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民族传统健身养生教育中,存在学校基础教育匮乏、社会观念局限、民族文化意识淡薄等问题,致使对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提出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理论设想。首先应该解决民族传统健身养生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开发等理论问题。进而得出,对教育的本质和课程的本质的理解,是开发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的依据;以探究性学习理念设计教学,是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传统养生体育课程在高校的开设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选课需求,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能增强大学生终身锻炼的技能和意识;促进传统养生体育学的现代发展和传承;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体育养生文化。通过普通高校传统养生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体育教育主管部门要全面正确地把握传统养生体育观,对传统养生体育内容体系的现代化改造,对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建构的开发及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运用资料分析与逻辑思辨的方法,以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发生发展的历史理路为线索,归纳出其具有典型特征的历史阶段,进而寻找各历史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贯穿其中的内在逻辑.旨在揭示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合理内涵,并为促进其合理发展寻找历史启示和理论依据.结果认为,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发展的内在线索是个"本能--人化--理性回归"的过程;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养生"这一实用化需要;其多样化表现形式是人力与自然力不断抗争、人性与神性不断抗衡的结果.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本质内涵则是体认人与万物和谐、实践人性自我完善的身体手段.  相似文献   

4.
对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与学生毕业去向进行分析,认为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偏重武术,对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重视程度不够。建议加大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同时也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外的其它适应就业需要的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科学养生观的剖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健康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内容丰富,观点独特。本文仅从崇尚自然、发展形神中和动静起疏畅经络四个方面,剖析了部分传统养生文化的科学养生观,以期做到“古为今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为人们日常养生保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现状、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目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存在:①各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大多还是以武术专业课程设置为主体,有少数学校的课程设置有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课程;②教学内容趋于陈旧,教学计划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术科时数和课程内容不够突出专业技术方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非物质文化学遗产为研究视角,运用文化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以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着眼点,遵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特性,促进学校教育与民族体育的融合,构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并体现出校本课程的"文化性""健身性""传统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中医理论作为其基础,理应成为人们修身、养生的第一选择。但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在我国开展的并不尽如人意,针对此现象,对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做全面分析,找出其在高校开设的必要性,使它进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使青年一代更懂得科学的健身,增强体育养生与保健意识,在高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学体系,从而开设养生学课程使之改变学生体质下降趋势,促使人才素质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现阶段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文章认为对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并就此提出几点建议:转变教学指导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及时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创建良好校园传统体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动静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体生活中始终离不开动与静两种状态,动与静是辩证统一的、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动与静和阴与阳的密切相关的,在养生保健过程中,应当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形体保健,以动为主;心神宜静,形体宜动。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健身观与传统养生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传统养生文化和现代科学健身观进行研究。认为传统养生文化蕴涵着现代科学健身观的几大构成要素,只有把传统养生文化同现代科学健身观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构造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在船员心理培训中运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殊的海上生活环境给船员带来不可预知的身心冲击和潜在伤害;中国传统养生学可以在心理方面给船员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船员的心理健康,从而让船员适应特殊的海上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14.
邓丽群 《精武》2014,(4):117-118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自测量表(SCL-90)研究工具,探讨民族传统体育饭炼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饭炼能够改善高职学生心境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传统保健体育当代传承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立足社会学视角,对影响传统保健体育当代传承与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审视,认为政府行为、现代生活方式、价值观、文化冲突与融合是影响传统保健体育当代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维护和改善传统保健体育当代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即加强政府主导力度,深化传统保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传统保健体育创新性开发.  相似文献   

16.
蔡建辉 《体育学刊》2005,12(4):63-65
中国传统养生是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象思维在传统养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体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然而,在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中,有着它先天的弊端,即具象思维带来了传统养生的任意比附,具象思维使传统养生陷入了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现代体育生态观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传统养生文化蕴涵着生态体育几大构成要素,传统养生文化同现代体育生态观的融合是现代体育和谐与发展的要求,其目的是把体育生态理念推向社会,进而演变成人们的生存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和独特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阴阳学说、整体观学说、天人相应学说和五行学说.中国传统养生的独特风格是:形神俱养,讲究人体生理、心理机能的整体优化;动以养形,要求形体运动要适量;清静养神,注重两大神经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养生、涵养道德与健康长寿之原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褚宇帆  唐静 《体育学刊》2002,9(2):59-61,66
现代健康的定义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善状态。中国传统养生学整体观的哲学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把人与社会、宇宙看成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将修心养性置于首要地位。“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涵养道德是传统养生调心的重要内容,是“天人合一”,实现和保证身心健康、社会健康的基本法则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