传统作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西画东渐初期图像"逼真"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明清之际西洋绘画的传入,中国文人用传统的“形神“理论来消化西方绘画中的视觉真实性,采其“逼真“而讥其“匠气“的态度是自然的。但在历史的演进中这种新的视觉样式被画家们主动地吸纳到自己的艺术实践里。本文认为,发展到清末,中国绘画中对视觉真实的追求已经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20.
我们如何了解中国传统文人和文人的绘画,以及如何传承文人画是当下我们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如何用过去文人画家的学识和道德来规范今天的艺术创作.文人画中优秀的传统审美特性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文化根基,需求我们在当今艺术理论中去不时地吸收、传承与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