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这些理论贡献为我国当前阶段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守夜人" --阿尔都塞的理论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阿尔都塞甘当马克思主义的"守夜人",全身心投入到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其思想初衷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划一条分界线",坚守马克思理论发现的科学特性."回归马克思",更准确地说是"回归成年马克思",构成了阿尔都塞理论解读的逻辑线索.有了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的强力介入,阿尔都塞的理论解读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这些时尚精神的烙印.他对马克思的全新解读,是把马克思描绘成一个不自觉的结构主义者,让马克思穿上了"理论反人道主义"的外衣.崭新的方法和概念,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马克思的形象.这种解读着实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带来了一股难得的清风,为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的集合,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革命先驱们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中国化的现实成果体现。为此,探究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内涵和规律,分析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提供必要的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必须科学地把握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大的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所有制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正是这些重大的创新使得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不仅包括马克思对西方经济文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也包括对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论述。我们把前者称之为西方社会主义或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后者称之为东方社会主义或晚期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了更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评价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是关涉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问题。正因为如此,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的新著《被遮蔽的马克思》,以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扎实的马克思文本,借助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让马克思的理论形象从长期的遮蔽中显现出来。文章从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澄明、方法论研究的创新和让马克思哲学说中国化三个方面,评述了《被遮蔽的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并提出了自己对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看法。毫无疑问,认真领会《被遮蔽的马克思》的学术贡献,对于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观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没有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观,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就谈不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由于研究者用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马克思主义,于是产生了诸多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仔细研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观的理解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回到马克思,坚持马克思本真精神;二是以问题为中心,树立探索意识;三是兼容并蓄,吸收先进思想精华;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些才是真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观。  相似文献   

8.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普遍特征之一。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充分认识在遭受各种歪曲、批判、诋毁、打击甚至扼杀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然能够被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接受,成为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理论武器,在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科学的、内在的批判,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是价值批判与科学批判的辩证统一,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完美结合,是…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马克思哲学的指导下产生的,它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及其精神实质,都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准确地把握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升华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导向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群众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革命与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宣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坚持与时俱进,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双重维度。这一双重维度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酝酿、理论雏形、理论创立和理论拓展四个发展阶段中,经历了"统摄于道德精神的科学精神之沉默与凸现——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自为结合——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初步有机统一——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具体、自觉的统一"之渐进发展历程,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获得生成性统一并不断融合、升华。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的哲学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在探索无产阶级解放的实践中都鲜明地体现了这种人本思想:关怀人、为了人、谋求人类的彻底解放;通过人、依靠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种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具时代意义的基本精神之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发展第一要义"论、"以人为本核心"论、"发展成果共享"论、"建设生态文明"论,并作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指南,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所仓U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后半叶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邓小平所以能卓越地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始终坚持了求实与创新相结合的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实践胜特点,决定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邓小平坚持理论与实践才B结合的原只u,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新经…  相似文献   

14.
《传承与创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道路》是一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间关系的佳作.该书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不仅科学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艺术整体,回答了学界围绕社会形态理论展开的种种争论,而且从传承创新的视域深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形态特征.全书主题鲜明,逻辑缜密,结构严谨.该书的学术创新和理论建树,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索的理论勇气和可贵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人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确立的基本依据。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对人道主义长期漠视,而"反人道主义"的意识则占据统治地位。重返马克思论著,深入探讨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分析其与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误读的基础上的。阿尔都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很多方面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这一建树在其思想建构中尤为重要,但是他最终背离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初衷。文章试图从四个方面把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更好地指导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科学精神、价值旨趣集中地蕴含于马克思日常生活理论的内在结构、历史现实、大众生活与民族实践等基本层面中.考察、研究马克思日常生活理论及其方法论指向,不仅对于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真理品质与实践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民生化提供新的理论视界与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幽灵》是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一部重要著述。在这里,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度考量。其思想主旨是:马克思的幽灵不会消逝,马克思主义没有死亡,更没有过时,它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精神,要接受并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批判精神,认识它鲜活的现实意义,实现其当代化。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马克思高度重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并且对意识形态的一般内涵做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阐释。到了列宁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新理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所以,根据这些变化及其出现的问题,列宁在与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做斗争、区分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的同时,坚持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从否定性与科学性、批判性与建构性、阶级性与党性、主体性与价值性四个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使其理论内涵和精神特质与时代进程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