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各国刑事再审制度相关规定的比较入手,对我国现行的再审程序如何进行修正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高韵 《职业圈》2007,(21):178-179
既判力理论是民事诉讼的传统理论之一,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却面临诸多困境,特别是与民事再审制度的冲突甚为明显.文章从既判力正当性角度分析其与再审制度的相互关系,通过探询再审制度的价值本源,寻找到改革再审制度,使之与既判力理论相协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王晓婷 《职业圈》2007,(2):94-96
刑事和解制度,是通过第三方调停,使被害人与加害人直接商谈,确定犯罪发生后的解决方案的机制。它有惩罚犯罪分子、补偿被害人、提高诉讼效率的作用,在外国已有实践。我国公诉环节已经出现了类似刑事和解的做法,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作为一项制度并没有确立。随着社会危害较轻的刑事案件发案率的增加,公诉环节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进一步推广是今后的一大趋势,将公诉环节刑事和解制度化、规范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宁 《职业圈》2007,(23):12-13
文章通过分析辩护律师的作用和职责来探讨其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范围,以及如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5.
信访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现实矛盾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交往日益频繁,由此产生的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自然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刑事纠纷、行政纠纷呈显著上升趋势.文章从三个方面谈了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6.
证人出庭作证,接受询问,是确保程序公正,法院查明案件真相所必不可少的一环.尽管我国法律也作了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规定,但是证人出庭难、出庭率低,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莹颖 《职业圈》2010,(27):187-188
证人出庭作证,接受询问,是确保程序公正。法院查明案件真相所必不可少的一环。尽管我国法律也作了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规定,但是证人出庭难、出庭率低,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本质出发,先对我国死刑复核程序这一项特有的诉讼程序进行理论分析,找出其价值所在,再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争取理论实践相结合,寻找未来立法可以对其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著作权侵权纠纷当中,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往往存在较大的争议,中青文诉百度文库一案虽打破了司法实践中法定赔偿计算方式泛化适用的僵局,但是最高院再审判决书中存在适用法律错误、对于侵权复制品销售量的认定错误以及适用"累计阅读量"没有考虑诉讼时效等三方面的问题,如此引导和重构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认定制度显然不妥。反思现行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侵权损害赔偿应突破计算方法适用的先后顺序、分档设置最高法定赔偿数额、引入无形资产评估的计算方法、采用"程序+实体"的模式解决问题等四方面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尹晓闻 《职业圈》2007,(7S):189-190,110
在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中,刑事义务冲突作为阻却犯罪的正当化事由,目前我国刑法还没有明确规定。随着人类权利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复杂化,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刑事义务冲突现象,因其本身已经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明确其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应有之地位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从微观层面讲,犯罪是一种危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被害人作为犯罪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多以个体的形象出现,由于被害人遭受犯罪的侵害,一般处于弱势,需要寻求各种法律救济.中国刑事立法基于预防犯罪、平复犯罪危害和保障人权的目的,在尊重和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给予了比较充分的关注.文章试从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主要方面谈一下我国刑事法律对被害人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12.
刑事上诉审是刑事诉讼中重要一环,但是我国上诉审中司法资源并没有得到高效的配置,即没有较好地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而这个问题与上诉的限制、上诉审理范围有密切关系,故在此通过对台湾地区相关立法与实务的考察,与我国大陆地区作比较,进而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中,刑事义务冲突作为阻却犯罪的正当化事由,目前我国刑法还没有明确规定.随着人类权利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复杂化,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刑事义务冲突现象,因其本身已经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明确其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应有之地位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制定的必要性入手,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制定的原则、制定的程序及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公司的人格否认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司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在个案中对公司的法人人格予以否定的制度.文章介绍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针对我国公司法人格制度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公益进行慈善募捐本是我国传统美德,然而由于慈善募捐立法规范极其散乱,缺乏专业特点,导致诈捐、募捐主体混乱、募捐财产被滥用等现象无法得到很好的规制。关于建立何种慈善募捐准入制度争议颇大,今年6月17日在《广州市募捐条例》立法听证会上,有主建立行政许可制度者,有力争反对者。理论界亦有不同见解,有学者提出适用类似公司的登记备案制度的构想,也有提出设立许可制度者。募捐准入制度作为募捐法律制度体系之基础,对其进行探讨有助于我国慈善募捐的良性发展,集中社会闲散财富以助社会公益。  相似文献   

17.
法律移植概述 一、法律移植界定 法律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相似文献   

18.
曾世宏  朱冬英 《职业圈》2007,(9S):171-172
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阐释了制度变迁的动力与源泉、制度变迁的方式与途径、制度变迁的主体与归宿,以及制度变迁绩效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思想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中国国情和经济转型的实际而形成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整体方向仍然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制度是一项"外来"的制度,在引进的过程中引起广泛的争议,褒贬不一.伊利独立董事被罢免、科龙独立董事集体辞职等一系列事件,更是令人们开始质疑这项制度引进的价值.文章旨在从制度价值的视角分析论证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价值,为理论界与实务界进一步探讨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配套制度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张国力 《职业圈》2011,(36):82-82,84
当前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脱节。许多制度执行难、落实难,根本原因是制度缺乏科学性,有的单位的制度照搬照抄,不能结合工作实际。有的单位制度多年得不到完善和更新.形同虚设。执行力越来越差。一些单位和部门制度冗长、重复,主题不够明确,员工在执行过程中不理解,失去了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