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蒋兴伦 《辅导员》2014,(14):145-145
陶行知先生说,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去吃米。那么,在数学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鼓励、培养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呢?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这样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梦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是说有了问题才会思考,而产生疑问是引起思考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地探究,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探究欲望,学生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  相似文献   

3.
新接了一个班,在每节课尾我都要问:“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欢迎提出来.“因为我深知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和形式的.……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逻辑起点。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思索。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关注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问题看作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优化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就像一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巧妙并有艺术性,就能很好地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教师应力争用“开场白”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以下是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几种导入法。1. 新旧知识联系法。在导入新课时,将新的教学内容和与其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建立起联系,使学生从旧知识中获得对新知识的预测和想象,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做到温故知新。例如:功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回…  相似文献   

6.
生物这门课程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高考中的所占分比也很重要.高中生如何学好生物这门功课,这就得看教师如何教,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教学策略.1.巧设问题思维活动产生于问题,生物学知识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习者去思考、去发掘.如果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头脑中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不会有所得.通过巧妙地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出课题,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7.
侯彦君 《语文天地》2011,(12):61-62
课堂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问题”。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从某种角度说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是“问”的艺术。可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有效地提出问题和有效地回答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姜珊荣 《中学文科》2006,(12):68-68
吕淑相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对于思想品德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不易产生兴趣。因此,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逻辑起点。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思索。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关注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问题看作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人点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抛锚式”教学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下面本人就结合多年初中思想品德开展“抛锚式”教学的实践,去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服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智慧的火花,是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本文赋予“问”的涵义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质疑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问出精彩呢?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要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  相似文献   

12.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本文试就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索,以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方面谈些看法,供同行们研究。一、展望引导教师将提出的问题的前景作一些描述,引导学生对它发生兴趣.产生求知欲。这样引导有利于学生明确思维方向,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把知识称作“学问”,可见学与问是分不开的,教学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个见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物理课的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 一、启思必须置疑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可以完成这样几项任务。(1)通过提问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个了解,使讲课中“讲”与“听”合理地结合起来,作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启而能思。(2)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等待”解答状态。以问题的解答作为目标,能激起学生对规律和方法的掌握欲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积极的等待状态,注意老师的解释和推导。(3)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很多困境,如教学中常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教师永远只是讲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调动他们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这种课堂环境下,教师讲得辛苦学生收获也不大。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经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问题式教学法”,对于解决教学困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马成龙 《文教资料》2011,(29):157-159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些思想品德教师不管学生会不会和会多少.一概采取面面俱到的形式,不分重点难点,全部讲一遍。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当好引导者?作者认为。充分施展自己的“搓背”才能极为重要。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搓背”需要做到:对待学生要保持“六心”,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内容注重基础和贴近生活,教学环节力求完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新颖与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搓好学生的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问导学”为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目的地引导问题的产生,而问题的发现及解决则是由学生自已来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从而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发兴趣及求知欲。  相似文献   

17.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做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要“解惑”,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惑之所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是借助形象,或是通过说理,或是辅以活动,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旺盛而强烈的境地,这时,他们对教学内容就会深入思考,反复探究,不断质疑,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我市木渎中学的政治课教学就是由于采取了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发动学生大胆“质疑”的做法,因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每教新课,都指导学生自学,产生求知欲,从而对新授内容进行质疑.教师授课时根据学生的质疑,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归纳整理,有针对性地解疑.解疑的方法,或是要求学生在进一步深入钻研课文中完成,或是通过学生集体讨论完成,重点难点则由教师启发性的讲解来完成.该校运用这种质疑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8.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实施新课程后,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意识1.创设情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创设情景,使物理概念、现象、规律生动呈现,激发学生的“钻”劲,在“钻”的过程中广泛讨论,释疑解难,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如在《摩擦力》教学中,教师拿一根光滑的金属棒,让班上公认的“大力士”和“小力士”各执一端进行…  相似文献   

19.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一点是教师应注重“放”。教师“放”得开,“放”得恰当,学生就学得好、学得牢固。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无拘束地去说、去做、去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20.
黄承娟 《成才之路》2009,(23):86-86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但化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厌学心理。那么怎样实现由“厌学”“苦学”到“乐学”这一质的转变呢?我以为,培养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开发智力的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勤奋去学习。教学就会协调一致,师生情感就会自然融洽,学生的求知欲也会进一步趋于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中既能轻松愉快地享受那短暂的45分钟,又可轻松、扎实地学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