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红 《现代语文》2006,(9):29-30
一、引言 反复问句,是指用疑问结构"X不X"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又叫正反问类型.正反问句要求被询问者从肯定和否定项之中进行选择,但是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相联接,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认为,反复问句在形式上是一种选择句,不过选择的项目是一种事情的肯定和否定.  相似文献   

2.
"Xx"式反复问句是全州方言常用的一种特殊疑问句式,它是方言另一疑问句式"X-Neg-x"式反复问句省略否定副词紧缩的结果。"Xx"式反复问句的语音特点、语义功用和语法功用富有方言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陆夏波 《语文知识》2012,(1):122-123
自1985年朱德熙发表《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一文以来,汉语方言反复问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家乡泰兴方言中的反复问句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重点考察泰兴反复问句的类型,分析反复问句和其他疑问句的连用特征。  相似文献   

4.
反复问句是近代汉语发展起来的一种句型。有人认为这种句型是从选择问句发展而来,《水浒传》中的相关疑问句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推测,可以反映汉语反复问句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丁勇 《培训与研究》2007,24(4):20-22,75
古本《老乞大》的选择问句包括一般和特殊两类。一般类指反复问和列项问两种,反复问包括“VPNeg”和“VPNegVP”两种格式,“VPNeg”式称代性否定词只有“不曾”,“VPNegVP”VP的构成有动宾、动补和状中多种形式,列项选择问有简单式、复杂式和“是”字连接式。一般选择问少用连接词,选肢之间绝大多数要间入句中语气词“那”,这和元代北方官话选择问的总体特征是一致的。特殊选择问句“(不)VP那怎么(什么)”是我们考察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晋语的句法很丰富,反复问句是晋语重要的疑问表达方式。陕北晋语和山西晋语的反复问句都有"不"系,此外,陕北晋语还有"没"系和"嫑"系是山西晋语所没有的。陕北晋语的反复问句类型及体貌意义都比山西晋语丰富,显示了它们语法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中古汉语VP-neg式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择项末的否定词已经虚化;4带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5带疑问语气副词“宁”的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没有虚化;6除前四种情况,反复问句“VP不”中的“不”没有虚化。  相似文献   

8.
固始方言“可VP”问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始方言中一类特殊的问句———“可”问句,将其与普通话反复问句、是非问句进行比较,发现其间的差别与对应关系。“可”有体的区别,尝试从表里值的角度揭示“可”的表现形式、句法功能及使用条件,试图探讨“可”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睢宁方言反复问句"VP+neg+VP"、"VP+M"和"K+VP"三种类型共存。"VP+neg+VP"具体表现为"VP不VP","VP+M"具体语气词有"吧"、"蛮"、"哤","K+VP"具体表现为"还+VP"和"可+VP"。此外,还有"VP+neg+VP"和"K+VP"混合形式的反复问句。从地理学的角度看,"VP不VP"和"还+VP"句式几乎是通行整个睢宁,但是"可+VP"以及"VP不VP"的省略式在使用地域上有限制。睢宁方言反复问句的不同类型在使用程度上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VP-C1-VP-neg-C2"式反复问句是在述补结构进入"VP"后产生的一种反复问句,它的否定词否定的重心不在动词,而在"得"或"得"后的成分。这与述补结构中的认知完形密切相关,我们将结合图形—背景理论对其做尝试性解释。  相似文献   

11.
从功能一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一系列关于汉语"W呢"问句现象的问题.认为,"W呢"问句是一个跨语言的表达手段,其实质就是"话题性",故可以称之为"话题问句".话题可以发问,这是话题核心功能在话语中的自然延续.话题问句也有语言问的差异.在非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英语、俄语等)里,话题问句是一个话语的手段,只能作承前的对比问,疑问点决定于对比信息中的相关述题.而在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汉语、日语等)里.话题问句不但同样可以作对比问.其中的"NP+话题标记?"还可以作自主问,问NP的所在.这个语法意义不是它组成成分(如汉语里"NP"和"呢")的简单相加,也不是通过会话推理得到,而是相对独立于语境的.这一构式背后是人类关于空间感知的认知基础.在话题概念结构化的语言里,话题的语法性质提供了这一认知基础在语言里实现语法化的语言内部条件,因而这一语法表达带有浓郁的类型学特色.  相似文献   

12.
宝鸡方言疑问句和普通话疑问句一样,也可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选择问句四种,但结构形式有所不同,文章主要论述宝鸡方言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选择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儿童理解32种问句格式的研究,描述了三至六岁儿童理解汉语特指问、是非问、反复问、选择问和简略问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规律,并探讨了疑问焦点、语义范畴、回答方式等因素对儿童问句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章丘方言的疑问句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和是非问句四种,这几种疑问句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此外,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也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寿光方言中的比较句和反复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寿光方言的比较句和反复问句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别。本文主要总结寿光方言的比较句和反复问句的分类情况,以期对母语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采用Chomsky(2004,2008)和Nunes(2004,2007,2011)的生成句法理论来考察三种汉语正反问句的句法特征及其句法推导过程。在简要探讨VP-not-VP问句后,采取不同的句法生成机制来分析V-not-VP问句和VP-not-V问句:采用Chomsky(2004)的探针—目标体系以及长距离一致的操作方式分析了V-not-VP问句的句法生成;采用Chomsky(2008)的"特征继承体系"和Nunes(2004,2007,2011)的"移位之拷贝加合并理论"以及"语链线性化理论"从VP-not问句推导出了VP-not-V问句。  相似文献   

17.
高陵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是关中片方言的一个地点方言。高陵方言中的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也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和选择问句,但结构形式不同。从结构角度对这四种形式进行描写说明,并同普通话的疑问句加以比较,以找出对应规律,揭示高陵方言疑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东晋译经《摩诃僧祇律》中的"VP不"疑问句涵盖正反问句和是非问句两大类型,其中"VP不"正反问句数量庞大,反映出它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征。部分"VP不"正反问句句末的"不"字开始虚化,转变为是非问句,体现为三种:一是表否定的句子;二是带表确认事实类语气副词的句子;三是由"是"字判断式构成的句子。  相似文献   

19.
彭小川、张秀琴(2008)认为阳江话的正反问VP-无?句式已变为是非问句,句末是语气词麽(等于吗1①),并提出阳江话有语气词麽(吗)、呢连用现象。黄伯荣(2009)对该文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认为阳江话VP-无?句式是正反问(有的学者也称反复问),句末  相似文献   

20.
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有同普通话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采用与普通话相比较的方式,从是非问句的语义类型、语气词、与普通话是非问相对应的疑问句形式和特指问句的结构形式、疑问代词、句未语气词等方面,对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