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夜读古籍,得一佳句,"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颇为心怡。典故来自史上著名的三苏家庭。一次苏洵在家宴客,限以"冷"、"香"二字为联做对,并先出一联为:"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苏轼当场吟出一联:"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苏轼之诗比起他老爹来实在是强出百倍,意境高远,蕴含很深的哲理。"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从表面  相似文献   

2.
《师道》2009,(6)
盛夏,酷暑难当,人们为求得一份凉爽,往往忽视了防病保健,而诱发各种疾病。因此,消暑也要讲科学,切不可掉以轻心。一、不宜坐木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  相似文献   

3.
"停车坐爱枫林晚"之"坐",人们普遍认为是原因介词,由动词"坐"虚化而来。从语言发展角度看,动词"坐"的虚化过程从西汉开始,西汉到南北朝时期是发展时期,唐代,"坐"的介词性质已经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4.
月光     
<正> 有月光的晚上,我和妈妈常去院子里散步。新建的小区里有池塘、小亭子和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柔和的月光撒在上面,像给它们披上了一件薄纱。我们避开路灯在凉亭旁的石登上坐  相似文献   

5.
桌子和椅子是现在常用的家具,“桌(子)”和“椅(子)”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不过它们的来源并不简单,它涉及到汉族人坐姿坐具的演变。东汉以前,古人是不坐在椅凳上的,是“席地而坐”,这种坐姿和现在人们两脚下垂而坐不同,是“跪坐”,其姿势为双膝跪在席子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礼记·曲礼》:“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又:“坐而迁之戒勿越。”孔颖达疏:“坐亦跪也,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史记·商君列传》:“卫鞅(即商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相似文献   

6.
2012年,《青少年日记》杂志社"日记教学研究写作实验基地"在山西省永济城北中学、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初中、诸城市石桥子中心校挂牌成立,并在山西省阳泉市段家背小学开展了一次日记写作培训。2012年11月,《青少年日记》的编辑、记者走进永济城北中学、诸城市百尺河初中、诸城市石桥子中心校,将"日记教学研究写作实验基地"的牌匾交到了学校师生的手中。通过搭建日记教学研究写作实验基地这个平台,杂志社与广大师生互相交流写作心得,与学校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也让更多的孩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选入了《晏子使楚》一文。教材对"王曰,何坐?曰,坐盗"的"坐"解释是这样的":坐,犯罪。"本人认为这一解释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8.
刘家武,重庆市忠县石子完全小学校教师。先后荣获忠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先进工作者"、忠县教委授予的"优秀教师"称号。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88):13-14
本文先对词缀"子"的研究历程和现状做了简要介绍,然后从色彩意义的角度对汉语词缀"子"和英语词缀"-er"在构成名词结构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进而说明了汉语词缀"子"只有成词性,而没有附彩性功能。词缀"子"不具备附彩性功能还可以从方言中找到证据,主要是在"子"词缀缺失的方言中贬义色彩并没有缺失;硬性强加"子"词缀后方言中并没有出现或者增加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参考资料都认为,苏轼的《石钟山记》里所说的"古之人不余欺"的"古之人"是郦道元。但笔者认为,只要仔细地加以推敲,就能否定上述观点,这个"古之人"应是为石钟山命名的人,而绝对不是郦道元。可以从这个句式本身出发,进而从文章所出现的人物阐述,再从苏轼的性格以及文章中的三处写疑去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毕业的大学生中出现了个新群落,叫做"坐家族"。说白了就是没有工作,在家里呆着。这些昔日令人羡慕的学子,毕业后却每天在家里吃  相似文献   

12.
"磔石"一语最早见于齐梁之际,后世文献也有用例。《汉语大词典》解释"磔石"之"磔"为"投掷、砸",不妥,当释为"负举";"磔石"之"磔"是表示"负举"之"桀"偏旁类推后的同义词,与"磔"的本字本义无关,"磔石"即"桀石"。  相似文献   

13.
陈璘作为壬辰御倭战争中明军主要指挥官之一,其在朝鲜立下的赫赫战功彪炳青史,已有公论。但陈璘事迹在时人记载和后世史书的传抄中也出现了个别失实现象,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爆发的露梁海战期间"铳死大倭将石曼子"这一事迹就是其中一例。本文试分析陈璘在壬辰战争期间同岛津义弘(石曼子)交战之史实及明清史书中对陈璘"歼石曼子"一事的传播与演绎过程,对陈璘将军在这一时期的军事活动进行考辨,以求史实上的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14.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首句点明有四个弟子陪孔子坐着。“侍坐”,当然不是我们现在那样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陪坐。古人席地而坐双膝着地,双踵接臀部,好似跪着,这是一种有礼貌的坐的姿势。双膝着地,双踵不接臀部,腰伸直,这也是一种有礼貌的坐的姿势。前者恐怕是闲坐的姿势,后者是发言时取的恭敬姿势。还有一种叫“箕踞”,双脚伸直而平行,这是一种不礼貌的坐相,本文中出现的“坐”。恐怕都不取这种姿势。四个学生陪孔子恭恭敬敬地坐着。他们是——(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他比孔子小九岁,已五十一岁。此人对于政治军事,皆有所长。为人“好勇”、坦率。据史记记载:“子  相似文献   

15.
炎热的夏天,人们为求得一份凉爽,往往忽视了养生保健,甚至 导致病痛发生。因此,消暑也要讲科学,小可掉以轻心。 1.不宜坐木 俗活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 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经受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 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易使人患上皮肤病、风湿、关节炎等。  相似文献   

16.
准确来说,"坐位"即"座",因而无须"座"后再加个"位"字,"满座"、"对号入座"、"座无虚席"就是此解。"坐"、"座"读音相同,用法有关联,主要区别是"座"多做名词,"坐"常为动词。  相似文献   

17.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 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 师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 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 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 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一大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文献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看,桥山黄帝脚印石其即古来文献所描述的"履大人迹"、"履帝迹"中的巨人迹或帝迹.脚印石置于黄帝庙前,其作用在于瞻仰拜谒,更在为世俗的祈子仪式中展示为神圣的意象或道具.  相似文献   

19.
"坐歌堂"是汉族传统婚嫁仪式程序之一,其广泛流传于川东地区。其为女子出嫁前一晚在家中堂屋所举行的重要仪式。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和采访当地"坐歌堂"亲历者口述的基础上,对悦来镇汉族传统婚嫁仪式"坐歌堂"进行梳理,以此呈现出"坐歌堂"仪式程序的具体环节,从而观得"坐歌堂"之全貌。通过实地调查对"坐歌堂"现状进行研究,并发现"坐歌堂"这一仪式程序正在简化,并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逐渐消亡。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本文将结合悦来镇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见或建议。同时,为这一传统文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模糊点与模糊集之重于关系,在BL-代数中引入了(∈,∈∨q)-模糊n-重蕴涵滤子的概念,推广了经典的模糊n-重蕴涵滤子,给出了(∈,∈∨q)-模糊n-重蕴涵滤子的一些刻画.研究了(∈,∈∨q)-模糊蕴涵滤子与(∈,∈∨q)-模糊n-重蕴涵滤子的关系、(∈,∈∨q)-模糊n-重蕴涵滤子与(∈,∈∨q)-模糊(n+1)-重蕴涵滤子的关系.提出门限模糊n-重蕴涵滤子的概念,以此获得了非平凡的经典模糊n-重蕴涵滤子、非平凡的(∈,∈∨q)-模糊n-重蕴涵滤子,研究了门限模糊n-重蕴涵滤子和(∈,∈∨q)-模糊n-重蕴涵滤子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