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设计了四轮驱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构型,并根据其驱动特性制定了牵引力控制方式和协调控制策略,最后运用Matlab/Simulink对附着系数左右分离的特殊路面进行起步与全负荷加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四轮驱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牵引力控制系统作用下,其驱动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且各控制器亦能根据不同路面和行车工况进行适当调节,保证了四轮驱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起步加速性、通过性和车身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中日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概况,介绍了日本政府、中国政府的发展规划,选取主要品牌汽车制造商——丰田、本田、比亚迪,介绍了它们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开发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对我国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中新型动力总成系统的部件构成,研究了新型动力总成的结构形式;以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能仿真研究为目的,对总成中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以及整车行驶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应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模型的实现,并讨论了模型的有效性;指出了关键总成部件的仿真应用及其方法,为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能仿真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4.
由于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替代燃油发动机汽车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例如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但目前最具有实用性价值并已有商业化运作的只有混合动力汽车.本文将结合三个例题对内燃机、混合动力、太阳能这三种汽车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环保和能源短缺的状况下,混合动力汽车以成为当前汽车研发的主题.分别从动力传递方式、发动机和电动机功率比大小、行驶前后蓄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三个方面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讨论以发动机最佳燃油经济性或电动机最佳效率为控制目标的动力转换控制策略,以油门踏板位置及蓄电池SOC状态为输入变量,设计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转换模糊控制器,建立了整车控制仿真模型。文中阐述了由电机切换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的起动、调速控制,以及离合器快速平稳地结合的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对转换车速的门限值控制模糊化能够使转换车速更加符合驾驶员对动力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混合动力汽车复合制动(电机前轴制动与液压制动)过程中驾乘人员舒适度定量评价为研究目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加权主成分和价值函数,建立了基于样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复合制动舒适性评价模型,并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舒适性与主成分间的回归方程,可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复合制动参数校调与整车制动过程中的舒适性进行预测和评价.分析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复合制动的舒适性参数校调.  相似文献   

8.
混合动力汽车(HEV)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在节能与减排方面的明显优势而倍受关注。本文论述了混合动力常用结构形式、特点及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并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技术的并联型控制策略;插电式混合动力更节能环保,但推广还有较大难题。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混合动力汽车几种典型的布置结构,并对各种布置型式的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作了相关介绍和优缺点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混合动力汽车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动力匹配结构作了具体的说明.通过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结构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所定义的串联式(SHEV)、并联式(PHEV)、混联式(CHEV)三类结构分别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无线分布式智能照明系统实现了短距离分布式的多点照明开关和调光控制功能,系统包括无线发送和接收调光两个模块,发送模块由编码芯片PT2262和以SAW为核心器件的发射电路构成,能够将已编好的地址和数据信息调制为无线信号发送出去,315M接收模块、PIC12F629单片机及可控晶阀管构成的接收调光两个模块,则实现了数据接收、解调、放大、解码和控制白炽灯的光暗强度及亮灭,通过对实际系统的测试和运行,已实现了短距离多点照明开关和调光控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在石英炉中,氨化Ga2O3薄膜的方法,在Si(111)衬底上成功了制备GaN纳米结构薄膜:纳米线、纳米棒.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Rigaku D/Max--rB Cu Ka)、傅立叶红外透射谱(FTIR,TENSOR27)、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itachi S-570)、高分辨电镜(HRTEM,Philips TECNAIF30)和光致发光谱对样品的结构、成分、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最后,简要的讨论了其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一维异质结构光子晶体(AB)m(BC)nA(BC)n(BA)m的透射能带谱,结果发现:当光垂直入射到光子晶体时,在较宽的禁带范围内出现孪生透射峰,且结构周期对孪生透射峰有很好的调制功能,随着周期数n的增大,孪生透射峰的数目增多,随着周期数m的增大,各透射峰越来越锋锐;孪生透射峰对介质厚度的变化都很敏感,随着介质A厚度的增大,孪生透射峰均出现明显的红移,并逐渐演变为振荡峰,导致孪生透射峰消失,不利于双通道光滤波的调制,而随着介质B厚度的增大,孪生透射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但透射峰的透射率及其宽度没有明显变化。该异质结构光子晶体的光传输特性,可为多系双通道光子晶体滤波器件的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使用自组装法制备得到SiO2颗粒,测试得到其平均孔径约为3.61nm,此孔径大小与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分子层间距有关。将自组装得到的SiO2颗粒依次浸泡于硝酸银(AgNO3)溶液和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中,反应后光照此混合液得到复合材料Ag-SiO2。此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红外光谱(FT-IR)来表征,产物为球状复合颗粒,其中Ag纳米粒子被均匀的锁定于SiO2颗粒中,避免了Ag粒子的聚集。在抗菌性测试中发现此复合颗粒的抗菌性优于单一纳米Ag,文中还讨论了此类抗菌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监测与控制钉螺生长区域,对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作用十分重要.采用数字图像识别技术,可以高效地实现对钉螺生长区域的监控.面对杂乱、图像部分遮挡、光照变化等复杂背景下的钉螺数字图像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提取钉螺数字图像的SIFT特征向量集;然后,应用K均值聚类获取更具代表性的特征子集,作为分类器的训练样本集;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方法获得分类器,用于识别钉螺数字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明胶作为稳定剂,葡萄糖为还原剂,硝酸银(AgNO3)为前驱体,通过一条绿色途径合成了银纳米粒子。利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对银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度及其分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颗粒呈球形。粒度均匀,单分散性较好。该合成方法实验条件简单、原料易得、反应温和且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在探索绿色纳米合成技术上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由Adachi等人提出的诱骗态量子密码分配协议已经被证明是安全的,而且在现有技术下能够实现.它的两个重要的特点是,能够达到更长的安全传输距离以及实验设计上更容易操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最早将两路经典通讯应用到该协议中,经过计算表明,安全传输距离可以被提高20公里,这使得该协议更加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内燃机的通用数学模型,提出了内燃机的运行经济区.得出了改装后的LJ276M型内燃机的数学模型,并界定了此内燃机的运行经济区的边界范围,分析了此内燃机的运行优化曲线和最佳运行工况点.针对动力系统的冷热电、热电和供电3种操作模式,分别建立了能量转换数学模型,优化了动力装置的内燃机/变速箱传送比ies、电动机/变速箱传送比ims和电动机/内燃机传送比ime.结果表明:在冷热电模式下,ies和ims的优化值分别为2.9和1;在热电模式下,当动力系统需求负荷小于内燃机运行经济区的下限值时,ime取1,而当动力系统需求负荷超过内燃机运行经济区的下限值时,ime取0.85;在供电模式下,ims的最优值取2.5.  相似文献   

19.
在液相中依靠超声粉碎和剪切搅拌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Sn-Cd合金纳米微粒,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分析(TG-DTA)等手段对合金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合金纳米微粒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制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通过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制备了水基镝钕复合铁氧体磁流体,实验讨论了温度、镝与钕的配比及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用量、pH值对磁流体稳定性,改变工艺流程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在n(Fe):[n(Nd3+)+n(Dy3+)]=14:1,n(Fe3+):n(Fe2+)=1.70~1.75,镝与钕的用量比为n(Nd3+):n(Dy3+)=1:1,25%NH3.H2O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调pH值至9~11;(2)以明胶作为表面活性剂,其最佳用量是每60 mL载液0.005 0 g,包裹温度在55℃左右,包裹最佳pH=4。该条件下制得黑亮的水基镝钕铁氧磁流体,其磁性能比普通水基铁氧体高。在可见光的照射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看到明亮的磁光环产生。同时,还对产品的黏度、磁化强度、表面包覆情况、稳定性等进行了相应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