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是塑造人格的神圣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格上,教师的师德相对于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深广的影响。师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催育着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师德的影响不但广泛地作用于在校学生,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高尚的师德会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几十代人。因此,在道德水准上,对教师要求更高、更全面。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师德、行为对社会公众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教书育人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师的师德素养归根结底就是要“以人育人,以德育人,以行育人”,终生做一名合格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北省某地方高校学生评价师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对教师师德表现整体评价较高,但对教师在关爱学生方面的评价和对青年教师的评价较低;学生年级、学生性别、专业类别、教师职称等因素对于学生的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而教师性别、教师年龄、教师学位、评价人数、教师是否属于本学院等因素对于学生的评价结果并没有显著影响.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师德教育,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思想道德一直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的极大关注。教师道德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事关学校的荣誉,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乃至社会风气。师德的内涵不仅包括教师的学识、修养、行为、形象,还涉及到很多方面。在师德内涵中,尊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必须守住这条底线。目前,教师的师德水平下滑严重,给社会和学生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强师德建设迫在眉睫,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对教师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专业化:传统师德向现代师德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丹 《教育探索》2006,(1):109-111
师德归属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于教师的专业行为之中,影响着教师的专业生活。师德反映和概括教师与学生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现象与道德关系,师德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和坚持教师的自我提高应是师德中核心的专业要求。教师应在丰富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师德认知,在形成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师德能力,在涵养专业情意的过程中激发师德情感。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师德观的内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师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师德的好坏又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师德观.通过对86名中小学特级教师的师德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教师的师德观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在"严谨治学"、"有责任心"、"积极性"、"拥有新知识、积极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热爱学生"、"有责任心、积极性"方面存在明显的职称差异,在"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本专业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而年龄、教龄和学历对教师的师德观没有显著影响.在中小学教师师德培养中,应加强对教师"严谨治学"、"公平对待学生"、"提高科研水平"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教师、师德、师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有教育便有教师,自有教师便有师德、师风。教师热爱祖国,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关心集体,热爱学生,遵纪守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现实中"师德失范"现象的存在则不利于师德建设。所以,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尤其重要,加强师德建设,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起。  相似文献   

7.
郝伟  汤峰  邵菲 《考试周刊》2009,(15):18-19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下师德的内涵。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以贯之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考察十年来师德师风建设进展,本文基于样本数据分析发现: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整体偏好,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师德行为表现认同度较高,但师德宣传效果相对较差,学生对教师传播正能量、家长对教师校园安全防范认同度相对偏低。师德师风建设效果和师德行为表现,在学校所在地和办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教师职称与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感知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教师教龄与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感知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师德教育对师德师风建设影响最大,师德考核影响最小。建议应以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为基础,注重分层开展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形成德性自觉;以符合受众群体需求逻辑的思维,进一步完善师德宣传方式;以重申道德命令和法治思维,加强师德治理;以保障教育公平,全面提升城乡接合部学校办学水平,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教师良好的师德。实践出真知,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师德的好与坏。只有师德好,才可育人成才。只有教师以好的师德影响和教育学生,才是一个会教书育人能赋予学生以生机的好教师。因而,教师的形象是学生潜移默化的逼真图象。故提高育人素质——加强师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教师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就是教师的作风,它是师德的外化表现,教师的师德形象、教师群体的风尚风气对学生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才能学为人师、行为楷模。  相似文献   

11.
职业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主要指专业技术方面的职业技能;二是软件: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心理、职业伦理等审美文化元素。二者缺一不可,互为表里。由于职业素养培养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不衔接、不统一,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软件方面的缺乏,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主要审美文化途径是以传统经典文本为载体的语文情意教学。传统经典文本具有情感涵养功能和崇高壮美激励功能,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审美文化的熏陶,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问题是一个关涉教师教育目标的大问题,专业化培养是教师教育的必然选择.在教师专业化要求下,音乐教师的素质在教育思想、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以及心理品质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客观上要求高校教学管理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本文从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发展思路三个方面对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进行以"专业化"为核心理念和策略的改革,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本文拟从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演进过程及教师专业化的核心与内涵,反思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宏观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概念的还模糊不清,给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困难."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具备教师素质,包括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确认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以利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它与中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精神成长密切相关。尽管语文教育界名家辈出,但从目前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看,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仍是基础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应结合语文教育实践,从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意识人手。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dilemma between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to a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 in Hong Kong.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bureucractization are simultaneous processes. Teaching as an occupation has grown from a state of idiosyncrasy to a profession with defined boundaries. However, achieving system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rationality, both features of bureaucracy, could undermine or suppress teachers’ individual autonomy. Thus, bureaucratization supports professionalization by raising the status of teaching, but undermines professionalism by constraining teachers’ autonomy.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stratification and how it shap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bureaucrat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ing in Hong Kong. It argues that teaching cannot be a true profession without realizing professionalism, and that teacher education has a central role in the drive towards it. Key Words: Hong Kong teachers,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ization, professionalism, stra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媒介,教师专业化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以提高语言能力为抓手,可以带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化.师范教育作为教师专业化的第一阶段,应为师范生从教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师范生语言能力与教师专业化要求有很大距离,师范院校应根据师范生语言能力存在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培养师范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概念的还模糊不清,给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困难。“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具备教师素质,包括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确认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以利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2):209-210
This article brings together two studie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professionalism in educ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perspectives of two under-researched groups namely ‘teaching assistants’ and teacher educators working ‘either side’ of the school teacher. The projects were conducted in, and framed by, the UK policy context of public sector modernization and cuts, and raise issues of relevance to international debates on notions of professionalism in education in a context of neo-liberal policy and austerity. The studies drew upon different approaches including autoethnography, life history and discourse analysis.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form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education through the discourses of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ing assistants and teacher educators. Professionalism is articulated through three themes in the accounts; ‘non-standard’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s, role ambiguity, and the role of classroom exper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Through these themes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assistants and teacher educators locate the no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within a broader concept of professionalism in education providing alternatives to the discourse of imposed policy, and the authors reflect upon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voices contribute to the wider international debate on professionalism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