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电视台播出的《中华好诗词》是一档文化类季播节目,以中华诗词为骨,以娱乐精神为髓,闯关娱乐形式与诗词内容核心巧妙结合,文化与娱乐并重. 我们常常看到众多娱乐节目大红大紫,文化节目却总显得冷冷清清,而《中华好诗词》独辟蹊径,靠"形神兼备"获得巨大成功."形"是指以夺冠元素为核心,辅以命悬一线、心有灵犀等形式的创新;"神"是指以诗词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国家形象的彰显,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文化自信,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精选节目内容、创新比赛机制、拓宽传播渠道等方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彰显了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邰子剑 《东南传播》2018,(1):104-105
在当下"娱乐至死"一度甚嚣尘上之际,中央电视台一档原创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给观众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让电视荧屏另一端的观众重温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古典雅韵之美。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就取得不俗的收视率,并获得相当热烈的反响。随后,《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二季在2017年元月开播,这档节目在形式变革、文化传播以及价值导向上值得去学习探究。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亦再次"圈粉无数"。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诗词大会》所呈现出的节目形态与文化价值进行解构、分析,以文化传播的视阈,对我国这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电视原创节目进行阐述,以期对电视节目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大量以诗词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纷纷走进观众视野,诗词类综艺作为新鲜元素已成为文化类综艺的重要补充。本文以《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以及《邻家诗话》为研究范本,对这四档节目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不同视角获得独特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大量以诗词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纷纷走进观众视野,诗词类综艺作为新鲜元素已成为文化类综艺的重要补充。本文以《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以及《邻家诗话》为研究范本,对这四档节目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不同视角获得独特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的力作。这档节目以唐宋诗词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主旨,精心设置了融知识性、艺术性、可看性于一身的节目形式,并广泛选拔了来自全国的诗词爱好者,邀请嘉宾对诗词进行解析,同时凭借央视强大的视听技术支撑进行传播,所以节目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2016年6月10日刚刚落幕的第22届上海电视节上,《中国诗词大会》将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揽入囊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正是借助诗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基因,坚持了央视传统文化系列节目的优良品质和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创新,把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做出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7.
冯军 《传媒》2017,(20)
在我国,主流媒体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主要载体,起到了教育人民群众、推进社会发展、维持良好风气、塑造国家形象等诸多重要作用.以主流媒体为主要载体,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形成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是主流媒体的重要历史责任和使命.《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播,带动受众重温那些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自开播以来,节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捧,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良好的声誉,引发了全民读诗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些年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思想的提出,各档电视诗词类综艺节目纷纷涌现,但总体上仍停留在知识性竞技层面。《邻家诗话》作为一档全新形式的诗词节目侧重在茶叙会友、诗词品鉴的形式上下功夫,进一步深挖诗词文本内涵。本文基于上述创新点,对该节目的思想内涵、"静"态环境、"邻家"人物设置、多元艺术融入、诗词文本以及文化输出方面进行剖析,以期对当下诗词类综艺节目的优化与改进起到一定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之后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获得广泛关注。节目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主旨,设计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可视性为一体的节目形式,选拔来自全国范围的诗词爱好者参与其中,并邀请诗词大家就诗词进行解析,节目以受众为本的设计理念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正能量内涵,一经推出就获得强烈的社会效应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2016年2月至4月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为当下电视节目带来了一股文化气息,作为一档原创本土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就创下同一时段的收视高潮,并掀起了国人对中国诗词的学习热潮.暌违一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似一股清流,火爆春节荧屏,在带领着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的同时,极具中国传统气息的视觉效果增强了节目的形式感和仪式性,配合赛制结构完成了节目的形式诉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原创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继第一季成功热播之后,2017年新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回归,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宗旨,弘扬传播传统文化,带领全国观众重温经典,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相似文献   

12.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制作的一档诗词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通过将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形式重现经典并收获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此同时,该节目致力于用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体现诗词的文化内涵及人文价值。作为一档已经成功播出三季的优秀综艺节目的典范,其既包含艺术性、文化性又包含价值性、思想性。该节目在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佩佩 《青年记者》2016,(20):100-101
2015年,央视及各省级卫视推出的文化节目多达数十档,如浙江卫视的《中华好故事》《华少爱读书》,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等,每档节目都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尤其是浙江卫视2015年元旦起在每周日到周四晚间21:30 ~ 22:00打造的放眼国学历史,用幽默短剧解释成语典故的栏目《原来是这样》,短小精悍却又让人脑洞大开.  相似文献   

14.
《村里这点事》原是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于2008年5月打造的一档日播农村题材栏目剧,栏目特色是"演戏的就是咱村里的人,演的就是你我身边的事"。开播以来,以其极强的亲和力和贴近性,深受广大农民观众欢迎。今年3月,河北卫视将这档节目调整到晚间黄金档播出,在  相似文献   

15.
张馨月 《传媒》2016,(18):38-39
当下电视节目策划雷同现象严重,各大卫视仿佛陷入了"大投入""大手笔"的怪圈,出品的节目为了迎合市场而变得低俗、媚俗.但也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性节目,竞技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华好诗词》便是其中代表.《中华好诗词》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以其娱乐而不失格调的包装让中国古典诗词成为当代人的精神消费热点,在掀起一阵文化潮流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竞技性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08年9月,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村里这点事》正式开播。《村里这点事》作为全国第一档大型日播农村题材的栏目剧,开播之初就在河北受到了广泛欢迎。2011年3月,在《综艺》杂志和搜狐网联合举办的"年度节目评选"中,《村里这点  相似文献   

17.
罗曼 《传媒》2016,(5):54-55
2015年以来,“中华”系列原创文化节目集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看好诗词、唱好民歌、树好家风”的文化思想深入人心.2015年11月7日,《中华好诗词》第四季强势回归,首播当晚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3.2亿,在新浪热门话题榜、疯狂综艺季排名中,双居第三.可以说,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知识”作为根本宗旨,其既有选手间的良性竞争,也有丰富的观众互动,更为重要的是节目所蕴涵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集趣味性、互动性和知识性为一体,成为了电视综艺界的一匹黑马,赢得了受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相似文献   

18.
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非常帮助》开播于2005年5月7日,它是河北电视台有史以来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公益节目。开播一年半以来,它以关注农民、农民工等非强势群体、搭建帮助平台为节目理念,履行着一个纯公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激情久久》节目是河北电视台近两年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综合娱乐节目,栏日时长80分钟,在河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每周日19:40首播.自2005年2月27日开播至今,通过多方努力,《激情久久》节目己逐渐成熟,节目收视率己连续80多期排名全台第一.意识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让这个品牌节目经常洋溢着新鲜的活力,不停地制造新看点,牢牢牵住了广大观众的视线.  相似文献   

20.
侯琰慧 《东南传播》2018,(7):122-124
中华诗词文化经历了三千余年的发展积淀,是现代社会无法企及的优秀文化遗产,诗词文化类电视节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观众热捧.与答题类的诗词文化节目不同,《经典咏流传》节目采取了音乐审美与文化审美相互融合的深度模式、与节目定位相得益彰的星素结合模式以及全方位的传播互动模式,同时精心选择具有普世性的节目文本、具有感染力的典型故事并进行有立意高度的审美鉴赏,不仅达到了文化和艺术的双重高度,也在号召受众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诗词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