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基于注意网络测试范式探讨不同级别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各注意子网络的差异。方法:选取黑龙江体工队拳击健将运动员十人,吉林体育学院二级运动员十人,对这二十名拳击运动员进行注意网络测试,在进行行为学测试的同时运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运动员各脑区的血氧变化情况。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健将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注意网络中警觉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效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学结果表示在警觉网络中,两组运动员在rIPL处血氧激活量具有显著性(P<0.05);在定向网络中血氧激活量在rIGF处差异显著(P<0.05);执行控制网络中血氧激活量在rIPL(P<0.01)和rDLPFC(P<0.05)处差异显著。结论:拳击运动员的级别越高,警觉网络效应和执行控制网络效应越强;背外侧前额叶激活区域越大,运动员的执行控制功能越强。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青少年运动员的依附特性与运动友谊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湖南省三所体校抽取1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青少年依附问卷表(AAQ)、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SFQS)为工具进行测量,全部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运动员的依附特性与运动友谊有着显著关系,青少年运动员的依附特性对其运动友谊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勇  傅博  朱荣 《体育学刊》2011,(5):127-131
为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寻找运动员机能监控的新标记物。安排16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电动跑台上进行一次急性递增负荷力竭运动,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 min、30 min、1 h、2 h、3 h、4 h、12 h和24 h分别测定红细胞压积(HCT)、cf-DNA、血浆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和肌红蛋白(Mb)。用心率表监控运动过程并记录运动时间和心率,推算训练冲量(TRIMPS)。结果显示:HCT在所有监测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cf-DNA在运动后即刻显著性升高(P<0.01),30 min达峰值(P<0.01),4 h后降至安静水平(P>0.05);血浆MDA、CK和Mb在运动后即刻均显著性升高(P<0.05、P<0.01、P<0.01),并一直持续到运动后24 h(P<0.01、P<0.05、P<0.01)。TRIMPS与运动后15 min和30 min时cf-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55,P<0.01;r=0.64,P<0.05)。结果说明:cf-DNA是组织损伤早期标志物,可作为运动员机能监控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何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1):112-115,128
为了解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特点,采用调查、实验和数量统计方法对我国87名现役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1)与一般运动员相比,优秀运动员具备更加全面的运动素质,尤其体现在最大力量和专项运动素质方面(P<0.01);(2)不同级别优秀运动员仅在一般力量素质指标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3)通过对不同级别最大力量和相对最大力量的比较,发现级别越大的运动员,最大力量素质越突出,但运动员的相对力量水平却随着级别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表明中小级别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优于大级别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排球运动对手部骨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分析了青少年男排运动员腕骨CT图像的结构特点。选取省级青年队专业排球运动员9人(排球组),非排球运动员11人(对照组)。用64排螺旋CT对手腕部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测量各腕骨体积及CT值(骨密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各腕骨相比,排球组右手手舟骨和小多角骨,左手手舟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体积均显著增加(P<0.05);排球组右手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钩骨以及左手钩骨CT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排球组左手各腕骨体积及CT值与右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说明:排球运动可使青少年男性运动员部分腕骨体积增大,骨密度降低;排球运动员非扣球手腕骨形态结构与扣球手发生相似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感知教练支持、运动环境公正与运动成绩间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感知运动环境公正量表、运动员感知教练员社会支持问卷,对946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测量,并获取其全年参加市级及以上级别比赛成绩。结果:1)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感知教练支持、感知运动环境公正、运动成绩彼此间显著相关;2)感知教练支持、感知运动环境公正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和运动成绩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其效应值为0.05,占总效应的13.9%。结论: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能通过感知教练支持和感知运动环境公正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友谊质量、孤独感、运动心理疲劳和青少年运动员网络成瘾的关系,采用友谊质量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运动心理疲劳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298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心理疲劳、网络成瘾都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心理疲劳与网络成瘾均存在显著的两两正相关;(2)友谊质量既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成瘾,也可以通过孤独感和心理疲劳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成瘾产生间接影响,具体包括3条中介路径,即通过孤独感的中介路径、心理疲劳的中介路径和通过孤独感和心理疲劳的链式中介路径。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青少年运动员友谊质量影响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对于运动员人际关系的提高和网络成瘾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未来,可以从提升运动员的友谊质量出发,帮助运动员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孤独感体验,进而缓解心理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对参加2013年河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暨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田径资格赛的运动员共975名,选择马腾斯编制的《竞赛状态焦虑问卷》(CSAI—2)来测量和研究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结果发现:1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在认知状焦虑、状态自信心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躯体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来源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两个维度上略高于传统学校运动员,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状态自信心维度上,区县(直管县)运动员低于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不同参赛组别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状态自信心不存在差异(P>0.05)。4经常参加高水平比赛的运动员比偶尔或从未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低,在状态自信心上高于后者。5赛前适应比赛环境越好,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值就越低,状态自信心值就越高。反之,赛场比赛适应能力差,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值就越高,状态自信心也就越低。(6)有无观众对运动员的状态焦虑水平影响很大,越是比赛自信心强烈的运动员就越希望现场有很多观众来关注自己,从而激发自己比赛斗志和运动潜能,努力获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及心理健康量表对482名中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中学生运动友谊、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表明:编制的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量表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来对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进行测量与评价;良好的运动友谊可以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行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运动友谊质量、体育锻炼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掌握篮球代表队的运动心理技能现状后,为代表队制定心理技能训练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川师大篮球代表队的31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川师女篮焦虑控制维度非常显著大于男篮(P<0.01);女篮集中注意维度显著小于男篮(P<0.05);女篮自信心维度非常显著小于男篮(P<0.01);女篮心理准备维度显著小于男篮(P<0.05);女篮动机维度显著小于男篮(P<0.05);川师女篮团队重要性维度非常显著小于男篮(P<0.01)。结论:川师大不同性别篮球代表队运动员在运动心理技能六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即男篮心理技能六个维度掌握情况均优于女篮,尤其是焦虑控制技能的掌握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篮心理技能主要表现出高自信心、低心理准备的特征;女篮心理技能主要表现出高焦虑、低心理准备特征;川师篮球代表队对心理准备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校外语学院、文学院、经管学院,武术、足球、排球、乒乓球选项课的学生共100名,经一学期选项课学习,分析其选项课前后的立定跳远、100m、1000m及掷实心球等身体素质。结果:选修武术选项课的学生,身体素质选项课后较选项课前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选修足球选项课的学生,身体素质选项课后较选项课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选修排球选项课的学生,选项课后立定跳远较选项课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其余三项均无明显变化(P0.05);选修乒乓球选项课的学生,身体素质选项课后较选项课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的选项课对大学生各方面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根据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合理地指导选择有利于其身体素质提高的项目,并为其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滇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采用指标测试法(测试指标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及坐位体前屈)和数理统计法对滇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除了初一、初二女生,各年级男女生的速度素质都优于合格标准(P<0.01);(2)男生上肢力量均低于或刚刚达到合格标准(P>0.01);女生腰腹力量初一女生低于合格标准,初二和初三优于合格标准(P<0.01);下肢力量,初三男女生均低于或刚达到合格标准(P>0.01),其它年级男女生优于优于合格标准);(3)各年级男女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都显著优于合格标准(P<0.01)。此外,从城市班和农村班的比较来看,除女生速度素质和腰腹力量方面,农村班学生均优于城市班学生,但差异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127人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150人进行了测试,探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成分的差异。研究结果:体育专业男生的去脂体重、肌肉量、无机盐、蛋白质和基础代谢率等指标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者间体脂率和腰臀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专业女生的去脂体重、肌肉量、无机盐、蛋白质和基础代谢率等指标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腰臀比明显低于非体育专业,两者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者间体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苏州地区初中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现状,并分析体质与体力活动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苏州市初中学校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体力活动和体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某初中657名初中生进行体质测试,对其中280名初中生发放"Bouchard体力活动日记"和Yamax Digi-walker701型计步器,记录其每天的步行数,共记录一个星期。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初中男、女生周末步行数与体质成绩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p〈0.01)和0.157(p〈0.05);周末静坐时间和一周静坐时间与学生的BMI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3(p〈0.05)和0.111(p〈0.05)。结论:初中生的体力活动与体质有一定关系,周末的体力活动量对于学生的体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男排世锦赛中、外优秀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拦网高度、HS和HB8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队与前八名队伍运动员的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身高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SPCS系统引导射击运动员进行放松、注意集中、表象演练等综合心理训练,并对其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对10位射击运动进行8周时间个性化的心理技能训练,训练的前、中、后期分别进行心理协调能力、运动心理技能问卷和心理疲劳问卷的测试。结果:单次的综合心理训练前后,队员的协调能力测评得分都有显著提高(p0.05);另外,整个8周训练前后,队员的心理协调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运动心理技能水平显著提高(表象技能p0.05,焦虑管理p0.05,专注p0.05,放松p0.05,总分p0.05),心理疲劳中的情绪/体力耗竭指标得分显著降低(p0.05),心技结合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队员主观感觉较好。结论:利用SPCS系统对队员进行个性化心理技能训练对于队员心理协调能力、运动心理技能的提高和心理疲劳的缓解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各年龄段对应各项素质敏感期的生理特征,利用素质敏感期在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处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方法:随机抽取石家庄市白佛小学四年级四个班和峰峰春光中学高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所抽取的小学、中学各四个班中前两个班为实验组,后两个班为对照组。实验前对小学各班进行50米测试,中学各班男生进行1000米测试,女生进行800米测试。对实验组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授课,经过10周的教学后再次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应项目的测试,观测利用素质敏感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经运动处方教学后男、女生测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建议:在学生素质敏感期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素质效果显著,建议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素质敏感期实施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教学。  相似文献   

18.
研究河南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少儿男子(小学组)9支学校篮球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共计11项,进行测量所获取的数据加以分析。研究表明:1)经因子分析提取少儿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优先发展特征分别是:体重、小腿长、大腿长、小臂长、足长、腕长。2)对决定少儿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5个因子为因变量,以训练年限为自变量再进行回归分析表明:随着训练年数的增加,小腿长度、大腿长度、足长、腕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的发展优于上肢;而体重和小臂长度具有不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及《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80人、非参与者8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锻炼态度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行为态度、主观标准影响非常显著(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方面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情感体现、行为控制感方面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非参与者锻炼态度无明显变化。(2)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PSPP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影响显著(P<0.05),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影响非常显著(P<0.01);非参与者无明显变化。结论: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各方面均有上升趋势;有效改善大学生锻炼态度,增强其参与意识、影响其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本研究是通过不同级别的网球比赛,来探讨网球专项学生心理指标中自信心变化的状况,为网球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研究方法:受试者参加3种不同级别的网球比赛,分别是校级网球公开赛、市级网球公开赛、全国级业余网球公开赛。在比赛开始前一小时,让测试者填写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量表,回收心理学量表,进行整理探讨不同级别的网球比赛对受试者心理指标中自信心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校级网球公开赛中自信心、特质自信心比市级和全国级网球公开赛高(P〈0.05);市级网球公开赛(自信心、特质自信心)显著高于全国级网球公开赛(P〈0.05)。研究结论:研究发现比赛等级越高,高校网球专项学生特质自信心、自信心呈下降趋势。表明,比赛等级与测试对象的自信心状态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