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劳动法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劳动法学理论和劳动法律规范。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把握三个环节,即课前指导学生分析案例,课中讨论案例,课后运用案例。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的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学课程是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段的统设必修课。课内54学时,3个学分。基本教材为李景森、贾俊玲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法学》一书。《劳动法学》是我们学习本课程的文字依据,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本课程还有中央电大音像出版社录制的9学时《劳动法学》录音课,以及电视直播课堂。CAI网络课件等其他教学媒体。以上多种教学媒体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指导和考试复习指导。 本《练习题》因刊物篇幅所限,其内容仅仅是《劳动法学》中的一部分,大家不要误认是考试的范围。考试应以《劳动法学考试说明》和《劳动法学复习提要》为依据。本《练习题》是为大家提供一个练习和自测的方式,以便检查学习和复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职法律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开设《劳动法》课程有着积极的意义。传统知识授课型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对中职教育的要求,改革《劳动法》课程教学势在必行。以劳动关系管理员岗位与劳动法的对接为例,阐述了如何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对《劳动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劳动法学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既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其教学内容又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文章深入挖掘了劳动法学课程中的以人为本、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等典型的思政元素,确定和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希冀为高校劳动法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劳动司法“热”的背后却是劳动法理论研究的“冷”,这种现象是值得反思的,因为法制大厦绝对离不开坚实的法理基础,所以本文的研究至少在方向上是有意义的。本文讨论了劳动法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劳动法属于公法和私法之外和第三类法--社会法,论证这一主题的子例题有: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是劳动者保护与劳动管理的统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内容涉及的社会主体和社会生活广泛而复杂,劳动合同是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殊合同,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与管辖具有特殊性,劳动监察是以保护劳动者个人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6.
劳动关系作为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对象,是劳动法学领域重点研究的对象,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后,因此在人类社会生产中大量普遍的存在。对于"劳动关系"这个概念的界定,到目前为止,学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分析"劳动关系"这个概念,并将其与相关概念进行差异性分析,在劳动法学领域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涉及到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成千上万企业的权利维护和义务的履行。从各方的反映看,法律出台后如何实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此问题,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室主任王文珍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2007年6月29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律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它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中国今后劳动关系的发展和企业管理面临着重在转型,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法制办委托项目《劳动合同法(草案)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劳动法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凯教授。  相似文献   

9.
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立法及司法的依据和准则。基本原则确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劳动者权益能否保障,劳动关系能否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制度能否建立和完善等重大问题。本文对劳动法实施前后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提法做一评价,提出劳动法应有的两项基本原则,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和劳动者劳动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24—25日,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暨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在河北工业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河北省和天津市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鸿雁同志主持,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梁计生同志代表学校祝贺致辞,河北省、天津市法学会副会长分别到会祝贺,河北省法学会联络部韩莉主任做了统一使用中国法学会章程的说明,劳动法学研究会秘书长马立民做了2009年度工作报告。这次会议形式新颖,学术性强,富有成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尚元教授应邀做了主题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和近千名大学生聆听了报告。郑教授解读了《劳动合同法》的起草过程、适用范围,并对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等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听众热烈欢迎。大会还举行了分论坛。研究会副会长、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副院长刘莲花教授主持了“劳动法理论与实务”论坛,代表们就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农民工权益保护、大学生就业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河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冯石岗教授主持了“实践基地建设”论坛,与会代表就高校如何搞好实践教学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并就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径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现就与会学者的主要观点综...  相似文献   

11.
王晓珉 《当代电大》2001,(7):61-62,64
2 名词解释题 劳动法 劳动关系 劳动权利能力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境内职业介绍机构 劳动合同变更 集体合同 集体协商 基础工资 工作时间 加班 劳动卫生规程 在职培训 职业技术证书 社会保险 职工福利 劳动纪律 伤亡事故 和解 劳动争议3填空题 1)我国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是_。 2)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_与_ 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3)我国劳动法的本质是_的劳动法。 4)我国劳动法的性质是_的劳动法,具有_的本质。 5)我国《劳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_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_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相似文献   

12.
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解释为劳动关系,过于笼统。通过对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要抓住三个环节,即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主体的行为、劳动关系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将这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充分地认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1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立法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首先应当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同时,劳动法还应当体现劳动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14.
第一篇 劳动法总论 第一章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了解劳动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各国劳动法发展的现状;中国劳动立法的概况。 二、熟悉劳动法产生的时间、原因;初期劳动法的特点。 三、理解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 四、掌握国际劳动立法的概念及国际劳动立法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5.
高校劳动教育更强调社会性劳动实践,其所面临的社会风险更高,迫切需要更加全面的劳动保护,我国劳动法律体系难以有效应对这一保护需求。应当革新劳动法理念,扩大劳动法保护范围,将高校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纳入劳动法的规制范围,有针对性地改革和完善劳动保护制度和规则。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立法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首先应当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同时,劳动法还应当体现劳动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17.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为一门法学课程,本身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然而,由于教师的思想认知存在偏差,教师的思政水平和课堂思政能力不足,加上课时分配不合理以及考评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工作没有取得积极成效。要使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要提高教师对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提高和增强教师的思政水平和能力,三是要合理分配劳动法的教学课时,四是要建立和完善有关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8.
法学概论与劳动法是法学概论和劳动法两门课程的综合,法学概论是阐明法的基本理论与一些重要法律部门的课程,由于教学时数有限,只能就法学理论中最重要的问题做一些介绍;以部门法而言,因为包括的门类较多,所以只要求学习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劳动法基本原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形成了条直接移植说、高度抽象概括说和主辅原则归纳说三种理论,劳动法基本原则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立法宗旨,也是劳动法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因此,维护劳动合法权益原则和公民劳动权利平等原则是劳动法的两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14、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是什么? 我国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关系;二是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我国劳动者(一般是劳动者个人)与其所属单位之间在直接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第一,它们是发生劳动关系的必要前提;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