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疑多读书对学生来讲是有好处的。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要求具有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阅读不但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到精读深思紧密结合就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巧妙做法如下:一、“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习惯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平时学生读书时,我便要求学生养成这一好习惯,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圈画…  相似文献   

2.
精读深思读书法,简称“精读法”是一种对读物认真细读精心揣摩的阅读方式。这是从阅读的粗细详略来区分,与“略读”相对而言的。“精读”的目的,是获得对读物全面而非局部的、深入而非肤浅的、充分而非有限的、精细而非粗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读书也要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苏联现代阅读学研究奠基人波瓦尔宁提出的阅读者守则 ,揭示了阅读的一般规律 ,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因此 ,我将它推荐给大家 ,供各位借鉴。《波瓦尔宁阅读者守则》全文如下 (方括号里的文字是笔者对“守则”的解读 ) :一、总则1 不要用一种方法读所有的书。阅读方法要适应阅读目的。[如果只寻找有用信息或判断读物对自己是否有阅读价值 ,则可用“扫描法” ;要充分理解读物则用“精读法” ;对那些与学习或研究的课题有密切关系的参考书进行阅读 ,则可用“研读法” ;要将诉诸视觉…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1.利用自习课带学生去图书馆读书。俗话说得好:“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好习惯一生受益。有了读书的兴趣,还需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图书馆书籍种类多,在那里,学生容易找到自己喜爱的读物。图书馆里,看书人多,读书气氛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气氛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读书呢?笔者认为,其一,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二,读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相似文献   

6.
现在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已很少会去阅读了,他们整日泡在教科书与题海之中,学习与考试的重压使他们难以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因而逐渐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即使有些学生还在阅读,也是一种盲目地读。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首先必须使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就是仔细地读,它要求阅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对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及遣词造句等都注意到。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深入阅读的  相似文献   

7.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喜爱图书,爱护图书。(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我们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享受阅读的乐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创设情境采取多种手段让每名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疑多读书对学生来讲是有好处的。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要求具有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阅读不但要傲到“知其然”,更要傲到“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傲到精读深思紧密结合就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巧妙傲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桂婵 《广西教育》2008,(11):40-40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会学生用最有效的方法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让学生喜欢读书,邀游书海,才能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在当今社会,既有大量的文本阅读,又有大量的网络资源、电子读物等超文本阅读,而学生面对如此多的信息资料,要提高学习效率,仅有精读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
指导中年级学生做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方法的掌握,必要先认识到该段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然后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阅读中必要有思考、阅读中必要有书写、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1.
“减负”与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后,各种课外读物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让同学们眼花缭乱。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速度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并推荐了具体的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初中生朋友们达到这些要求了吗?他们读了些什么?读了多少…  相似文献   

12.
任何好习惯都要从小养成,读书习惯也是如此。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要抓住关键时期加以培养。真正的阅读应该是流畅自如的、愉悦的、不被经常打断的。通过讲故事形成学习阶梯,为学生选好第一本读物,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读物,并教给他们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则孩子的读书习惯自然养成。  相似文献   

13.
阅读能力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学了多年的语文仍不会读书,不具备阅读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的方法。尤为突出的是在精读中,只知用眼看,走马观花,看过的内容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长此以往,精读能力愈来愈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他还说: “唯有特别注意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意方法。”叶老的这两段话,反复强调了掌握阅读方法的重要性。而精读文章的一个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圈点批注读书法。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内涵并不局限于读,通过读可以派生出许多与读书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何把书读活,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读书活动之中.近年来我们作了初步的尝试,归纳为“十个结合”.一、读导结合导.一是指导.我校二至六年级学生中均开设了课外阅读课,并把它纳入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能力,由教师遵循阅读指导的一讲、二教、三查、四用的步骤,按六种(读物介绍粗读指导、精读练习、读书笔记、读书交流、总结表扬)方法进行阅读指导.二是导向.把读书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加强领导和管理,同时根据各时期教育活动的中心,及时向学生推荐介绍各种有关读物.近年来,我校结合“知国情、爱祖国”,“可爱的广州我的家”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和“百书育英才”等读书活动,先后向学生推荐了各种有关的书刊.如低年级的有《我爱中国》、《少年英雄龙梅玉荣》、《王小二的故事》等;中年级的有《小学生国情十知道》、《雷锋的故事》、《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等;高年级的有《广东改革开放的故事》、《广东革命斗争故事》、《伟人毛泽东》、《革命烈士诗抄》、《高宝玉》、《古今英雄小少年》等.有计划的指导和有目的的导向是我校扎实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针对阅读教学曾经提出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外阅读的真正主人呢?一、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课外阅读和课内精读要求不同。课内精读要求每个年段的阅读要求逐年上升,各有所侧重。课外阅读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不断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要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读书实践中去,多读  相似文献   

16.
时代呼唤学生读书!目前,全社会都在倡导要实现终身学习,而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则在于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在“新大纲”中,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课堂教学一学期学生只读三十余篇文章,与新大纲要求的阅读量相差甚远。我从一年级期开始进行实验,就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谈点我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阅读习惯会终身受益。让课堂成为培养阅读习惯的良田。教学中尊重学生阅读体验;训练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学会利用网络等查找资料。让课外成为培养阅读习惯的沃土。推荐名著、时文等报刊杂志。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养成“定书”和“定时”等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求学生课外“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年内课外自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  相似文献   

19.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便是“会读书”。如何引导学生“会读书”;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新安排了一项阅读训练项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即速读的训练,并通过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读写例话”等对训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下面谈谈笔者学习新教材的一些粗浅体会。一、认识速读训练的意义速读是以理解、记忆和速度为要素,以高效有用为目标,不要求深入理解,只是了解读物的主要意思。它与精读不同,但又是精读不可缺少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