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在电视媒介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一个并不太容易被大众接受的电视学术类栏目,《百家讲坛》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其准确的定位和自成风格的节目制作方式值得其他电视媒体深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电视讲坛类节目近几年异军突起,火爆异常,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也引发了传媒界的思考。笔者以为,以《百家讲坛》为标志的电视讲坛类节目的繁荣,至少给广播带来以下五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传播环境下,央视《读书时间》及其他省市电视台的读书类节目纷纷停播。而诞生于2001年7月的《百家讲坛》栏目以电视讲座的形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对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论题进行讲解与探讨,成功地实现了学术性与大众性的结合。如何发扬电视的媒介特性,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让电视节目既受观众喜欢又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叫好又叫座。探讨《百家讲坛》对电视特质的把握及其传播环节的定位.对于当前各类节目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燕 《传媒观察》2007,(6):44-45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一档时长43分钟、带有学术性质的节目。《百家讲坛》与科教频道同时诞生,创办于2001年7月9日,一开始以“开放式的讲堂”的形式面对观众,把各路专家、学者从教室里搬到电视上来。刚开播时收视率很低,最低时几乎为零。在实行“末位淘汰”的央视,《百家讲坛》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虽然坚持着学术品位,却一直在20位左右(CCTV-10的排名)徘徊,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相似文献   

5.
从《百家讲坛》看电视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芳 《新闻传播》2006,(11):38-39
《百家讲坛》是近年来媒介和学界备受关注的节目,它通过电视媒介传播文化,其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受到很大争议。电视大众媒介的本质,决定了电视传播的内容都会带有大众化、娱乐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做电视的人都知道,现在电视不好做,不好做的原因就是观众太多,实在众口难调。既然众口难调,为什么人家有的节目就做得红红火火?《百家讲坛》、《走进科学》,甚至地方电视台的《传奇故事》,都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地域的人津津乐道,这其中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原  相似文献   

7.
资讯     
三种房屋受赠情况免个税,周森锋成中国最年轻的市长,2009电视网络影响力发布《百家讲坛》蝉联人气王,金庸入会,郑渊洁退出,作协已成围城?  相似文献   

8.
于垚 《新闻世界》2009,(7):65-66
本文选择近两年来引人关注的传媒丈化现象——《百家讲坛》的热播,结合美国媒介文化研究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分析了《百家讲坛》作为一种电视文化奇观的原因,并对这一由媒体制造的奇观现象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新闻三昧》2008,(1):48-48
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万卫在2007年第12期《电视研究》杂志上发表《〈百家讲坛〉的电视语态》一文,指出: 《百家讲坛》的“蓝海战略”始于2001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播。当时的中心领导强调,我们要做到“不去争新闻,不去抢娱乐,要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资源,寻找适合我们的节目形态,学校有那么多名教师,为什么不能做成节目呢”?  相似文献   

10.
读《红楼梦》,看《红楼梦》,听《红楼梦》,尤其是听.已成为当今电视生活的一部分。中央电视台自从开办了“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百家争鸣,让一部《红楼梦》深入到千家万户,深入到不爱读书的部分年轻人心中.这不能不说是“百家讲坛”的功劳。另一方面,百家都讲.特别是讲红楼者居多,所以个别专家也有误导,也难怪,红楼已形成了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一时间电视上“讲坛”遍地开花。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些讲坛深谙此理,用极具个性化的观点打动观众。如一位大家对《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身世的考究就掀起了波澜,也引起另一位讲坛专家的辨析考究。电视是一个大众的媒体,如果将一些尚无定论的观点和盘托出,岂不是将研讨会开到了电视上,让广大观众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2.
《百家讲坛》从低谷跃起到高潮,创造了电视业的奇迹,引发了电视讲坛现象。在这种起死回生般的转折中,《百家讲坛》究竟使用了什么样的灵丹妙药,跨出质的飞跃呢?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很好地完成了受众定位的转换,把握了目标受众,满足了时代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玉 《中国档案》2007,(9):65-68
近年来,反映清宫故事的《还珠格格》、《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等影视作品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浓厚兴趣,随之热播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清宫秘档》、电视科普讲座百家讲坛更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特别关注。这反映出广大群众渴望了解历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电视讲坛文化传播模式的典型代表,2006年夏天,央视《百家讲坛》被易中天等众学人铸造成了电视文化传播史上的又一段激情岁月。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与学术传播——从《百家讲坛》的热播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云涛 《新闻界》2006,(5):63-64
2004年5月,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播出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2005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栏目收视率一路上升。2006年,易中天的电视讲座《品三国》以及同名出版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众多来自普通观众、专业学者和新闻媒体的评说和争论。  相似文献   

16.
在《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娱乐栏目热播的情况下,《百家讲坛》(以下简称《讲坛》)栏目能走红,既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是因为它是科技频道的一档高雅文化栏目,不易“走红”;情理之中是因为它也属于一档娱乐栏目,应该受到青睐。这种双重身份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精英与大众的一场博弈。本文试从电视是收视率控制的一个场、电视是平庸文化的制造机器、电视是一种新的宗教形式等三个方面,来对《讲坛》栏目进行一种反观。  相似文献   

17.
王一如 《新闻爱好者》2011,(14):154-155
《百家讲坛》栏目在电视媒体中首推"平民化"学术视角,"平民化"的学术赋予了大众传媒丰腴的血肉之躯,媒体为学术的"平民化"提供了宽口径的快速通道。一方面,《百家讲坛》栏目"火"了,主讲学者"火"了;另一方面,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学者名声毁誉参半,媒体功效屡遭质疑,学术与传媒的关系必须引起各界人士的深思。  相似文献   

18.
杨琳  李亦宁 《新闻知识》2007,(11):55-57
自1996年以来,我国各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以《读书时间》、《文化视点》、《千秋史话》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节目,这类以电视为载体,为受众提供教育文化信息的节目形态丰富了荧屏内容,也以高雅的传播内容给受众精神的享受和启迪。但在以收视率为导向的节目评估体系下,各电视文化节目不是被迫停播,就是惨淡经营。然而中央十套科教频道播出的文化类栏目《百家讲坛》,却以同比新闻、综艺节目动  相似文献   

19.
科教栏目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播知识、普及文化,促使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科教栏目除了要保持应有的文化品位外,也要贴近寻常百姓,契合普通大众的口味,为大众喜闻乐见。刚开始走精英路线的《百家讲坛》在开播之初也曾面临着不温不火的困境。之后,栏目进行了大胆改革,通过栏目定位大众化、讲述方式故事化、讲述风格平民化、传播形式多元化的调整,更加把观众的认知接受能力与情感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让观众对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像娱乐节目版一样津津乐道,最终使《百家讲坛》成功转型为"大众讲坛"。在当前大多数电视文化类节目日趋式微的形势之下,《百家讲坛》的成功值得所有电视媒体探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百家讲坛》栏目在电视媒体中首推"平民化"学术视角,"平民化"的学术赋予了大众传媒丰腴的血肉之躯,媒体为学术的"平民化"提供了宽口径的快速通道。一方面,《百家讲坛》栏目"火"了,主讲学者"火"了;另一方面,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学者名声毁誉参半,媒体功效屡遭质疑,学术与传媒的关系必须引起各界人士的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