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而阳早、寒春夫妇正是这样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相似文献   

2.
韬奋一生主办过六刊一报,《生活》周刊于1926年创设的“读者信箱”专栏是他最早与读者建立的信息通道。此后,他坚持亲自拆阅和认真答复读者来信,一直贯穿于韬奋18年的新闻、出版生涯,成为他须臾不离的办刊法宝。韬奋曾把办好“读者信箱”专栏当作重要经验之一,他对夏衍讲:办好刊物的经验是亲自抓“一头一尾”。“头”是社论,而“尾”,就是答读者来信。通过它,韬奋不仅实现了早期“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鹄的”的办刊目的,也在与广大读者的精神互动之中汲取力量,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历史责任,在努力追求实现广大群众的最高利益的同时,完成了由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到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1944年11月,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得知邹韬奋不幸逝世,挥毫题词,寄托哀思,对韬奋的一生作了准确而崇高的评价:“热爱人民,真诚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发扬韬奋精神,继承韬奋编辑思想,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三贴近”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出版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坚持进步的出版方向韬奋多次指出:进步文化事业是指“有益于大众、有益于革命的文化事业,只有这样的进步文化事业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一同进步”,“真有生命力的刊物,和当…  相似文献   

4.
我一向坚持一个观点:一个有志于从事传媒事业的人,一定要使名字活在自己的作品上. 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作品”,二是“自己的”,三是“活”.传媒工作者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空洞的话不顶用,要出东西,要出经过自己艰苦劳动而得来的东西,要出与自己的以往相比、与他人相比不断有新内容的东西. “有作品”,首先要有数量,然后要有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讲,质量要由数量作基础作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05年7月24日,为纪念我国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由韬奋纪念馆、中国编辑学会、北京印刷学院、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协办,在韬奋先生的故乡江西召开了“韬奋出版思想研讨会”。与会人士指出,韬奋先生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编辑家、新闻记者,成为“出版事业模范”,绝不是偶然的。我们每一个从事出版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以韬奋为镜子,照一照自己,把爱国、爱民、正直、勤奋,与自己思想和工作…  相似文献   

6.
韬奋创办由党领导的生活书店,在内部管理上有一个重要的特色是每月召开一次茶话会。这个茶话会,由韬奋亲自主持,在他出国考察和被反动派逮捕入狱时由总经理徐伯昕或总务部主任艾寒松主持。 这个茶话会的目的:是贯彻韬奋对全体职工提出的“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做好出版工作。发扬民主,促使职工关心店务,发挥主人翁地位。向职工报告生活书店重要期刊和图书出版发行情况,如新发刊的《新生》、《大众生活》、《文学》、《译文》、《世界知识》、《妇女生活》等,如有影响的出版物《世界文库》、《青年自学丛书》、《世界学术名著译丛》、《中国的一日》和《生活日记》等等。沟通上下精神,介绍新来的同事和大家见面等,也常请著名人士来作报告,以增进职工对政治形势的了解和增进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7.
从《生活》周刊剖析韬奋的广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运锋 《新闻大学》2000,2(3):107-109
《生活》周刊,1925年10月由中华职教社创办于上海。在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战士、著名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接办之前,该刊每期只印两千份左右,且大多赠给职教社社员。自1926年10月24日第2卷第1期起改由韬奋主编后,该刊销量迅速上升,至“九·一八”事变前,已增加到12万份;“九·一八”事变后,更增到15万5千份,创当时全国杂志发行量纪录。探究韬奋办刊成功的原因,许多文章已指出这与韬奋与时俱进的思想、与他在事业中的创造精神及当时整个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此外,如果从报刊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对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生活》周刊而言,韬奋在广告经营上的成功也是该刊获得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韬奋所  相似文献   

8.
韬奋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不但是我的亲密战友和学习榜样,也是和我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楷模。我们从他一生所走过的道路,可以得出这样一条为无数实践证实了的真理:中国的知识分子只有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认真参加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完成从一个爱国主义者到一个共产主义者的伟大转变,也才能为人民的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韬奋是实现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转变的一位。我和他1936年同罹“七人之难”,而且受过他的极多的帮助和教益,不但崇敬、  相似文献   

9.
6月25日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韬奋基金会”成立大会,首都新闻出版界新老同志济济一堂。在诸多老同志中,夏衍同志被人搀扶着走进来,我想起他的《懒寻旧梦录》,书中写到他同韬奋曾合作办报的可贵经历。夏衍与韬奋,一人已逝,一人尚健,但他们的办报经验却是永远值得汲取的。记得夏衍同志在香港曾问韬奋办刊物有何经验,韬奋回答,他的经验是“抓头尾”。“头”就是社论,“尾”就是读者信箱。读到这里,我似乎大有所悟,不但认识了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而且这“抓头尾”三个字也触动了现在我们新闻工作人员中的某些痛处。 50年前,我是韬奋所办刊物的读者,他所辛勤培植的那些刊物的坎坷经历,我至今还能记得很清楚。他那些多次改名换姓的刊物,大多是周刊,每周一本,而编辑者却只他一人(后来事业扩  相似文献   

10.
巢峰 《出版科学》2004,(4):69-71
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道理,从事任何事业,都要有点精神.从事出版事业,就要有出版事业精神.韬奋精神,就是出版事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用对于出版事业的重要意义韬奋主编的报刊和他主持的生活书店,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信用。韬奋常常怀着激动的心情来描述广大读者对他的刊物和书店的关心支持和亲密无间的关系。三十年代的许多人,特别是青年男女,不但把韬奋和他主编的报刊看成“良师益友”,对于他们的教育、意见和建议,言听计从,有些人甚至把生活书店的每一个职员都看作“圣人”(见《韬奋文集》第三卷485页)。有的读者因为夫人要生产,托他们代为物色好的产科医院;有的读者因为吃官司,托他们代为介绍可靠的律师;有的女青年把对母亲都不  相似文献   

12.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段话,是我国著名出版家韬奋(原名邹恩润)逝世后,毛泽东同志对他的崇高评价。韬奋一生从事编辑出版,自始至终把“服务精神”奉为信条,并把“发展服务精神”作为他领导的生活书店的三大目标之一,可以说,“服务精神”是韬奋编辑出版思想的精华。 一  相似文献   

13.
四十年前逝世的邹韬奋同志是个终身不息地追求真理,不顾任何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进步而斗争的文化战士。在他的身上,既表现着热爱人民、为人民尽心竭力忘我工作的高贵品质,又表现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慨。在黑暗的旧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终于决心献身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韬奋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韬奋并不是在他开始从事文化事业时就是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经过自己的具有特色的道路而选择了自己的政治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24日是邹韬奋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报刊主编。他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业绩卓著,品格高尚,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为我国进步文化和新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韬奋先生创办《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都是白手起家、从零做起的。他说:“要把单张的《生活》周刊改成本子,要有钱;开展事业要有钱;增加同事以分任过忙的工  相似文献   

15.
韬奋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他的办报思想,他的事业精神,他的崇高品德,至今熠熠闪光,是一份极可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处处为读者着想,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发扬光大。韬奋曾憧憬新中国诞生后,每一百个人能有一份报纸。现在,全国报纸已有一千六百三十二家,每期发行量达一亿四千万份。看到梦寐以求、为之奋斗的理想的实现,看到党的报纸在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的巨大作用,韬备九泉有知,一定会感到无限欣慰。  相似文献   

16.
第四章 善经营 1.根本还是在内容 关于书刊出版经营方面的理念,韬奋在《经历》一书中有过相当全面的记述.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创造的精神,而创造的精神则主要在于内容.在该书“几个原则”这一章里,他开宗明义强调的是“要有创造的精神”,在比较全面地谈到几个方面的原则之后,最后还是突出强调道:“但是根本还是在刊物的内容.内容如果真能使读者感到满意,或至少有相当的满意,推广的前途是不足虑的.否则推广方面愈用工夫,结果反而愈糟,因为读者感觉到宣传的名不副实,一看之后就不想再看,反而阻碍了未来推广的效能.” (三联书店.韬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97)可见,在韬奋看来,他所提倡的竭诚为读者服务,首先要从出版物的内容上去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韬奋精神?毛泽东同志1944年给韬奋的题词作了最好的概括:"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1995年,在纪念韬奋诞生100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的题词也强调要"继承和弘扬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此,可以说,韬奋精神的本质或核心,就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韬奋精神,也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的编辑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从1928年起经常使用的笔名,表示要韬光养晦,奋斗不懈的意思;祖籍江西余江县,生于福建延平,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和革命救国事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政论家。1944年,他不幸在上海病逝,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周恩来、邓颖超、周扬等拟订并经毛泽东批阅的《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亲笔加上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的内容。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一致确认先生是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19.
做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代名记者,范长江关于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论述,是相当精辟的,许多是他“自己暗中摸索的经验”,又是得之不易的。后来他成为新闻事业家,对他称之为“笔部队”的培养问题,更是关怀备至,语重心长。 1、怎样学做记者?这是韬奋给长江出的题目。他讲了五条:一,坚定的政治态度;二,有操守,“非有高度的牺牲精神不为功”;三,要有丰富的知识,既要博,又要精;四,要有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五,健康的身体。这五条是对初学者而言的,可以称之为“新闻工作入门”。但是,真正要做到五条都打满分,又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即使做过多年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料》2006,(4):12-17
抗日战争期间,在邹韬奋先生亲自关心下,生活书店创办了《店务通讯》,这是一份很宝贵的出版史料。现在经韬奋纪念馆搜集整理后即将由学林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本文原系生活书店《店务通讯》排印本的出版前言,本刊发表时加了标题,并稍有删节。同时,还刊出韬奋关于《店务通讯》一封很有意义的信———致各分支店经理的信,也是由韬奋纪念馆提供的,谨表谢意。———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