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晚年左宗棠,担任清政府的两江总督,任上勤政爱民,造福地方;坚持海防塞防同等重要,并提出和身体力行海防江防同时并举与海防中协同作战的防务思想,在反侵略战争中做出贡献;其改变洋务企业经营方式,实行商办的洋务思想,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御辱求强开始。左宗棠是近代同治中兴名臣之一,受湖湘文化和魏源、林则徐等师友思想影响,在洋务运动中所形成的海防思想蕴含丰富的内容:兴办船政自造铁甲炮船,倡导设立总揽海防机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整顿江海防务,倡导民兵联合御敌,经略海洋受惠于民。左宗棠海防思想指导下的洋务实践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左宗棠的海防思想不仅对当时洋务运动产生指导作用,而且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虽然有不光彩的一面,就是作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派,这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决定的。除此之外,他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派,洋务运动中的爱国派,“塞防”与“海防”之争中的“塞防派”,而且在上述几次反侵略斗争的...  相似文献   

4.
左宗棠收复新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西北边疆与东南海防同时告急,左宗棠主张“塞防”与“涨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他的主张及其贡献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思想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治经世致用之举,对新疆地理的研究;2.进军陕甘的军事眩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晚清财政收支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入不敷出,面临空前的财政危机.在此之际,海疆和陆疆同时爆发了危机,从而引发了以“筹饷”为导火线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海防与塞防之争是在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时,对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的权衡以及如何有效分配有限的战略资源和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的论战.清政府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海防与塞防并重.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晚清名臣,因务实而为后人称道,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收复新疆,他的一系列功绩为外人称道,为加强对左宗棠思想理论方面的研究,以左宗棠洋务时期的举措为切入点来对左宗棠海防思想进行全面的研究。身为洋务运动的地方执行者,他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培养了一批海防建设人才,坚持海塞防并重,主张加强海口的重点防御和重视海军的指挥权,加强台湾的防务等海防思想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殖民侵略的逐步加深,"海防"、"塞防"问题成为清政府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林则徐作为清政府的一名封疆大吏,在谪戌新疆的过程中,他以"谪宦"之名,逐一实现他的"塞防"目标,通过开垦荒地、勘查土地、兴修水利、移民实边、调解民族关系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形成具有前瞻性的塞防思想:移民实边,发展经济,调和民族关系,未雨绸缪,巩固边防。  相似文献   

8.
史绍良  吴红松 《文教资料》2010,(20):109-111
清末的海防与塞防之争,集中体现了当时统治阶级对国家战略走势的判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上层对地缘战略的认知,体现了当时清王朝内部的政治博弈。以地缘政治为视角,塞防的根本问题是保证陆权,海防的根本问题是保证海权,二者之间的论争肇端于一百多年前,但为今日之中国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晚清的水师学堂是为适应当时加强海防、防夷制夷、创建近代海军的需要而设立的。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太平军和英法列强的打击下,清朝的“天朝大国”的优越感损失殆尽,统治者强烈地意识到,“今日之敌,非得其所长,断难与抗。”因此,扑灭太平天国后,学习西方坚船利炮和整顿海防之事便提上了日程,正如左宗棠奏折中所说:“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顿水师不可;欲整顿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而船政要达到能造船、能驾船、能海战的关键目的,“根本在于学堂”。所以,1866年,左宗棠奏准开办了福州船政局,并附设福州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是晚…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和俄国争夺中亚加剧。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乘新疆农民起义混乱之机,入侵中国新疆。清政府经过了激烈的海防、塞防之争,决定进军新疆,驱逐阿古柏并收复新疆,英国在外交上不断派其使节百般阻挠清军收复新疆,军事上援助阿古柏武器等对抗清军,妄图使阿古柏政权存在下去。但其阴谋最终被左宗棠的迅速进军粉碎。本文探讨了清政府收复新疆的过程,从而为当今新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保持新疆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三次西北开发热潮探析——以陕甘宁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曾经掀起过三次西北开发热潮,分别出现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清末新政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每次西北开发热潮都以经济开发为重点。左宗棠充分利用西北资源发展近代西北工矿交通业,打破了历代西北开发囿于农业水利及移民屯垦的局限;清末新政时期的开发实践则给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突破,激活了西北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因子;抗战期间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高了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不但为抗战做出了贡献,而且使该地区因此获得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尽管每次西北开发热潮持续的时间都较为短暂,并且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在客观上却为改变西北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初步的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协助左宗棠加强海防,并协办福州船政局;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力助左宗棠开发大西北;购运西方先进武器装备左军,及时收复新疆。他推行慈善事业,为国为民做了一系列善事。两次东渡扶桑,从日本购回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他创立"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金字招牌,并树立了"诚信"、"戒欺"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试论左宗棠振兴新疆文教的措施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宗棠在西北期间,对振兴新疆的化教育十分关注,从广设义塾,普及教育;刊发书籍,传播学术;引进匠师、推广技术等方面入手,兴办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启动了新疆基础教育的改革进程。很值得今人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在就任陕甘总督、督办新疆军务期间,对甘肃的社会经济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主要内容涉及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工业的拓荒与建设、化教育事业的丕兴与成效、生态环境的重建与保护等几个方面,并认真加以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实绩实效,为甘肃近代经济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总结左宗棠开发甘肃的思想和政绩,对今天搞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同治元年(1861年),陕西、甘肃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以回民为主、兼有汉族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回民起义。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前往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及处理善后安抚等事务。左宗棠本着“汉回番民,同属国人”的民族思想,遵循了“不论汉回,只辨良匪”的重要原则,对陕甘回民采取了“剿抚兼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战略举措与深远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下半页 ,左宗棠对我国西北进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开发与建设。其政治举措是新疆建省 ,统一政制 ;整顿吏治 ,刷新政风。经济举措是屯田实边 ,振兴农牧 ;治河修渠 ,大兴水利 ;筑城修路 ,广种树木 ;整理田赋 ,革新币制 ;创办洋务 ,发展工商。文教举措是大办书院 ,广育人才 ;遍设义学 ,普及教育 ;甘肃分闱 ,拓宽仕路等。这一系列措施 ,有力地捍卫了祖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 ,发展了西北的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 ,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我国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有着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嵩焘和左宗棠都是近代中国史上的风云人物,二者的关系随着时局的发展由“至交”而至“绝交”。这种变化是由二人对职责的亲力亲为、派系之争以及二人的个性不同和时局的合力的结果。晚年二人在外交上的分歧,是二人外交思想的异同所决定的。二者关系的演变也是中国近代时局的一个剪影。  相似文献   

18.
常捷军是法国积极武装干涉太平天国的产物,由于清军的衰弱和清廷的上谕,时任浙江巡抚的左崇棠在万般无奈中接受了常捷军,他一方面利用它、控制它;一方面又总想着撤遗它。在这矛盾复杂的心态中,左宗棠其它已酝酿出自强的思想,这为他以后从事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左宗棠与郭嵩焘兄弟曾共患难,亲如一家,不分彼此。后来,因为左宗棠主张强硬对外,郭嵩焘主和,左又推荐蒋益澧取代郭嵩焘出任广东巡抚,对郭冷讽热嘲,双方由恩变仇,使郭嵩焘对左宗棠有终生遗憾之感,也显示了郭嵩焘为人的偏执。  相似文献   

20.
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左宗棠的尚义与兴利的义利观,以及在创建与管理福州船政局、兰州织呢局的过程中,这种义利统一的伦理思想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局限性,藉此为中国现代企业的伦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