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读到“典型”处,仿照写。一篇课文有很多段,但不是每一段都适合借以进行“写”的训练,这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选出那些构段方式有典型性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段,第一句总起,讲的是鱼成群结队,第二句讲鱼的样子,每三句讲鱼多得数不清,第四句讲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通过分析,学生理解了这四句话的逻辑关系及连接顺序。分析此段话后,我要学生以“今天出奇的热”开头写一段话。学生较好掌握了“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读到“空白”处,补充写。入选教材的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学习构段规律段是由有内在联系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形式组合而成的。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段落为学生进行段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例如,第五册阅读短文《我家的小闹钟》的第一句"我家的小闹钟制作精巧,走时准确"是总起句,又是中心句,后面五句都是围绕第一句写的。阅读这一段落,教师可向学生提示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然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构段方式,写自己心爱的一种玩具或其它东西。再如,《李时珍》一文的第四自然段,前几句讲重新编写药物书的原因,最后一句讲结果。学习此段时,教师可先运用关税同语进行引读,让学生领…  相似文献   

3.
小学三年级应以“段”作为训练的重点。进行这项训练,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懂得一句话一句话联起来就是一段话。要求学生将课文一句一句断得开,能从一句话一句话的意思,领会一段话的内容。其次,要让学生将课文一段一段分得开。通过领会一段一段的意思后,再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第三,要学生懂得在一段话里,意思是一层一层地讲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分成几个意义段,每个意义段的内容又是一层一层讲的,可以分为几个小段。这一步训练的要求高一些,要在以上两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这是三年级下期的重点训练,是为以后四、五年级篇的训练作好准备的。进行分段训练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分辨内容的主次,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分段的过程实际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结构也不复杂,而且多数都是记叙文,一般都根据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教这些课文,可采取下述一些办法来进行段的训练。一、用段落提纲提示的办法进行分段训练。语文第六册部分课文的课后作业题里,有关于段落提纲、段落大意或小标题的段的训练材料。如第16课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纲》对三年级学生提出“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租讲一篇,精讲一段”。在教学《大雪山》这篇读讲课文时,我就抓重点段第六段,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其做法是:一、从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是怎么写的。我在引导学生能达到说出“这一段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写风,第二句写冰雹,第三句写雨,第四句写积雪”这个基本要求后,接着告诉学生,这段写“风、冰雹、雨、雪”的话都突出个“大”字,我们先看课文,写风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风卷着雪花,万马奔腾似的,从山顶上呼啸而来,把战士们吹得摇摇摆摆,站不住脚。”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我不满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训练的角度看,五年制三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段写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重点段式,分析其构段特点,指导学生从中体会写法,找出规律,学习写段,下面介绍几种从读中学写段的具体方法。一、按总分关系写段。《放风筝》第六段开头一句写“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下面分别介绍了“小蜜蜂”、“大金鱼”和“小卫星”,先总后分,是典型的总分段式,学了这课之后,教师可给学生定一个中心句,让学生围绕它  相似文献   

6.
一、讲习作例文要使学生弄懂什么叫“一句一句讲清楚”,“一句一句写具体”。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习作例文是《课间十分钟》。我着重讲了这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爬竿。默读两遍之后,我让学生看看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学生很快知道,第一句话交待了地点和人物,第二句是这段的中心句,点明了同学们干什么,第三句着重写一个小同学爬竿,第四句写他爬到了竿顶,第五句写他爬到竿顶时的神态。  相似文献   

7.
造句,是学生内化运用语言的一种训练方式,也是学生进行“篇”的作文训练的一种“部件”练习。在这“部件”练习与整篇的作文练习之间,似乎还缺少了一级运用性训练的阶梯,窃以为就是“造段”。笔者这里所说的“造段”,其含义与我们平常说的“片断训练”、“写段训练”有所不同。大略地说,“造句”是以词造句子,“造段”则是以句造段落。具体地说,“造段”是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典型的句式、精美的句子、句群进行变换、扩展成段或者缀联词语成段的一种语言训练方式。“造段”训练具有承句启篇的作用,应当作为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一种…  相似文献   

8.
结合二类课文教学提高以“读”助“写”能力江西刘先英结合二类课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以“读”助“写”能力,我认为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学习二类课文,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比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在教学这组...  相似文献   

9.
叙述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叙述的基本要求是依顺序,有照应。但是不少学生在习作中,语句凌乱,言之无序。如何纠正上述毛病呢?我归纳了六种基本的叙述方式,并选配了一些练习题,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总分式。这种叙述的方式常常先总述然后根据总述的对象分开叙述,也有先分后总式。例如《一分试验田》的第二段,这一段共四句:第一句写彭总在院子里开荒,种蔬菜瓜果;第二句写彭总组织警卫人员挖塘、种藕。养鱼;第三句写彭总买小猪、小鸭分给大家饲养;第四句则从“开支”和“收获”这个方面收住话头。这种先分后总的方式叫…  相似文献   

10.
一、读句子看联系识规律从读句入手,弄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进而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懂,这是段的训练起步,要扎实打好基础。如(翠鸟)第一自然段,以“它的颜色非常鲜艳”为总起句,分述了翠鸟头部、背部、腹部的颜色。学习这一段,让学生理解第一句是第一层,总的叙述:翠鸟颜色非常鲜艳;第二、三、四句是第二层,具体叙述了翠鸟颜色的鲜艳。这种段的结构形式为“总分”式。学习后让学生以这种段式结构写《燕子》,可以从燕子的颜色、样子两方面围绕中心句来写。二、读段落循规律促仿写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从段式结构入手,抓住段的结构,把读段、写段训练紧密结合。读段中授以学生段式中所蕴含的易学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段式结构对应仿写。由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并举。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的“树木长叶,  相似文献   

11.
小语大纲对三年级段的训练提出明确要求:第五册要求学生“了解一篇课文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整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第六册段的训练重点是:“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所有这些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是凭借教材,依赖教材来进行的。训练的因素蕴含于一篇篇的课文之中。例如第五册《翠鸟》一课中的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教学这一段时,要通过让学生分析了解句子的意思,渗透连句成段的阅读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2.
一、总体感知全段同学们,由外洞怎样才能进入内洞呢?请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想一想这一段可分为几层?每层讲了什么内容?这三个问题比较简单,要求学生能一边读一边想,初步理清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这一段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句是一层,讲了进入内洞的唯一通道是很小的孔隙。第二三四句是一层,讲怎样从孔隙里进出。第五至八句是第三层,讲作者仰卧在小船里进洞的经过和感受。)(板书:位置、怎样进出、经过、感受)学生通过给这一段分层、总结层意,初步感知了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实际上也就…  相似文献   

13.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纲,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浓缩。而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往往没有标题。这给我们快速阅读、理解文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怎么办?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整篇文章或文章的每一段的首尾句入手,快速把握文章中心,推测全文内容。大多数英语文章是按“总—分—总”的思路来写的。文章的第一句(首句)多半为总写,是文章的主题句,后面的文字就围绕它展开分析,进行论证。而最后一句(尾句),是在分析、推导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同样,每一段的第一句又为这一段的主题句,尾句又为这一段的结论。掌握了这一点,能帮助我们迅…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应重视联句成段。段的训练抓好了对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是这样进行的: 一、帮助学生认识中心句,并围绕中心句进行写话练习。围绕中心句组成段落是三年级教材中较常见的。中心句的位置不尽相同:有的在段首,起总起作用;有的在段末,起小结作用;有的在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还有的段落,中心句没有明写,但不是没有而是暗含在全段之中。考虑到认识中心句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第一句“余幼嗜学”,课本把“嗜学”理解为“喜欢、喜好”,一般教师也仅认为是一句表述自身喜好读书的简单交代,教学中一掠而过,因而不能充分利用这一句子进行篇章训练和思想教育.其实,这一关键词,应理解为“对学问、学习的癖好、嗜好”,是全文的文眼;全句是全文的纲.抓住此纲,才能抓住全文的要害,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篇章,进行听、说、谈、写的训练,完成文道兼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九义小语教材之前的小语教材,没有关于自然段的训练内容,后来的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才开始安排这方面的训练内容,然而没有“分层”这一步,也只是安排了一看全段几句话,二看每句话的意思,三看句间联系,四看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样四个步骤。因为这样安排不利于学生“学习分析自然段”,所以1995年小学六年制语文第六册(试用本)加上了给自然段“分层”训练。要求是:读书的时候,要读懂每个自然段,除了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外,对内容较多的自然段,还要想一想可以分作几层,每层讲了个什么意思。以便归纳出整个自…  相似文献   

17.
《珊瑚》是第四册最后一组课文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起着低年级词句训练向中年级段的训练过渡的“引桥”作用。因此,教学时应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思维第一段,讲了珊瑚美丽的色彩和奇怪的形状。由三句话组成,讲了两层意思。第1句和第2、3两句之间属于因果关系。“大海退潮了”是因,“海面上才露出美丽的珊瑚”是果。因为大海退潮了,所以海面才露出  相似文献   

18.
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好一段内容具体的话,这是小学中年级“段”的写作训练重点。这一训练的内容,教材作了由浅入深的安排。一、根据课文提示的问题,把一段话写具体。教材中的一些习作练习,通过相互联系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事物,然后写一段具体、连贯的话。这是写好一段话的初步训练。如第五册“基训2”中的习作题,要求学生“观察一种植物,说说它叫什么;它的茎和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开花,花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说后用一  相似文献   

19.
一、把握一个“度”字1.语言文字训练要讲究“适度”。①适度考虑知识训练的目标:即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哪些字、词、句、段、篇方面的知识;②适度考虑能力训练的目标:即通过训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形成哪些技能;③适度考虑情感训练的目标:即通过训练使学生受到既准确又深刻的情感熏陶。2.语言文字训练要体现“跨度”。如我们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的文章中,找出一些总分段式的语段加以熟读,熟读后摘录下来,然后仿照这样的语段,写一、二个总分段式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有序、有度、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使这一过程尽量达到有序化、科学化、最优化的目的,结合学生习作时的心理态势,特提出小学生作文训练要过好“三关”的建议,与同行商榷。一、“怕”作关一、二年级已对学生进行过写话训练,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虽为中年级写段训练打下了基础,但毕竟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比较差,初学写段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面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