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现代汉语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方言,由于计算机语言输入法的不完善性和特殊性,网络语言就有自己特殊的表达方式,并逐渐形成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网络交际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交际符号的简约性,交际符号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世界中的新的变体。它是网络与语言结合的产物。谐音修辞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它的大量出现同网络语言独特的生成环境及使用者的心理相关。网络谐音共可分为汉语谐音、英文谐音、数字谐音、符号谐音、字母谐音、数字字母缩略谐音等共六类。谐音在网络语言中取得了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图片、符号等进行"改造"而形成的,目的是网民在交流中为提高输入速度,是伴随着网络而产生的一种新语体。网络语言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使网络语言拥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也决定了网络语言的口语化、私语性和直观快捷倾向。但同时也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汉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它可以与基本汉语词汇相辅相成,互不取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流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语言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在网络语体中,病句、汉字、符号、汉语拼音、英文字母杂糅是网络语言的基本组成方式.一方面,网络语言形象生动、简洁风趣,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另一方面,一些格调不高、不合语言规范的网络词语,也造成了语言污染.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和一般日常用语有许多不同之处,网民常常使用简易汉字或语言替代符号(如数字、字母等),或采用譬喻的方式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看法或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台湾网络域的网络语言有其独特的语言形态,它结合了注音文、合音字以及台湾腔普通话,另外选用了一些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表情符号、汉语借字等,是一种集大成的综合性语言.本文从形、音、义三个层面分析台湾网络域中的语言现象,发现这些有创意、有幽默感,和一般口语不同的网络语言,如果适当使用,会使得社会语言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透过网络语言可以看到汉语中异域文化的渗透,也可以窥探青少年这一网民主体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汉语网络语言影响藏生汉语习得的情感,影响藏生汉语习得中"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影响藏生对汉语社会文化的适应和趋同程度。这些影响主要与汉语网络语言使用失范、内地藏生汉语习得与汉语网络环境脱节、汉藏文化障碍影响汉语网络语言的推介等因素相关。据此,文章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培养藏生对汉语网络语言的价值观和情感;引导和规范汉语网络语言,优化网络环境;寻求藏生汉语习得与网络社会生活的契合点,提高"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沈晶 《文教资料》2008,(31):37-38
随着Internet媒介的交流的增多,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词语是网络语言的核心成分.网络词语分为四类:"汉字新词"、"表意数字"、"字母缩写"及"情意符号".网络词语的使用将会对部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电脑的输入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岩 《华章》2012,(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和网络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的发展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为传统汉语注入了活力,并丰富了汉语语言词汇.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语言变体,它形成了独特的语用特征.本文对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罗会武 《学语文》2009,(6):42-43
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聊天室和论坛里具有网络特点的用语。广义的网络语言还包括网页上的符号、文字等网络传播的一切手段、言论、话语、网络技术语言及网络聊天室里和电子公告牌里的对话。网络浯言是汉语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它与汉语言的基本词汇卡盱辅棚成。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对网络语言的关注程度也就越来越高了。网络语言属于语言中活跃的部分。网络语言的使用群体有着不可低估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廖智军 《海外英语》2011,(15):249-25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英语网络语言对汉语网络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二者又同时受到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影响,各自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文对英语网络词汇和汉语网络词汇的各个种类——新造型网络词汇、缩略型网络词汇、谐音型网络词汇、杂糅型网络词汇以及符号型网络词汇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发现二者的变化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港式中文",是社会变体、地域变体和功能变体的综合体.它以标准汉语为基础,同时又长期而且多方位地受到粤方言、英语和文言文的影响,具有鲜明的香港特色,是属于一种过渡性质的中间书面语.讨论"港式中文"形成的原因、性质和特点,对探索共同语、方言以及外语的交融和影响,探索口语对书面语的影响和渗透,探索语言变体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语言发展的趋势是从象形文字发展到音文字。汉字至今仍然是世界语言大家庭中的小语种。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文献大多数至今仍然是以英语为主。英语也是世界的主要交际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也许英语是人类共同存在的可爱家园。也许离开英语,我们的生存不可思议。同英语相比,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也许有一些缺点,这并没有使人有不快之处。一个国家有统一的语言文字,同样,全人类世界也会有自己共同的语言文字。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场合,英语承担着国际通用语言的角色。它起着“让世界冲满爱”的作用。有些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件事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弘扬汉语优越论的理由。但其实,他们的目的具有来华商业性质,不能说明在文化和国际外交场合汉语会占统治地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献中,英语占主导地位。美国军人人手一册孙子兵法,已被证明是假消息。美国军人学汉语,被说成是汉语风行天下。但是最近的报道是,其目的具有战略性。他们正学习各种东亚语言。中国老一代学者不赞成汉语征服世界。以开阔的胸襟学习英语,表明的是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能发现,某些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过分强调个性而疏忽引导新课改提倡教师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是的,“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体验不尽相同。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不敢带有半点否定之词,惟恐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朱振家主编《古代汉语》的选释例由浅入深入,有别于我国现行同类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仍有一些可议和不当之处,本从错误,欠妥等几个角度对其提出了看法和质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英语热"和"汉语危机"的争论又起."英语热"扣"汉语危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语言经济学认为,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后形成的社会主导外语--英语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当今热起来,是由选择学习英语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决定的."英语热"不会导致"汉语危机".国家语言政策虽然能暂时协调两者之间的失衡,但是考察众多国家的语言规划得失后发现,从长远的角度看,语言的发展是遵循语言经济的市场规律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是当务之急,任何别的努力所起的作用会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6.
以和合本《圣经》为代表的中文《圣经》语言是文学性的语言,在"意思"之外,借助独特的句法、节奏、韵律,有比精确的"意思"更丰富的信息。而现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国语",一种在"文学"中淬炼出的民族共同语,和合本《圣经》在1919年出版不是历史的偶然,有丰富的神学意味,它可以作为"国语运动"的语言范本。但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胡适一代人却与之错失。现在我们应当正视和合本《圣经》的文本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质量相对较低,提问多以记忆型、事实型这类“低水平”问题为主。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通过揭示“高层次”问题的含义以及分类依据,概括出“高层次”问题的特征,并总结出语文课堂中“高层次”提问应遵循的原则,以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提问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名词的语法特征时 ,一般都是说它不能受副词修饰 ,但在语言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程度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形式。本文从词性转变、语言的审美选择、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这种“副 +名”结构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中“动宾补”结构即已有之,只是用得很少。唐宋以后的近代汉语中,随着语言更接近口语,这种口语色彩浓重的“动宾补”结构,使用频率大大增高,且作为补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得”也已产生,形成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动宾补”结构特征。不仅如此,近代汉语中的“动宾补”结构,无论用“得”还是不用“得”,和现代汉语相比,都显示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语言文字教学内容在改革后的“高职语文”课程中的比例逐渐压缩,这导致学生由于语言文字理论基础薄弱,妨碍了语文能力的形成。“高职语文”的语言文字教学应偏重于词汇的教学,教学内容应挑选贴近现实的言语现象和材料,同时,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引入“绕口令”、“谜语”、“对联”等多种语文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