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不协调——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情境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吸引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从而获得终身可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主的、主动的探究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自然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自行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自然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和运用知识,是我们每个自然课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6.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一、…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为核心。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知识,要创设各种适宜学生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维方法,培养他们从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呢?我以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途径。现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自然》教学改革的建议江苏许万明小学自然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知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大纲精神,为学生创设自行探索的条件呢?我认为应该依纲据本,设计自然教学的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的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学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笔者以《PPT自定义动画设置》实践教学为例,杂谈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然新课标指出:自然课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自然课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究活动,是完成小学自然学科要求的需要,也是在自然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在自然课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自然新课标指出:自然课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自然课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究活动,是完成小学自然学科要求的需要,也是在自然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在自然课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探索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主动思考,深入探索,理解课文,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主动探索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自主探索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践验证,“问题、探索、明理、评价”教学模式,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探索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竖直上抛运动"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应用"问题驱动法"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引导思考,用问题促进探究,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在自主解决问题中内化新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林棋榕 《广西教育》2013,(25):26-26,39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储玮 《儿童音乐》2010,(2):48-50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自主确认和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式教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被动性、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起自主探究学习来说,它更注重的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教师要变成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要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使他们能够经常地运用创新方式进行探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要求学生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掌握语文知识,逐步提升语文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在问题引导下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探索,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实现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高效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20.
郭朴 《四川教育》2001,(6):24-2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并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已探求和应用知识。”为此,我在小学自然教学中采用“激趣、设疑、促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行探求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