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信自己     
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学里上学,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大学的教育制度有很多弊端,便马上向校长提出。他的意见没被接受,于是他决定自己办一所大学,自己当校长来消除这些弊  相似文献   

2.
相信自己     
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学里上学,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大学的教育制度有许多弊端,便马上向校长提出。他的意见没被采纳,于是他决定自己办一所大学,自己当校长来根治这些弊端。在当时,办一所大学至少需要100万美元。上哪儿去找这么多钱?等毕业后去挣,那太遥远了。于是,他每天都在寝室内苦思冥想如何能有100万美元。同学都对他冷嘲热讽,说钱不会从梦中掉出来。但年轻人不以为然,他坚信自己可以筹到这笔钱。  相似文献   

3.
相信自己     
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学里上学,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大学的教育制度有许多弊端,便马上向校长提出。他的意见没被接受,于是他决定自己办一所大学,自己当校长来消除这些弊端。办学校当时至少需要100万美元。上哪儿去找这么多钱呢?等毕业后去挣,那太遥远了。于是,他每天都在寝室内苦思冥想如何能有100万美元。同学们都认为他有神经病,做梦天上掉钱来。但年轻人不以为然,他坚持自己可以筹到钱。  相似文献   

4.
相信自己     
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学里上学,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大学的教育制度有许多弊端,便马上向校长提出。他的意见没被采纳,于是他决定自己办一所大学,自己当校长来根治这些弊端。在当时,办一所大学至少需要100万美元。上哪儿去找这么多钱?等毕业后去挣,那太遥远了。于是,他每天都在寝室内苦思冥想如何能有100万美元。同学们都对他冷嘲热讽,说钱不会从梦中掉出来。但年轻人不以为然,他坚信自己可以筹到这笔钱。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一个办法。他打电话到报社,说他准备明天举行一个演讲会,题目叫《如果我有100万美元怎么办》。第二天他的演讲吸引了许多商界…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学里上学。一个学期后,他发现,大学教育制度有许多弊病,阻碍了学生发展。他向校方提出来,希望得到解决。但是,意见没被接受。年轻人决定亲手办一所大学,自己当校长,消除这些弊端。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大学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凡是办学卓有成效的著名大学背后都有一位或多位伟大的校长,曾经在那里呕心沥血,陈垣(1880-1971)先生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大学校长中的一位。他从事教育活动70年,先后做过蒙馆、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特别是他把自己一生的黄金时代都投入到了辅仁大学的创办之中,并担任校长达25年(1927-1952),经历了辅仁大学的创建、发展、鼎盛、结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师道》2004,(11):48-49
1931年冬,42岁的梅贻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由公务人员按时送到。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工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人乘坐小轿车办私事,他的夫人也只是在和他一起进城时才可以顺便搭他的  相似文献   

8.
1931年冬,悔贻琦42岁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台大学的8年,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有公务人员按时送到。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的工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人乘坐小轿车用来办私事,他的  相似文献   

9.
微言     
把小提琴改造成大提琴,这难道算升级吗?——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抨击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他反对研究生大幅扩招,反对学院动不动升级为大学,认为一流的大学靠的不应该是风光的大楼(福建刘荣昌荐)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教授在发表校长年度致辞时坦言,他在国外旅行时遇到的人都会向他提出同一个问题:"英国的签证系统为什么对学生充满敌意?""我总是尽量设法解答,但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他说。英国内政部两年前对学生签证系统作了大调整,希望以此堵塞系统中常被人利用的漏洞。但汉密尔顿教授认为,限制国际学生人数  相似文献   

11.
元旦假期,上海师范大学附中年逾花甲的老校长张正之给自己布置了一项时髦的功课——上网,原来他是惦记着给学生网友们送上新年祝福呢。在校园中,他是受人尊敬的校长;而在网络BBS论坛里,他更为自己的身份得意——作为上海第一位校长版主,他俨然已成了一呼百应的“大虾”。  相似文献   

12.
一、“组织纪律性不太强”——合适的用语? 前几天与一位省示范初中的校长聊天,谈及各自学生时代的人生理想时,得知他当年高考成绩比重点大学的录取线还高20分,可是直到9月份才被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录取。新生报到的那一天,他就被中文科主任找去谈话了。那位主任严肃地对他说,你需要正确对待自己,重新面对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唤醒人性     
■用心暖透我■那个叫谢苗的孩子是多么渴望赢得校长马卡连柯的信任啊。可是,校长凭什么信任他呢?他是一个小偷。他被所有不希望莫名流失了财物的人小心防范着。那一天,校长找到他,叫他为自己去办一件事———去几十里外取一笔数额不小的钱。谢苗呆住了,认为校长是在捉弄  相似文献   

14.
萧迅 《中学教育》2005,(7):122-122
美国曾有一位年轻人,出身寒微,依靠自己的努力,在30岁时就当上了全美有名的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这时各种攻击像雨点般落到了他的头上,有人对他的父亲说:“看到报纸对你儿子的批评了吗?真是令人震惊。”而他父亲却平静地说:“我看见了,真是尖酸刻薄。但是记住,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的。”  相似文献   

15.
“校长校长一校之长”,官本位色彩太浓,不宜滥用;“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过于虚幻神秘,不敢苟同;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很时髦,但我看未必,问题不那么简单。比较令人信服的一种说法是:“校长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师。”这后一个“教师”,不是指那些数理化、文史哲专业的教师,而是一种泛称,就像一位学者眼中的市长:他不一定是位专家,但必须是能够团结专家、发挥专家作用的“专家”。中央提出建设几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号召以后,上海交通大学一个课题组专门为此作了研究,提出了九项标准。其中,把“名师荟萃”列为第二条,把…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的都是与教育有关的事业。他步入中年后,先是在北京大学做哲学教授,然后,在上海的中国公学做了好多年的校长。另外,1946年起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北京大学校长。到台湾后,做的是台湾“最高研究院院长”。看来,胡适与中国教育的关系密切到不可分割的地步。只是,很少有人研究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因为,人们知道,他,是五四新文化的一员闯将。他,又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早期研究者。所以,他对中国新文学、中国哲学的贡献掩盖了作为教育家的胡适。教师的他,眼里有人文关怀一次,胡适到一所大学作哲学演讲。谈…  相似文献   

17.
傅斯年只活了55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从进入北大读书开始.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大学。他先后出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北大代理校长和台湾大学校长。他的教育生涯的顶峰是1949~1950年任台湾大学校长期间.把一个颇为混乱的大学整顿、引导进入正轨。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本文旨在希望校长们通过别人的眼来重新审视自己,看到自己得失加以扬弃。校长,一个学校的灵魂人物。犹如作战,他就是三军的统帅;犹如经营,他便是商场的CEO。历史上传扬下来的著名将帅不多,譬如姜子牙、诸葛亮;现在商场崇尚的精英也为数寥寥,譬如李嘉诚、张瑞敏。要做一名校长,难;做一名好校长,更难。要做一名流芳百世的校长,难上加难。那怎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看待心目中的好校长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国际大学是一所国际性的研究生大学,只开设国际关系学和国际经营学两个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该校新任校长乔治&;#183;R&;#183;帕卡德从1979年到1993年担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问题研究生院的院长,1997年7月起,担任日本国际大学校长。在这个访谈录中,他针对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李配亮 《云南教育》2009,(18):35-36
在35年的从教生涯中,杨发柱校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当教师,他要求自己向最优秀的教师看齐;当领导,他以最优秀的管理者作自己的楷模。他廉洁奉公,勤政务实,对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他亲师如兄妹、爱生如子女,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