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藏雪--字面少雪,读句品词悟雪《江雪》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前三句不见“雪”,第四句最后才见“雪”字,也仅是“寒江雪”。整首诗乍读起来感到雪的呈现很少,似乎没有多大的雪。可是细细品读,诗文内容又无不与雪相关,展开诗意,发挥想象,可以说到处都是雪。那么,诗中的“雪”究竟“藏”在哪儿?用心一读,才知道是藏在诗中的“绝”“灭”“蓑笠”“寒江雪”等词句里面。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雪佳作,近年来对这首词的仿拟之作频频见诸报端。现辑录九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鉴赏     
〔能力训练〕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穴1雪这首诗是初唐较早的一首五绝,它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穴2雪全诗从哪些地方突出了一个“悲”字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的一段江水。穴1雪诗的起句“移舟”和“泊”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芽以“移舟泊烟渚”开头,它的作用是什么芽答:___…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1):110-111
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心灵触动的瞬间。读过一首诗,写的是雪。关于在纷纷扬扬的雪中,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浮现又消失的间断回忆;关于在雪闪亮的寒意中,想起《大屠杀》的恍惚的思绪。最后的一句是:"那一年我3岁,母亲抱着我,院子里有一棵树。后来我们不住在那里,母亲在  相似文献   

6.
正《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首散文诗,被收编在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不惜笔墨,通篇采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描绘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极写江南雪的柔美和朔方雪的壮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雪的眷恋和对朔方雪的热恋、执着追求。一、江南的雪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暖国的雨与朔方的雪进行对比,突出朔方雪的冰冷、坚硬、灿烂,同时自然引出江南的雪。写江南的雪,作者只用了"滋润美艳之至"几个字就高度概括了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去年的雪     
话题一回到冬天雪便不可避免地纷纷扬扬飘落覆盖我们失血的眼神并使语言呈现洁白这是去年的雪现在的这个时刻阳光是贯穿季节的惟一主题雪的光芒已深深隐藏树梢上蛰伏着春的翅膀睡梦中忽然看见一首凄美的曲子落满尘埃你用手指轻轻挥弹才发觉其实是时间的羽毛一场雪已融入你去年的双眼去年的雪$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师范荷池文学社@申文!425000  相似文献   

8.
打油诗撷趣     
唐朝南阳读书人张大油,常与民间歌手交往,也爱用民间俚语写诗。一日大雪纷飞,他诗兴大发,遂吟《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通篇无一雪字,却句句与雪有关。《辞海》评析张大油《雪诗》:“所用的都是俚语,且故作  相似文献   

9.
诗人与梅     
周媛 《初中生辅导》2011,(19):41-42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大概因为她总是凌霜傲雪、独自开放的缘故吧,梅,以清新脱俗、孤傲高洁的品格赢得了不少诗人的钟爱。他们或寻梅、或探梅、或访梅,写下了一首首咏梅佳作,情思隽永,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10.
宋代韦骧曾作一首《洛阳春》,内容是:冷艳幽香奇绝,粉金裁雪。  相似文献   

11.
王禹偶《村行》是宋诗中的名篇,全诗如下: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养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的颈联在对仗上存有瑕疵,要说明这一点必须先弄清楚“雪香”一词的来历。钱钟书《宋诗选注》,金性尧《宋诗三百首》都没有指明颈联中“雪香”二字的出处。王延梯《王禹诗文选注》只谓“雪”字状棠梨之色,也没有论及“雪香”。雪是否有香,雪香是否为一种香呢? “雪香”二字连用,据宋人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和王明清《挥麈后录馀话·卷一》记载,最早是出现在阴铿的诗里,但是这首诗的名字现在无从考订。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  相似文献   

12.
堪称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光辉典范——《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一首千古绝唱。这首词气吞山河,雄视千古,风格豪迈,意境高远,读来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3.
诗人与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大概因为她总是凌霜傲雪、独自开放的缘故吧,梅,以清新脱俗、孤傲高洁的品格赢得了不少诗人的钟爱。他们或寻梅、或探梅、或访梅,写下了一首首咏梅佳作,情思隽永,广为传诵。遥想当年,唐代诗人孟浩然寻梅,骑驴奔  相似文献   

14.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渚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见“惆怅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  相似文献   

15.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写的一首雄壮的抒情词。1945年在重庆发表后,为全国文化界所瞩目。当时的《新民报》编者说它风格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指明了《沁园春.雪》创作的突出地位和鬼斧神工的艺术价值,这首词的抒情艺术极为高超,主要体现在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想象抒情上。  相似文献   

16.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新帖绣罹襦,双双金鹧鸪。这是温庭筠一首有名的词。一般选唐宋词的时候,总把这一首词  相似文献   

17.
岑参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尤善长于边塞诗,因此被誉为“边塞诗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作者任安西,北庭节度封常清的判官时,在轮台(安西节度使驻地)幕府中雪天送人归京之作。这首诗,旨在着力描绘我国西北边疆八月飞雪的景象,抒发雪中送客的惜别情绪。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重在送别,但送别又始终不脱离雪景。全诗共用了四个“雪”字;一为送别前的雪.二是饯别时的雪,三为送别时的雪,四为送别后的雪。一切都围绕着雪,雪是景物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南方某风水先生到北方看风水,恰逢天降大雪,乃作一首歪诗:“天公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变成雨;早知雪要变成雨,何不当初就下雨.”他的歪诗又恰被一牧童听到,亦作一首打油诗讽刺风水先生:“先生吃饭不吃屎,饭到肚里变成屎;早知饭要变成屎,何不当初就吃屎.”  相似文献   

19.
雪落有声     
阿尔卑斯山的雪,原来是有声音的,就像家乡三月的小雨,滴滴答答地欢响着,是大自然一首纯净的幻想曲吧。 在这样一个雪夜,在开足暖气的屋子里煮上一壶临走前妈妈给我包好的茶。茶叶在滚水里快活地上下翻腾,不一会便满屋子的清香。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描写,有的同学就说:“我不会,我没那么多形容词。”在这些同学看来,好像描写就一定要多用形容词。其实并非如此。过去流传着一首有趣的打油诗《咏雪》,诗曰:“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打油诗,虽属说笑话,它本身也没有什么诗意,但它确实是在描写雪景,而且描写得还很有特点。它全篇写雪,由面到点,从静物写到动物,描写了一场大雪,却没用一个描写雪的形容词,也没用一个“雪”字。细细品味一下,这种具体描写,还是很能给人一点启发呢。像这种朴实的描写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作家冰心也讲过一个描写雪的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