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张茂添 《今日科苑》2007,(10):140-140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哪些关系,都十分值得探讨。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浅谈现代体育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哪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是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哪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应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杨睿 《科教文汇》2009,(12):186-186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李贵奇 《科教文汇》2008,(14):118-118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创新教育以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创新教育以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即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一、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仕勋 《科技广场》2007,(8):171-172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计算机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为社会培养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0.
郭献 《科学中国人》2014,(2S):103-103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创新教育以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耀东 《内江科技》2013,34(5):193-194
中学生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中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培养自主创新精神。所谓体育教学创新,也是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新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现代中学生体育教学就是要充分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注重智力与非智力的开发,采取多种模式、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的教学,还要加强自主性教学。  相似文献   

13.
马西军 《科教文汇》2008,(20):157-157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注重智力与非智力的开发,采取多种模式、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的教学,还要加强自主性教学。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初高中学生体育创新能力,是我们在一线体育教学的就是根据有初高中学生体质的特点开展合理有效的创造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有效的开发培养初高中学生的自我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符合自己身体条件的健康个性,现代初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学生自我创新,创新体育的根本就是改变条条框框"应试"教学方式向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开发、传播和运用.而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其基础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为民族创造力发展提供原动力。教育家朱绍禹在谈到科学的教学方法时说:“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其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好奇心和已有的创造方法密切相关。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要求我们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为此我们可以从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就是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要求我们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为此我们可以从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入手,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首要的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灵魂是创新。因此,国家推出的《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就是倡导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学科具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等特点,采取多种策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从探究问题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发展等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现今教育的重点。本论文结合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些现况,在明确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在中学物理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主要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创造性教学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习题练习、实验观察等方面,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着力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活动能力的培养及创造情感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田春艳  刘凤艳 《今日科苑》2006,(12):104-104
创造性是民族自主之本,社会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在对有关创造力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整合之后,以创造的本质特征为出发点,结合高校的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在高校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可行性建议,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