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柳莺  俊杰 《新闻前哨》2006,(5):60-61
名学王国维说:“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歌舞是手段,故事是核心。中国戏曲在它千百年的流传中,以故事为主要承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化的思想内涵。戏曲广播故事作为一种独立广播体裁始于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磨砺”已经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艺节目。其基本定义为:戏曲广播故事是戏曲与学的综合,它取材于舞台戏曲,以故事为主导,以播讲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辅以唱腔、念白、音乐、音响等各种艺术元素。由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戏曲故事《三寸金莲》,在第七届中国广播专家奖评估展示中以其深刻的内涵,精心的制作,被评为一类节目。下面我们谈谈该节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2.
戏曲广播新形式王小朋戏曲是古老而精深的艺术,广播是戏曲艺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然而,受戏曲危机的影响,戏曲广播听众随之锐减。戏曲广播要在困境中崛起,再度发挥广播之长,必须尽快适应新的节目形成,以求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强化编辑和主持人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戏曲艺术浩如烟海,蕴藏着宝贵的财富,传播之广泛,流传之久远,令世人所瞩目。戏曲既是民族化历史发展的积淀,又是一个综合艺术的载体,直接受到民族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支配和影响。当前,戏曲艺术处在多种艺术竞争的时代,必须确立和调整自己的艺术走向,充分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唯有如此,才能在新世纪中再创新的辉煌。作为戏曲艺术家族一员的广播戏曲节目,为张扬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一番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传统广播节目受到强烈的冲击而逐步边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广播戏曲节目的衰落。一、广播戏曲节目的困境与当今戏曲艺术的整体现状相关联,但最大的原因是广播戏曲节目目前尚未寻找到适合当代都市氛围的话语,在普及与推广戏曲艺术的能力上显得力不从心。在传统广播中,戏曲节目曾占广播文艺的半分天下,这与上个世纪50年代戏曲艺术的繁荣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戏曲艺术作为人民群众最主要的文化娱乐内容之一,广播戏曲节目也受到大众的欢迎。从80年代中期开始,  相似文献   

5.
广播戏曲故事是戏曲广播的节目形式之一,它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中央台开播了一批传统戏,不少年轻人听不懂。为了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戏曲广播工作者选择了一种他们较为熟悉和喜爱的故事形式。当初的戏曲故事强调的是故事本身的撰写。戏曲固有的特征没有得到重视。广播戏曲故事是被当成一种戏曲普及的辅助手段,而被拉进戏曲广播行列的。直到1994年,广播界才就这一戏曲新品种达成相对共识。  相似文献   

6.
戏曲故事是广播文艺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以叙事为主兼容对白、唱词的一种文艺形式,是戏曲艺术和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把舞台艺术转换为广播艺术,以适应广播特点的一门全新的听觉艺术。 下面从听众的欣赏心理和戏曲故事的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戏曲故事  相似文献   

7.
广播戏曲故事是学和戏曲的综合,它是融广播的凝练和戏曲唱、念、演播式的说为一体的艺广播形式。宁波电台创作的越剧故事《蝴蝶梦》在探索这一新的广播戏曲节目样式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满足新时期听众对广播戏曲节目的审美需求方面做了一番努力。越剧故事《蝴蝶梦》在2002年度浙江省广播艺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用传统歌舞表演故事,故事是戏曲的核心。把这个核心传播到听众中去.是普及戏曲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广播戏曲故事融广播的凝练和戏曲唱.念、演播式的说为一体.复述舞台戏曲故事.是吸引潜在听众和开发未来听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戏曲广播包括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不言而喻,它要受到广播形式和戏曲艺术实践的制约。首先,它必须遵循广播听觉艺术规律发展,这与音乐广播、文学广播等具有相通之处;其次,戏曲广播离不开戏曲艺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戏曲艺术的存在,戏曲广播将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两种制约并不是束缚戏曲广播发展的绳索,恰恰相反,在这两种制约关系中,戏曲  相似文献   

10.
林惠丽 《视听纵横》2008,(4):105-107
戏曲同广播的“联姻”由来已久,广播一直都是戏曲传播的另一个重要舞台。广播的戏曲节目精品创作也一直是广播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传播的逐渐加入,广播作为戏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在传播形态、传播意识上也做出了许多尝试性的革新。从2003年戏曲故事《第一次亲密接触》获中国广播文艺创新奖以来,我们宁波电台在这些年的戏曲节目创作中,一直都在体现这种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李静 《新闻爱好者》2007,(11):58-58
目前,广播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频率也越来越专业化了,戏曲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戏曲广播不可避免地在许多城市开办了。但是,真正懂戏的主持人太少,如何与时俱进主持好戏曲节目,笔者根据戏曲节目类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2.
戏曲艺术现在不景气,受众群也在逐步减少。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广播,推广普及中华戏曲艺术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如今当我们打开广播,发现娱乐节目播放的几乎清一色是流行音乐,好不容易有戏曲节目,也是内容单调,形式陈旧,制作简单粗糙。作为一位广播戏曲节目主持人,通过电台举办的培养名牌节目活动,我感到一个节目要想得到大家的欢迎,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戏曲节目同样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何林 《视听界》2008,(2):108-108
戏曲的生命力和根基在于群众,虽然当前戏曲面临困难和不景气,但希望仍在。广播以声音来传播节目,广播电台的戏曲节目主持人,可充分利用广播的优势,主动策划、安排各类节目,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节目更具有群众性、互动性和欣赏性,为宣传和普及戏曲艺术,培养和提高戏迷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戏曲广播指的是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就整个戏曲艺术实践来看,舞台戏曲肯定是主阵地,它代表着整个戏曲艺术发展的水平。戏曲广播的发展必须依赖和借助于舞台戏曲创作实践的成果。但这并不等于说戏曲广播是无能为力的,它也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这就是它美化、突出、筛选、利用戏曲可听性因素,能动反映整个戏曲艺术实践的灵活性、广泛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吕进 《声屏世界》2002,(10):33-34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广播戏曲节目在七八十年代以前拥有广泛的听众群体,老百姓总爱把收音机称为“戏匣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文艺和卡拉OK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兴起,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使戏曲艺术逐渐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广播戏曲节目的庞大听众群体也日渐分流。如何使广播戏曲节目更好的发挥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这是我们广播戏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广播戏曲的现状来看,最近几年,在多数电台播出节目表上可以看出,戏曲节目的播出时间段明显减少,有些电台只是在综艺节目中播放几段戏曲。以河南电台戏曲节目为例,80年代最多时占整个文艺节目播出时间的  相似文献   

16.
戏曲专题节目听起来很丰富,归纳起来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报道性的;一类是知识性的.报道性专题不外乎写入、记事;知识性专题除了戏曲知识介绍外,还包括赏析。这些节目大体都穿插有戏曲唱段,既不是单纯的新闻报道或文化报道.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介绍或唱段欣赏。它们对人物、事件或多或少均带有评论或艺术鉴赏的性质.新闻性、评论性、欣赏性三者结合,成为戏曲专题节目的重要特点.1996年举办的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各省市送评的戏曲专题节目共45个.其中报道性专题25个,知识性专题20个。报道性专题中,写人的14个,记事的11个。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年七月,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广播戏曲业务座谈会上,对于“广播戏曲”这个提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表现出有明显的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肯定“广播戏曲”这个提法。河南台的同志提出:我们日常广播的戏曲节目,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戏曲,而是广播化了的戏曲节目。广播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早已出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8.
在广播文艺节目中,戏曲节目是广大听众比较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占有一定的比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可使听众得到独特的审美愉悦,为此,应发挥广播的听觉优势,合理编排戏曲节目。戏曲节目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容以欣赏性为主,汇集全国各地戏曲种类,同时加强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服务型,强化戏曲艺术与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渊源关系,并精选全国各地戏曲的优秀传统戏和新编现代戏。  相似文献   

19.
'95全国戏曲广播节目评优结束’95全国戏曲广播优秀节目评选会8月20日在济南结束。中央台的《京剧走向青年》、淄博台的《豫剧演员章兰的故事》、湖北台的《她用歌声挑起人生和戏剧》等22个节目荣获特等奖,另有20个节目获一等奖,15个节目获二等奖。本次节...  相似文献   

20.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随着多元文化的影响,广播戏曲节目的听众人数急剧萎缩。本文分析了戏曲广播和戏曲舞台演出的发展现状,并就戏曲舞台艺术广播化呈现的选材、制作及吸引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