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宁白话"捱"字句可以分为十六种类型。文章讨论它们的结构、意义和功能。南宁白话的"捱",有些可以译成广州话的"畀",有些则不能。其深层的区别是,广州话表被动的"畀"是由表给予的动词虚化来的,这是典型的南方方言被动式标记;而南宁白话的被动式标记"捱"是由遭受义虚化而来的,跟西南官话被动式标记同属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2.
广西金秀柘山话10种句式具有以下特点:双宾句的特色体现在:直接宾语先于间接宾语的语序;处置句有三种形式,除了“把”字句外,还有“拿”字句以及直接将受事放在句首的处置句;连字句的“连”可以紧跟否定副词,位置在否定副词前;“得”可作动词、助动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因而带“得”的句式比较丰富;“捱”字句无论在结构还是使用范围上,跟普通话的“被”字句有区别,也异于方言中表示被动的“给”字句;差比句有6种格式;“NN没V”类句、“XX什么”句、“VV得”类句是方言独特的句式;由于形容词前后所带的成分不同,形容词谓语句的表达也很生动、多样。  相似文献   

3.
甲、广西粤语的概况及其语音特点的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方言情况较为复杂的地区。在这里,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方言有两种:一种属于北方话的西南官话分支,通常称为桂北官话或广西官话;另一种是属粤语的桂南粤语,通常称为广西粤语或广西白话。虽说还有平话,客家话,全灌话(湘语)、闽语等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如壮话等等,但是,绝大部分在广西居住的人,不管操那一种方言,都同时会讲上述两大方言的一种。从交错掌握方言的情况看,广西白话(广西粤语)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  相似文献   

4.
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相比,沔阳话中以“等/紧”构成的被动句只有完全式被动句,以及含被动意义的“遭、挨、乞、逗”谓词,没有复合形式,其所带的宾语也各有限制。在句法功能上,“等/紧”字完全式被动句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在语用上是地地道道的白话,普通话中较文一些的“被”字句不能译成沔阳话的“等/紧”字句。  相似文献   

5.
纳雍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川黔方言。纳雍方言中的处置句、被动句、比较句、"得"字句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6.
"捱"和"给"是永福官话中两个多功能的常用词。"捱"和"给"都可作动词、情态副词和介词;"捱"和"给"都可以充当被动标记,被动标记"捱"来源于表示遭受义的动词,被动标记"给"来源于给与义动词。  相似文献   

7.
被动句这一种语言现象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日语被动句可分为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和持有者被动句。汉语被动句可分为“被字句”和“无被字句”。日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既可以是他动词也可以是自动词,而汉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只能是他动词。与日语复杂多样的被动标识相比,汉语要简单得多。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现代语法》第一次提出“被动句”概念以后,有关“被”字句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两种语言在被动格式等语法特点方面也存在着不同,如果从乔姆斯基的转换规则出发,束分析英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异同,可以使人们能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被动句。  相似文献   

9.
赣语上高话中的“畀”语法功能多样,有动词、介词用法;“畀”可用于使役句、处置句和被动句中。“畀”的本义为“给予”,后引申为“容许”义和“使让”义动词。“畀”由“容许”义动词语法化为表“被动”义的介词,构成被动式;“畀”由“使让”义的动词语法化为表“处置”义的介词,构成处置式。  相似文献   

10.
将所调查的近6000个词汇与普通话、柳州官话及周边方言、壮语进行比较,发现:南宁福建村官话词汇中保留着典型的官话词汇成分,但在语言接触中,大量的南宁白话.南宁平话、壮语的词汇或语素已经渗透进福建村官话的词汇系统里,南宁白话词汇对福建村官话词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被动句主语的语义角色很丰富,既包括受事,也包括与事、结果等,还包括句中主语不是动词论元的参与者及主语为零的情况。受事充当被动句主语是被动句的典型,与事等其他语义角色充当主语及零主语的情况要受到更多的限制。被动句主语既可以是谓语动词的直接受影响者,也可以是间接受影响者,甚至可以不是谓语动词的受影响者。在被动句中,“被”字句可以蕴合弱影响,“叫”、“让”、“给”字句必须蕴含强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已出现“与”字句表被动的用例,的来源及发展。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未见“与”代。但由于资料所限,此期并不能清晰勾勒出“与”字句表被动字被动句的用例。“与”字被动句真正意义上的产生是在唐  相似文献   

13.
媒体中“被”字句的新用法越来越多,“被”字句出现了新的用法而其他表被动的形式却没有这种用法“,被”字句的这种用法已不仅仅表示被动,它还有语用上的特殊含义。本文将从被动句和“被”字句的发展“,被”与“叫”“、让”“、给”的对比“,被”字句新用法的语用价值等角度分析媒体中“被”字句的新用法以及其他标志词没有出现这种用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庐山远公话》中“蒙”字句、“被”字句都是典型的被动句,将二者从作用、用法等方面子以比较,找出共性和区别,进而给“蒙”字句正名,立为积极被动句,而将“被”字句称为消极被动句。  相似文献   

15.
被动句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极具研究价值。本文详细考察了松滋方言中的“都”字句、“尽”字句和“着”字句的基本格式、语义特点,探讨了其被动标记的来源,并且与普通话的被动句作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西洋记》中出现的主要被动句进行详尽统计的基础上,对该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被”字句参照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和描写,并总结出“被”字句在应用上的一些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洋记》中的“被”字句基本符合“被”字句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 《水浒》中的被动句,主要是“被”字句和“吃”字句,这些向熹先生已有专门论述(《语言学论丛》第二辑)。这些“被”字句和“吃”字句一般都是表示主语受到损害,动词对主语来说。是不愉快的,不好的(当然并非全是如此)。这种被动句我们称之为消极被动句。《水浒》中,表示被动的还有另外一种句式——“蒙”字句。这种句式,至今尚无人论及,这也许是由于人门笼统地认为“蒙”是一个表敬副词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8.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特殊句式,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被动句教学中存在很多理论和方法问题,由于汉语“被”字句的特殊性以及“被”字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它的语用功能上,因此,汉语“被”字句的教学原则应是:在句法和语义习得的基础上突出语用。因为留学生在习得“被”字句时最容易犯、也最难改正的错误都与语用功能有关。在此基础上,探讨被动句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被”字句是表达被动语态的一种句式,是被动句的一种.它产生于战国末期,两汉时期逐步发展,魏晋以后逐步取代了其他被动标记,成为汉语被动式的范式.“被”字句的使用从句法、语义到语用都有很多限制,与英语、日语等语言不同,汉语是一种较少使用带被动标记的被动句式的语言,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被”字句的教学成为难点,也成为很多外国学生规避使用的对象.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北大CCL语料库中的“被”字句偏误语料,进而总结出偏误原因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Ⅳ比较句的主要类型对两种或两类事物就某方面进行比较的句子,叫比较句.如: 1)黑兔比白兔少13只. 1)是对黑兔和白兔在数量方面进行的比较.数学语言中最常用的是“比”字句、“是”字句和“于”字句. (一) 比字句带有“比”字的比较句叫比字句,如1).它的基本格式是:A比Bx.A和B是比较项,x表示比较的结果.根据x中有无效量词语出现和出现什么样的数量词语,我们可以把比字句分为X_1、X_2、X_3三个小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