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啸 《中国教师》2003,(2):18-19
刚刚发生的美伊战争再一次用血淋淋的事实向世人表明,战争、恐怖主义、种族之间的仇杀等依然是人类今天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类永远的耻辱和伤痛。人类的和平之路依然是那么艰难,人类的和平之梦依然是一个镜花水月的乌托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又能为人类的和平做些什么?本着人类永远不竭的和平梦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教科文组织应为和平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谅解服务,其途径是强调教育的价值,把教育作为和谐精神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教科文组织把消除暴力文化、建设一种基于公正和宽容的和平文化,作为我们这…  相似文献   

2.
世界战争和军事掠影李焕春和平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一个主题,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讲授和平问题不能不涉及到战争。那么,什么是战争?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究竟发生了多少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多少灾难?当前,世界的军事力量和中国的国防力量怎样?本文拟对此给以...  相似文献   

3.
回眸上个世纪,短短100年间,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地区还有诸如越美战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触目惊心;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刻骨铭心。因此,和平问题成了当今人类特别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有两大主题: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旋律。中学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针对和平问题这一时代主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和平教育,增强学生的和平意识。一、历史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世界,推…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怀着期盼和平的心态迎接21世纪的时候,伊拉克的战火、科索沃的爆炸声把我们从梦中震醒,巴以冲突和世界恐怖分子的活动也尚未平息。隆隆的炮火反复证明,实现人类的永久和平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关资料显示:自公元前3200年以来,人类共经历大小战争14550次,和平时期仅有292年,无任何战争的日子仅有26天,战争与和平总是在交相更替。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  相似文献   

5.
科学、人道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和人道主义曾联手击溃了神学世界观,到十九世纪二者之间的联盟出现裂痕,科学主义渐成大势。但科学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立只是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的,二者又都支持人类中心主义。俗世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已将人类导入疯狂的经济竞争之中,人们,总以为只要没有战争,人类共同发展经济,即可建起人间乐园,殊不知今天人类所面对的现实是:不仅应谋求人类共同体内部的和平,而且必须谋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历史新课程教科书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强调了这一时期的战争与以往不同:人类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然而,无论发生在哪一时期,战争都具有残酷性,双方以一切可用的暴力手段攻击另外一方;战争具有毁灭性,对抗的时候以一方消灭另外一方为代价;战争具有目的性,直至对方屈服、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7.
告别战争     
人类历史上,至今已发生了两次世界战争.虽然今日已是和平年代,但战火和硝烟却并未停止.两次世界大战引起我们的深思:战争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战争与和平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不可愈合的创伤,更加强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和探索。西方就从理论和实践上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探索,如开展体育竞赛、建立国际政府、建立国际法以及建立和平学和发展和平运动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的和平进程。探索这一问题对当今和平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祝红德  张维 《历史学习》2001,(11):16-17
近代史上,日本先后两次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一次是甲午战争,另一次是全面侵华战争。将这两次侵略战争作一番比较,对于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战争与和平和人类存亡、国家兴衰、生命安危直接相关,因此自占以来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就极为关注.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强调要"慎战",认为战争是"凶器",非"不得已"才进行战争,要尽可能保持和平的局面.在西方,古罗马人则提出:"战争好过悲惨的和平."并认为"战争当以和平为归宿",而和平则是"战争中永远继续的休战".毛泽东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的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战争是人类的梦魇。不管我们是否情愿,不管我们是否感到痛心。战争总是一次次爆发。它不停地制造累累伤痕,在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就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吧,在这里,让我们在反战的控诉中祈祷和平。  相似文献   

12.
翻开人类文明史,自产生私有制和阶级以来,人类社会就在和平与战争的交替中运动着.人类追求和平,却又无法回避战争.而正义的战争,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和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既是中国各民族进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文化活动,共同开发祖国的历史;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说,又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不断丰富、完善、发展与繁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和平是当代世界的主要政治准则之一。它是人类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特别是当今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夺取军事战略优势,战争的气氛笼罩全球的时候,和平问题日益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和平学就是一门从和平价值观念出发来探讨战争与和平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旨在阻止战争、促进和平。本文拟就和平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作一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和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里,整个人类经历了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大转折.人们对这一转折的认识,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对这一转变发生的根源、前提和条件等的努力探究,加深了人们对和平的理解,并由此在西方产生了和平研究.这是关于和平及其对立面研究的一门新的学科.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暴力研究、战争根源研究、危机冲突研究、非军事化研究等.这里讲的和平,是指世界和平.过去那种"无战争状态即和平"的传统观念已经受到诸多质疑,和平与和平研究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古代奥运会追求和平的历程,论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追求和平为己任.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屡遭战争的威胁,但奥林匹克追求和平的信念没有改变.并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相信通过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未来的奥林匹克必将使战争远离.圣火必将取代战火.  相似文献   

16.
《图片两组》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这篇课文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力图借助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已渐渐地从战争的伤痛中复原过来。美苏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西欧、日本等国家的飞速发展,以及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由原有的两极化格局向“一超四强”的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未来,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然而世界并不“安分”,新的争端仍不断出现。和平问题是世界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在经历了战争的创伤以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存,战争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战后的全球性冷战。在新的历史条什下,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当今世界,维护和平的斗争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康德所描述的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永久和平是他所规划的未来的社会状态。在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时,康德不同于卢梭与霍布斯等以往的哲学家,他选择了向前看——去探索如何规划未来世界。战争作为大自然的合目的性的法则,被强制性地施加于人类身上,成为激发人类道德觉醒的动力。战争与和平本是相反的、相克的,但在走向永久和平状态的过程中却成为一对同向且相生的量。永久和平将以终极战争为必然条件,对末日审判的极端恐惧迫使人类不得不作出其他理性的选择。然而,由于人类的自私倾向,以公民-法治原则为基础的共和体制又是极难建立和维持的。康德最终富有预见性地看到商业精神在遏制战争和促进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康德将人类本性中的恶作为人类社会理性进步的原动力。于是,康德从理性角度为人类规划了能够走向永久和平的多重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达滨 《中文自修》2006,(7):126-127
据粗略统计,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小小蚊子曾一次又一次夺去了数以千万计的鲜活的生命,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场战争的胜负、一项工程的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