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回顾了20世纪60-70年代新博物馆运动思想和“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源起,对于我们从国际大背景下深入理解生态博物馆这一新兴博物馆形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生态博物馆”一词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篇文章是用来纪念乔治·亨利·里维埃的,他是生态博物馆运动的创导者,“是最早完全认识到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复杂性,这个概念可能的延伸(和可能发现的局限性),它的分支以及迄今为止被忽视的时代的人之一。”尽管我们在前一期,即第147卷《博物馆为杂志中的文章里赞颂了他,伹我们对他在法国和全世界的开拓性工作所给予的承认是如此之多以致于我们选择了本文这个特殊的题目来作为对他的纪念。确实,有几个投稿者已明确地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我有幸跟苏东海先生见面,此后又有很多机会访问他。苏先生是中国博物馆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博物馆》杂志的前主编,以及中挪贵州省生态博物馆项目主持人。在这次访谈中,我们专注于在中国的生态博物馆运动,其历史和极具潜力的未来。苏先生使我们洞察到在中国的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该项目的使命和理想,其本地化以及生态博物馆管理出现的困难等。这次讨论促使我们探究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中所面临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对问题的反思也有助于使正在实施和未来将实施的项目运作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自从向公众开放便要公开陈列,进而便讲究其陈列艺术。虽然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在我国还是近百年由外国传入,陈列一词也是在这之后才由日本传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陈列及陈列艺术就始于近代博物馆在中国出现之后。“陈列”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根据这个解释,我国古代有些活动实际上具有陈列性质,亦可说是一种陈列现象,有些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陈列活动。尽管古代甚至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把它叫做陈列。  相似文献   

5.
李洪志的邪教“法轮功”,蒙骗了不少人,在揭批“法轮功”中,新闻媒体经常使用“蒙骗”这个词。这个“蒙”,有的人念mēng,有的人念méng,到底应该念什么呢?一般情况,“蒙”有三个读音:一、měng,只用于“蒙古”。二、读méng时,有  相似文献   

6.
今天“中国”的概念非常明确,但是历史上,这个词的含义是逐步变化的。我们现在发现的最早的证据,是在陕西出土的一个古代的器物“何尊”上的铭文,其中已经出现了“中国”两字。  相似文献   

7.
高强 《兰台世界》2005,(9):126-126
中文“历史”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何时成为常用名词?葛懋春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认为,“历史”一词出于清末;梁宗强编著的《中国历史之最》一书认为,1903年“史学”课更名为“历史”课,这是我国最早出现“历史”一词,并且可能是从日本传入。  相似文献   

8.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述略及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发端于 1 972年。这个运动是国际博物馆界的一种新思维和改革传统博物馆的强烈愿望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思潮以及这种思潮的实践运动。 30年来 ,这种思潮有力地影响着国际博物馆界的传统思维 ,同时它在实践中又不断调整自己 ,从而得以与主流博物馆并存于多元化之中 ,相得益彰。一、法国是生态博物馆运动的发祥地 ,是生态博物馆思想的故乡法国博物馆的思想史是非常丰厚的 ,就连法国博物馆现代化改革都可以远溯到二战期间的维希政权时期。可见生态博物馆思想和之后的新博物馆学诞生在法国就不足为奇了。法国是以农立国 ,在工…  相似文献   

9.
郑乐明 《大观周刊》2012,(52):179-180
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习惯一词一义。英语词义通常比较丰富,概念意义只是其中一种。很多学生往往只重视词汇的概念意义,忽略其它含义。“如果一个词只分配给它一个词义,而且这个词义需要涵盖不同上下文中的不同意思,那么,这个词所赋予的意义一定是笼统和抽象的”,这样,就会出现某单词的某一个语境意义与概念意义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比如.“green”一词。本意为“绿色的”,但在短语“greenpower”(金钱的力量)中,其含义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四十年前的1971年,"生态博物馆"(Ecomuseum)一词诞生于法国,数年后法国人开始了生态博物馆实践。四十年来,生态博物馆这种特殊类型的博物馆遍布五大洲多个国家并在上世纪90年代间被引进到中国。国际"生态博物馆现象"(或"生态博物馆运动")肇始于欧洲,离不开其特定的社会土壤和业界环境,可以说是欧洲传统博物馆反思其社会职能的产物和推动传统博物馆变革的一种创新性努力。它的核心理念为不少人接受缘于其"以社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对整体遗产概念的意识和认知、对社区公共记忆的动态维护、对原地原貌文化的信息链接以及世俗化方法论下的民主参与机制等非传统博物馆要素的引入。需要强调的是,哪怕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乃至方法具有共性,不同国家、不同条件下的生态博物馆实践也存在着巨大差异性和复杂性。生态博物馆力图在博物馆哲学和方法论上为传统博物馆带来改变,的确对博物馆专业领域具有挑战性。诸如,乔治·亨利·里维埃(Georges Henri Riviere)式生态博物馆的现实挑战、生态博物馆名称运用中的国际差异性、运行中的专业性与平民性的关系、社区角色的理想性和有限性等等,都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然而,如果人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和认识国际生态博物馆,更多聚焦于它的基本理念而非时髦的头衔、其实践的过程而非构想的结果的话,就会对国际生态博物馆现象持以更加包容而又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一、博物馆学研究现状及趋势(一)历史评价回顾历史,1945年前后日本博物馆总数仅一百有余。随着战后经济重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日本博物馆的数量逐年显著增加,质量也有提高。1951年实施的《博物馆法》规定了博物馆的宗旨、要求和工作内容等方面。1965年是产生近代日本政府的明治维新运动一百周年。在此前后,各公共实体所建的博物馆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县县建博物馆的热潮。  相似文献   

12.
从整体层面而言,生态博物馆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而且还是一种思想观念。作为一种思想,生态博物馆的内涵与特质不仅限于理论与实践逻辑的自洽性,而且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工具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少数族群、移民群体、地方社会、沉默阶层纷纷以“边缘修辞”的诗学和政治学方法要求获得历史叙事和自我表达的社会权利,以此来解构现代性所构筑的思想大厦。在博物馆领域,生态博物馆正是这种社会秩序变动的思想体现,在与地方达成了“异形同构”的关系之后,生态博物馆在西方社会以“乌托邦”的形态出现,以此来挑战与解构既定的社会秩序与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苏东海同志提出了正确理解和处理博物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并把两者归属于博物馆的整体效益。我认为很有道理,引申其意,写此短文。博物馆效益是个复杂概念,应该首先确定和弄清其内涵。一、一般效益概念“效益”一词,一般解释为“效益和利益”,或“效益和收益”,1980年前使用不多。  相似文献   

14.
风车转起来     
周佩红  皓然 《出版参考》2006,(4):53-53,52
瑞典有一个户外博物馆,在瑞典隔壁的丹麦,也有一个类似的户外博物馆,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的郊区,全名叫“福里兰户外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日本乡土博物馆从棚桥源太郎20世纪30年代的推动算起,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在其所谓的“乡土博物馆”概念下,经历了从综合性知识的教育普及到社会教育下的情感认同和自主学习,再到地域社会问题下的社会性考量,如今兼具活力和困境。从此历程出发,更能探讨和展现地域性理念在日本乡土博物馆不同时期的发展和侧重。  相似文献   

16.
“国粹”(国粋,kokusui)一词来自日语,是明治时期日本知识人对英文“Nationality”(中文一般译为“民族”“民族主义”等)一词的翻译。日本的“国粹”概念认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各自保持各国的国粹发达,为世界文明做贡献。这一以保存国粹来实现民族复兴的观念对于深陷于国家民族危机之中的晚清中国知识人充满了吸引力,受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欢迎。20世纪初,“国粹”一词亦风靡于中国,成了章太炎、刘师培等革命派学人笔下的热词,意指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精华。新文化运动前后,“国粹”一词频频出现于新文化人笔下,却常含嘲讽之意。在“国粹”的理论旅行中,中国的“国粹”概念虽直接受到日本影响,却并非照搬。日本的国粹与欧化最后形成了合流,演变为日本主义;中国则在批判中接受与阐释“国粹”,保留了自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二十世纪是西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众多博物馆学理念与思想迸发的时代。1971年,法国博物馆学家雨果·德·瓦兰(Hugues De Varine)率先提出了"生态博物馆"这一名词。时至今日,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已经历了近五十年,并在英国、瑞典、加拿大和中国等地生根发展。作为新博物馆运动的产物,生态博物馆不仅是一种博物馆新形式,更是不同于  相似文献   

18.
试论出版基础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辰 《出版科学》2002,(1):29-32
出版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在我国,图书的制作与传播至少已经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然而,对于出版基础理论的研究却很迟。“出版”一词,直到19世纪末叶方始在汉语中出现。据王益先生多年的研究,“出版”一词是从日本引进的,首见于黄遵宪所纂《日本国志》,时间在19世纪90年代(王益《“出版”再探源》,载《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6期)。而出版学、编辑学这些概念的出现,则是民国时期之事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审美、历史、文化现象思考的博物馆陈列一、博物馆陈列的“分离”功能。所谓“分离”,即:实现一种生活环境与艺术欣赏环境的划分与引渡。英国美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中有一段话:“艺术把我们从人的活动的世界带到了一个审美的狂热世界。一时我们脱离了人的趣味;我们的期待和回忆被抑制了。我们被高抬到超出生活之流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辽宁省博物馆原名东北博物馆,这个馆虽成立于1949年7月7日,是新中国最早建成和开放的博物馆之一,但其馆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继承伪满“国立博物馆”的馆藏,因此其历史可以追溯到63年以前。现在的馆址原是奉系军阀热河督军汤玉麟在沈阳修建的邸寓,该邸寓建筑施工因1931年“9·18”事变而终止,其后日本侵略者将未竟建筑续建为伪满“国立博物馆”,至1934年落成,1935年6月1日开馆。1938年12月24日改名为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先名为“国立沈阳博物馆”,后更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