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问答     
《科技创业月刊》2009,(1):43-43
1债权人的权利为什么优于股东?;2没有书面合同纠纷怎样解决?;3对方盖的不是公章而是技术章的合同是否有效?;4员工泄露公司机密,可以找公安机关立案吗?;5出租方隐瞒真相可以解除合同吗?  相似文献   

2.
漏洞百出的老公司法、格式合同般的公司章程、单一的表决机制,曾经使多少小股东沦为大股东的附庸,他们在权益受到侵犯时只好望法兴叹。健全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是此次公司法修订的重要内容,在股东利益保护问题上,新公司法体现了如下重大变化。一、对于股东资格的确认由模糊走向明晰股东资格的确认是股东行使权力的基础,老公司法对于股东资格的确认和变更程序虽然作了的规定,但并不明晰,特别是对于每一步程序的效力没有作出规定。但新公司法对此进行了明晰,股权的取得是分三步走的:首先是签发出资证明书或者签订转让协议,此…  相似文献   

3.
法律问答     
《科技创业月刊》2009,(4):43-43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查阅公司会计凭证吗? 答:可以的,有权利要求查阅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的财务状况应定期向股东上报和查阅。如果发现做假账,你还可以向相关财税部门检举揭发。  相似文献   

4.
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多由数个股东组建项目公司运作。项目公司一般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其正常运营离不开股东之间的信任合作。股权转让会影响这种信赖关系。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作出了规定,但也有缺陷。此外,项目公司股东的股权价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角度出发,探索通过在项目公司的相关合同文件中对影响股权价值的重要因素和股东优先购买权等方面作出规定,以提高股权价值的透明性,保护股东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股权转让又称股份转让,是指股东将其对公司所有之股权转移给受让人,由受让人继受取得股权而成为公司新股东的法律行为.股权转让不单是股权转让人与股权受让人之间的合同行为,同时又涉及到公司、其他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因此而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我国立法对此规制不健全,故有必要对股权转让的限制规定问题加强研究并尽快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6.
“陈笛,如果斑马资本公司将来成功,假如由我们从易博森先生手里把股权也接过来,等我退休,你会愿意接手掌管公司吗?”陈笛,“你的意思是说,一旦斑马公司成为我们家的企业,我是否愿意在将来接班?”  相似文献   

7.
杨慧辉  潘飞  胡文芳 《科研管理》2020,41(6):181-190
采用因子分析法,本文从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构建了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指标,研究不同终极控股股东特征环境中的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通过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匹配的环境中实施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可以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越大,股权激励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大。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的环境中实施的管理层股权激励会抑制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越大,股权激励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抑制效应越强;而且,国有控股股东与企业家型的民营控股股东环境中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与企业家型民营终极控股股东相比,资本家型民营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对股权激励抑制科技创新能力的加剧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8.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会影响到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如何通过完善投票表决制度来切实的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如何解决投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顺利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已经成为了学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以2009~2014年已实施股权激励的非国有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研究了控股股东动机、股权激励与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结果表明:监督型控股股东环境中,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抑制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侵占型控股股东环境中,股权激励虽能抑制公司的投资不足,但会加剧公司的过度投资。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提供的风险激励对投资不足的抑制更强,但在终极控股股东掏空环境下对过度投资的加剧也更高。  相似文献   

10.
法律问答     
《科技创业月刊》2009,(3):35-35
1银行贷款担保人有哪些责任和权力? 编辑同志: 我朋友开公司时.我帮他做了一次贷款担保人.贷款到期了.我朋友突然告诉我.他没有能力还款.要我做担保人的还贷款.我可以起诉他吗?什么时候合适?具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仇冬芳  刘益平  沈丽  周月书 《软科学》2012,26(12):108-111,116
对92家引起控制权转移的大宗股权转让上市公司2003~201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实证研究控制权转移、股东制衡与公司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宗股权转让是实现对上市公司控股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2)大宗股权转让引起控制权转移后,公司效率呈现波动态势,在短期有明显上升,但中长期的公司效率有所下降,公司效率改善持续性不足;(3)一定程度的股东制衡可以弱化控股股东的侵害能力,从而提高公司效率和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汪涛 《中国科技纵横》2010,(15):454-454
通过对股东优先权的概念、制度和法律性质的分析,阐明作为一项民事特权,它通过对公司股东处分股权的限制来换取对优先购买权人特殊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有限公司股权的转让对于出让方、受让方和原先的股东来说,都是与其治理公司密切相关,对于出让方和受让方来说,分别是其退出和参加公司治理的过程,对于其他股东来说,由于有限公司人合性的特征较为明显,所以任何原股东的退出和新股东的加入就于他们来说都是对原先公司治理的新挑战.本文仅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着手,分析这一方面下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庞梅 《科研管理》2008,29(4):48-54
摘要:无论是在股权分散的英美国家的公司中,还是在股权集中、存在控股股东的欧亚大陆和东亚国家的公司中,股东权益的保护都是公司制度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股东权保护演进历程的比较,法律的作用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法律保护股东权利的有效途径是强化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我国《公司法》的修订、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回应了股东权保护的迫切需要,顺应了股东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张朋成 《科教文汇》2007,(12X):185-185
(一)公司股份回购的原则禁止 现代公司制度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即股东享有股权,具体说就是股东以投入公司的财产而享有利润分配、选择经营管理者和决定公司重大事项的权利;而公司则对纳入公司的所有财产统一行驶财产权。从这个意义上说,股东权与公司财产权是分离的,股东虽然享有股权但并不能直接支配管理投入公司的财产,这个权利由公司透过其机关行驶。  相似文献   

16.
郭傲  于挺 《科技与管理》2021,23(4):90-98
研究以截止2019年创业板上市的70家医药公司高管变更现象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在公司内部治理视角下高管变更现象的前因条件,分析董事会领导结构、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监管力度、董事会构成、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激励等因素的交互作用.通过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性的识别出4种类别的公司治理形式,即监管薄弱型、协调失衡型、高度集权型和股权主导型.存在上述4种公司治理形式的公司容易产生高管变更.从两职合一和两职分离2种情况给出建议,并提出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防止高管的非正常变更.  相似文献   

17.
田继红 《内江科技》2009,30(2):17-17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不仅涉及股权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双方当事人与公司其他股东的关系。及公司与公司外的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合理的股权转让制度不仅有利于保障股东的利益,还可提高资本运行的效率。本文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限制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为实践中股权转让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瑜胜  宋光辉 《科研管理》2016,37(12):122-131
论文选取2007-2013年上市公司研发投资数据,运用单变量分组差异检验和多变量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公司控制权以及行业竞争对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大股东、法人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国家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公司研发投资强度具有负向影响,而股权制衡度、机构持股对公司研发投资强度具有正向影响,大股东股权对公司研发投资强度有微弱的非线性影响;而公司市场优势对研发强度有负向影响,行业竞争对研发强度具有正向影响;在交互性上,行业竞争可以减轻国家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负向影响,行业竞争与股权制衡在公司研发投资的影响上具有一定替代性。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国企走出困境是政府和企业的当务之急 ,党中央和国务院也就如何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和脱困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中 ,被媒体称为“国企改革的最大动作”的“债权转股权”(简称债转股 )正式启动尤为引人瞩目。债权转股权 ,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 ,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 ,依法行使股东权利 ,参与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 ,但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状况转好后 ,可以通过上市 ,转…  相似文献   

20.
股份制公司中股东与高级管理层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本文基于股东为风险中性,高级管理层为风险规避的假设,通过构建股权激励模型,探究了股权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层进行公司内部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级管理层的努力水平与公司给予的股权激励比例以及公司内部投资结构中的风险投资比例正相关,与自身的努力成本负相关。同时,公司的股权激励比例与内部投资结构中的风险投资比例正相关,并且进一步得出股权激励比例的有效分布区间为[1/3,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