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在信息不断增多、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杭州日报原先每天八个版已无法满足广大读者对信息的要求。报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从2000年开始,每天出12版。其中1、4和9、12版为彩色版,从报头、报眉和版面都进行了精心设计,读者普遍反映,改版后的杭州日报信息量增大,可读性增强,版面活泼大气。  相似文献   

2.
新闻业务改革到今天,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我们报纸的版面变得花哨了。拿五、六十年代的报纸和今天的报纸作比较,当时的报纸长文章比较多,偶尔有几张图片也仅仅只是作为版面的点缀,而且其中以漫画插图居多。而今天的报纸除了少数的中央机关报没有套彩之外,其余报纸都已部分或全部版面用上了彩色照片和彩色标题。从这点看来,我们今天的报纸呈现出来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2004年末,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生朱筱筱同学向30多位《大河报》的小记者介绍了自己当年与《大河报》作文版的一段情缘,和同学们分享了她从一个读者到作者,再到学习上的成功者的经历……十年来。无数个像朱筱筱这样的同学见证了《大河报》青少年版面的成长历程,作为河南省第一家开辟青少年版面的非少年报,《大河报》的青少年版面就像一个“作文课堂”,引领无数同学走上了新闻和文学的圣殿。“利人也是利己”,在服务对象读者的过程中,版面自身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成了青少年读者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那么这样一个小小的版面如何长久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呢?  相似文献   

4.
2000年12月29日《杭州日报》周末版推出了精心策划的“世纪特刊”。我负责其中的国际版面。 策划之初,我一直在想,面对新世纪,我们的编辑思路怎样才能出新出彩、不墨守成规呢?我忽然想到如果能请一些旅居世界各地的杭州籍作者为家乡报纸撰稿,会不会给国内读者带来别样的亲切、别样的生动呢?这个想法迅速形成方  相似文献   

5.
郭增彬 《新闻三昧》2004,(12):34-35
让新闻短下来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了,现在还有这样的呼声。换句话说,“该短下来的新闻有的没短下来”这个事实,过去有,现在还有。而让新闻短下来的呼声,不但新闻媒体内部有,广大读更有这样的要求。短新闻能否反映出重大新闻事实?短新闻能否出好作品?短新闻能否反映出记、通讯员的高水平?……就这样一些问题,笔从新华社7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找出10件短新闻作品予以研读,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贝骁 《军事记者》2007,(2):21-21
一、版面语言的界定什么叫版面语言,如何运用版面语言来体现和宣传中心工作?这个问题乍一看挺简单。但是,细一琢磨,问题就来了。翻教科书,没有找到具体答案。回想学过或读过的编辑业务书籍,有过或繁或简的论述,但也不见标准定义。于是,以我个人的工作体会,试着给版面语言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报纸版面语言,是版面编辑通过版面的设计和编排,向读者传递编辑思想和版面内容要点与分量的一种信息语言。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2006,(11):27-27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杭州日报》图文光盘正式出版发行。其中《杭州日报》图文数据光盘收录了《杭州日报》1955年11月11日创刊至2004年12月31日的全部文章、图片和版面,合计  相似文献   

8.
最近,杭州日报《旺财超市》版面获得了“2009年读者喜爱的最佳版面”。同时,杭州日报旺财超市商贸有限公司在半年多时间里销售农产品400多万元,并迅速走上了加盟连锁的道路。这不仅是媒体多元化拓展的有益尝试,也是该版“帮农、扶农、助农”宗旨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12,(33):8
各级官员经常出现在版面上、镜头中,但这样的报道是真正的官员报道吗?真正的官员报道应该是什么样的?从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发展和满足受众知情权的角度看,媒体怎么破除官员报道的旧思维?在官员报道中,媒体可以发挥的空间在哪里?以上这些问题,可以说是老问题。但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成共识的今天,  相似文献   

10.
吴国方 《新闻实践》2010,(10):50-50
近来,笔者选了杭州4张都市报一周的新闻版面,对照片的刊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4家报纸的新闻版大致差不多,平均63.5个,其中配有照片的版面平均为45.8个,而刊用记者的独立照片平均只有5.8幅,仅仅占所用照片的7.3%。在读图时代的今天,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从媒介批评的角度看,“走转改”是对近年来媒体特别是电视的低俗化、过度娱乐化、贵族化的一次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几年前,上海电视台一个研讨会的邀请函中的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科印象:在大众传媒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正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放眼传媒,绯闻八卦充斥版面,偷拍恶搞乌烟瘴气,恶意炒作屡见不鲜,虚假新闻时有所闻.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大众传媒应该坚守怎样的道义立场?大众传媒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操守?大众传媒应该肩负怎样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王瑶 《新闻采编》2000,(6):46-47,12
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业进入繁荣阶段。各家报纸在栏目策划、选题构思上极尽创造之能事,新选题、妙主意层出不穷。在群芳争妍的报业百花园中,《北京青年报》的“口述实录”一枝独秀,耐人寻味。 “口述实录”从1997年5月底创办,逢周五出版,是《北京青年报 青年周末》的一道特色菜,是其“情感”版面的报道方式,创办初始仅为一个千字小栏目。从小栏目成长为今天的大版面,其成长轨迹至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口述实录”的报道方式受到了读者  相似文献   

13.
马丽飞 《新闻实践》2012,(10):66-67
2010年,杭州文广集团联合现代传播集团《周末画报》共同打造了杭城首席时尚生活周报《时尚周末》,这是一份杭州地区唯一所有版面采用铜版纸、全彩印的周报。其中重点版块《城市看点》,每期占周报4个版面,近1万字,定位为对杭州人文生活新观念、新方式的纵深策划,并对杭城生活现象及社会热点做客观、准确、人性化的分析和评述,体现新锐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几天采访下来,十几位杭州媒体负责人谈及最多的就是报业的"全媒体"战略.怎样在报业层面进行全媒体布局?如何建立相应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落实全媒体战略?报业发展的剩余空间在哪里?杭州报人的想法与实践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版面复评暨2001年全国报纸版面年赛,于5月中旬在杭州西子国宾馆举行。我作为评委之一,参与了评选及研讨。 丢扣子:独特的投票方式 此次复评共收到中央、各省市区、解放军及产业报协会经初评报送的报纸版面375件,包括要闻一  相似文献   

16.
陈启海 《新闻前哨》2012,(11):50-51
何谓记者的版面意识?就是报社记者在选择采访选题、稿件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时,必须考虑版面需求,使稿件获得版面认同,受到版面欢迎,以达到尽可能好的版面效果、社会效果,为报纸添彩。现在,一些记者时常抱怨稿件难发。为何难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记者缺乏足够的版面意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版面主编典型  相似文献   

17.
一常常有人问及:如今的《小说月报》与二三十年代的《小说月报》有无关系?更有人干脆说:《小说月报》是二三十年代创办的刊物,几十年延续下来,真不容易! 每当遇到这样的发问,听到这样的议论,作为《小说月报》的一个负责人,我的心河里就翻卷起阵阵波澜,久久不能平静:人们何以会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发出这样的议论?应该怎样回答,才算圆满、正确,才能令人满意呢?  相似文献   

18.
作为纸质媒体的记者,他的劳动成果往往见诸于版面。那么,记者的作品如何在版面上更快更多地脱胎而出,并被处理得很突出很醒目?这里,固然与版面编辑的水平和工作密不可分,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记者自身的素质和努力,以及由此而生产出来的新闻产品是否是版面所需的“俏货”与“精品”。这样,研究和驾驭版面就不仅是编辑的事,也是记者提高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熟的记者都应该牢固树立强烈的版面意识,并把它从始至终地贯穿和应用于自己的每一次具体采写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报纸版面设计得更漂亮?地市报如何设计出更多让读者喜爱的精品版面?作为地市报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设计的1995年1月29日《临汾日报·农村版》头版(四开小报),在荣获山西新闻奖一等奖、全国农民报好版面奖之后,有幸成为第六届中国新闻奖全国3块获奖报纸版面之一,使一个基层小报的版面登上了中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大雅之堂。不少新闻界同仁和专家对这块版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也有许多新闻界朋友搜集、索要和收藏这块版面。这块版面设计成功给我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三点:胸怀大局策划设计版面报纸天天办,版面天天出,但版面设计者能不能着…  相似文献   

20.
作为纸质媒体的记,他的劳动成果往往见诸报刊的版面。那么,记的作品如何在版面上更快更多地脱胎而出.并被处理得突出醒目?这固然与版面编辑的水平和工作密不可分,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记自身的素质和努力,以及由此而生产出来的新闻产品是否是版面所需要的“俏货”与“精品”。这样.研究和驾驭版面就不仅是编辑的事儿.也是记提高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熟的记都应该牢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