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三棵树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还是就是树了——三棵树,是  相似文献   

2.
三棵树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一三棵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还是就是树了——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三棵树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然后绝情地抛下我,向北方疾驰而去。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我看着车窗里那些陌生的处于高速运行中的乘客,心中充满嫉妒和忧伤。然后去三棵树的火车消失在铁道的尽头。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  相似文献   

4.
三棵树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然后绝情地抛下我,向北方疾驰而去。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我看着车窗里那些陌生的处于高速运行中的乘客,心中充满嫉妒和忧伤。然后去三棵树的火车消失在铁道的尽头,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那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  相似文献   

5.
“树”散文阅读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然后绝情地抛下我,向北方疾驰而去。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段真切感人的心路历程。从童年到成人,从梦想到现实,从获得到失去,伴随着忧伤、喜悦和怅惘,作家苏童追忆了自己生命中的“三棵树”。“三棵树”,这个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是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也是引发了作者童年梦想的起点:火车站前面有“南方罕见的牲口”、“围着白羊肚毛巾、脸色黝黑的北方农民”,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相似文献   

7.
三棵树     
<正>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然后绝情地抛下我,向北方疾驰而去。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我看着车窗里那些陌生的处于高速运行中的乘客,心中充满嫉妒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标题是“三棵树”。这本来是一个地名,与本文的主旨原本毫无关系.作者却用它作为文章的“导入”,也就是引子。其实引子本身并没有多少内涵,但是,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三百多字的篇幅里,先后七次说到“三棵树”,这是不是有点重复,有点哕嗦了?然而,读者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这是因为,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表现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怅惘。这种怅惘非常深.所以才反反复复地念叨。即使这样念念叨叨。作者却仍旧说“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于是就引出了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树令我怅惘。”从这里,可以看出,念念叨叨,其实就是一种抒情。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苏童,籍贯江苏苏州,曾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有文学评论家将其归入先锋派小说家行列。苏童姓童,本名童忠贵。笔名“苏童”之意大概是苏州的童忠贵,他十分欣赏自己这个笔名,甚而有点迷信“命与名随”。那抑或是他早期的作品屡遭厄运,某日更名改姓,启用“苏童”这个名字后,凑巧一炮打响,继之百发百中。白他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搬上银幕后,苏童就有了不少崇拜者。《三棵树》这篇作品的标题,在文中具有多重含义。它是地名“三棵树”;也是作者一生曾经拥有的三棵树,即苦楝、石榴和枇杷。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一种怅惘之情。所以作者说“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0.
植树节快到了,甲、乙两人分配到一条大道的南北侧去植树.为了整齐美观,两侧种的树要对称,树的棵数应相同.相约甲负责北边,乙负责南边.植树节一大早,甲先到,就在路的南边种起来.当他种完第三棵树时,乙来了,说:“不是说好你种北边的,到南边来干嘛?”甲无奈,只得去北边去种了.乙的动作快,当他种完南边的树时,发现甲尚未种完,想起刚才甲曾帮他种了三棵树,就去北边帮甲一起种.当乙种完第6棵树时,北边的任务也完成了.请你在三分钟内回答乙比甲多种了几棵树?2.他今年几岁?上海有一位中学生说到上海世博会开幕那一年他的岁数恰好是…  相似文献   

11.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一棵树。这棵树与苏童那《三棵树》和茅盾的《白杨礼赞》相比,虽然同样是树,但在内涵上有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题目说的是树。我喜欢树,所有的树。少年时代,曾经站在山顶,想象自己会站成一棵树。这个念头是怎么冒出来的,一直没有搞清楚;现在想起这个念头,还有点儿惊讶。成年以后,我一直想写一本书,名字就叫"树"。我知道自己写不出来,但直到现在还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个吸引力从未衰退的愿望。作为补偿,我积累了不少别人关于树的文字,有时候只是只言片语,也弥足珍贵。我没有见过特殊的树。因为没有哪一棵树不是特殊的。  相似文献   

13.
课文《行道树》作者:张晓风):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相似文献   

14.
火车向海     
在意大利,一列火车一路颠簸着,驶进了漆黑的隧道里.我坐在这列咣当咣当响着的火车上,心情特别激动. 车窗外一片漆黑,只有走道上一盏盏小灯仍然亮着.我索性闭上了眼睛——反正窗外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到.火车平稳地开着,我能想象车轮转动的节奏,能想象老旧的轨道蜿蜒向前,在田野高山间躲藏.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课《会变的 树》一课的作业中我发现有张很特别 的作业,它使我面临了两难的境地: 苍白无力的铅笔画的线条是构成这 幅绘画作品的主要语言,构图也是过 于偏小。如果单纯地用构图、造型、色 彩三个要素来评价这张美术作业,那 么评价的结果是“及格”。但是当我听 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陈述,我彻底改 变了看法,因为这位小朋友把树描绘 成一棵“开心树”。在他的画笔下树干 变成身躯,而树冠则被想象成了开心 的脸。惯常的美术评价标准如何能衡 量这种奇特的想象和感受呢?  相似文献   

16.
院有三棵树     
周粥粥 《大学生》2014,(19):32-33
正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后,总是有那么一阵儿,一得空就往学校跑,约上还在校的朋友去操场上走走,去万叶亭来一次远眺,去巷子口的小店点一份麻辣烫。而顶要紧的,是去三棵树下坐坐。以树作为地标,实在是诡异的很。最先是由谁叫起的,也无从考证。只是每个中青人,要碰个头,见个面,总不忘了说一句:"那三棵树见喽。"上学时如此,毕业后亦是如此。然而那不过是三棵再寻常不过的梧桐,下面做了围挡,铺了石子,一棵树下,满满的,可以坐八个人。三棵树,齐齐整整,长得粗细相当,树干是梧桐那种常见的花白色,叶子密密匝匝,阳光下,透着无尽的青春。  相似文献   

17.
与一只蚂蚁对视(外一首)贺潇宇/陕西渭南师范学院/我不曾预料到一只蚂蚁竟与我对视烈日腌红的大地上她扛着满天的乌云在我的面前停了下来黯然的对视中冒出一对明珠闪烁着前面的路霎时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把路让给她雨即将来临她的路还远呢村头的三棵树我不止一次想写村头的那三棵树可就是无法捕捉她们的呼吸也许太熟悉的事物往往抓不住昨天妈妈来信说村头的路修宽了三棵树也砍了木材做了几张桌子留给你回来用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李萧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带来了歌唱春天的预言天穹微露,敞开一丝心扉那一丝明亮是那么深奥而…  相似文献   

18.
月光轻柔地照在操场上,那些从树隙中透出来的斑斑驳驳的影子随同我孱弱的身子一同晃动。我不知疲倦地在操场上跑着,我不知道已跑了多少圈,但我知道我不能停下来。那年,家里本不打算让我上初中的,可我不同意,哭着抱着母亲的腿要上学。母亲咬咬牙说好吧。就这样我用家里仅有的三棵树换来的钱交了学费。生活费我是无法奢望已揭不开锅的家里给我解决的,所以我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每个星期天从家里带几坛咸菜,这将是我一星期的伙食。早上,从来不吃早点;中午放学,同学们都涌向食堂,而我也会夹杂在其中,很奢侈也很满足地打上二两饭再匆匆回寝…  相似文献   

19.
家庭     
爸爸是一个点,妈妈是一个点。当他们连成一条线时,便有了我这个小不点。当我们连在一起时,便是一个快乐的圆圈。爸爸是一棵树,妈妈是一棵树。我是一棵小树苗,在大树的呵护下,渐渐长高、长壮。三棵树连成一排能抵挡暴风雨的袭击。爸爸是一片绿叶,妈妈是一片绿叶。我是其中的花骨朵,绿叶将养分传输给我,使我芳香四溢,惹人喜爱。绿叶簇拥着花苞,组成最美的春天。啊,一点、一树、一叶,只要心连心,手拉手,就是一个温暖的家!指导老师:聂青青家庭$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408班@曾启放  相似文献   

20.
我看动画片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一个动画人物,看哈尔滨市三棵树小学学生怎么说: from:五年二班 郝佳钰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一个动画人物,我要做《猫和老鼠》里的小老鼠,因为它机智、灵巧,猫一抓它,它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绝不让自以为是的大笨猫得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